智算中心“躁”起来,谁是数字经济“核聚变”效应背后的推手?

智算中心“躁”起来,谁是数字经济“核聚变”效应背后的推手?
2021年07月26日 18:41 孙永杰

近日,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在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落成并投入运营,中心采用业界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和算力机组构建,已运营系统的AI计算性能达每秒80亿亿次 (800P OpS),相当于50万台个人电脑的计算能力。这也是长三角当前投运的最高性能的智能计算中心。此新闻一出,立即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其实不仅是南京智能计算中心,进入到今年以来,多地布局智算中心的新闻屡见诸于媒体。那么问题来了,缘何各地对于智算中心如此“躁”动?背后的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成新基建中的“基建”

众所周知,随着5GAI等的应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增长正在从传统产业驱动的传统经济向以数字和算力为核心的数字经济驱动转变。

先看数据,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到2030年数据原生产业规模量占整体经济总量的15%,中国数据总量将超过4YB,占全球数据量30%。数据资源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更多的产业通过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电商等结构或非结构化数据资源来提取有价值信息,而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于算力的需求将十分庞大。

再看算力,据IDC与浪潮联合发布的《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当一个国家的计算力指数达到40分以上时,指数每提升1点,对于GDP增长的拉动将提高到1.5倍;当计算力指数达到60分以上时,对GDP的拉动将进一步提升至2.9倍。

而另一份名为《赋能数字经济拥抱算力时代》的课题研究报告中,更是开宗明义地指出“算力是衡量数字经济的核心指标”。

为此,2020年,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型基础设施范围,提出建设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吸引地方积极布局计算产业。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以算力为核心的基础设施首次被国家发改委明确列入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这意味着智能计算中心不是传统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的简单升级,而是构建未来智慧社会和智能经济的关键性公共算力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以智能技术和智慧产业为基础的数字经济的发展起点。

而作为业内专家的浪潮信息副总裁、浪潮AI&HPC产品线总经理刘军则认为,算力中心之于数字经济,就像工业时代的电厂,而智慧时代的算力中心在承载算力的生产、调度和供应的过程,为数据的加工、处理、挖掘、分析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让数据进去让智慧出来。

由此不难看出,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未来越来越依赖于数据所产生的价值,未来数字化基础设施将以数据为核心,将是一个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围绕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管理和利用等,帮助企业最大化释放数据价值的平台。在未来数字化基础设施中,企业将以数据驱动为特征,实现数据管理,数据即服务和数据分析,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石油,是企业产出有效洞察的基础,可帮助实现流程和决策优化。

与此同时,对数据价值的重视促使企业希望依托基础设施的优化提升数据处理、管理以及利用的效力。算力是未来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衡量数据处理能力强弱的量尺,也是支撑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依靠强大的算力有利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创建新型的商业模式,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促进企业工作流程更加敏捷高效。

数字经济存“核聚变”效应,未来亟待进一步释放

提及数字经济,诸多研究机构认为,其与传统经济不同,对于产业具有“核聚变”效应,并主要体现在产业创新效应、产业融合效应与产业关联效应这三个方面,最终通过相互间的耦合反应,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即从传统经济转向数字经济。

首先看产业创新效应,是指由数字经济底层信息通信技术直接相关的 ICT部门带来的创新。具体而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驱动的新一代 ICT产业,具备创新活跃、生产率高、外溢性强等特征,代表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同时,在数字技术扩散与产业化应用的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侧的响应又倒逼 ICT产业不断升级。

其次是产业融合效应,是指数字经济技术广泛运用于传统产业而带来的产业融合,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例如,ICT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而产生的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模式,提高了工业生产部门的整体效率;又如,ICT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而带来的数字种植工厂、畜牧养殖环境监测、动物体征监测等模式,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最后为产业关联效应,是指数字经济及技术带动产业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形成产业集群,降低成本。数字产业在连接、平衡和带动三大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数字技术革命首先从数字产业逐渐扩散到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通过高协同性和正反馈效应形成具有强烈互动的产业集群,再通过横向或纵向产业关联,进一步降低其他产业采用新技术范式所需要的成本。最后,随着 ICT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其本身发展壮大成为经济社会的主导产业,其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融资,并带动了产业间的正向联动发展。由此,数字经济将完成对产业结构的深度改造与调整,最终实现整个经济体的产业转型升级。

正是由于数字经济本身所蕴含的“核聚变”效应,如何充分释放和赋能这一效应,对于城市,区域,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

强耦合性,智算中心将成数字经济“核聚变”效应重要推手

如前述,数字经济具备“核聚变”效应,那么接下来的是,如何充分释放这种效应?这种效应充分释放的重要推手是什么?

这里我们不妨以前述的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所在地南京以及包括杭州、上海、苏州、南京等在内的长三角区域为例来予以说明。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报告显示,从城市整体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重庆、宁波、武汉、福州、西安、厦门、青岛。从这个排名我们看到,南京排名第五。

另据36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榜单前 5 名城市分别为北京(92.93)、上海(87.01)、深圳(86.52)、杭州(81.23)和南京(77.74)。

两份少有的有关中国城市区域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无一例外地将南京及包括杭州、上海、苏州、南京等在内的长三角区域化为第一梯队绝非偶然。原因何在?

IDC与浪潮联合发布的《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长三角区域共有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四个城市位列中国AI算力城市排行TOP 10,可见长三角地区的智算能力建设一直处于国内领先位置。

以此次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为例,其基于业界领先的浪潮AI服务器,搭载寒武纪思元270和思元290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已运营系统的AI计算性能达每秒80亿亿次 (800P OpS),是长三角地区首个投入运营的大规模智能计算中心。其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四大关键作业环节,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强大的算力服务。已投入运营的AI算力规模,1小时可处理100亿张图像、300万小时语音翻译或1万公里的自动驾驶AI数据处理任务。

在运营模式上,南京智能计算中心采用“一中心、一底座、N平台”模式运营,即一个算力支撑中心、一个PAAS生态拓展底座;N个应用平台,重点支撑科技金融、智能制造、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应用创新。

长三角地区的智算能力建设依旧领先无疑。

至此,结合我们前述算力对于数字经济以及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的核心生产力作用,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算力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间的强耦合性,使得集算力大成(包括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四大关键作业环节)的智算中心成为数字经济“核聚变”效应充分释放的重要推手,即数字经济的产业创新效应、产业融合效应以及产业关联效应将通过智算中心布局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得到充分释放及赋能。

强者恒强趋势显现,智算中心应早布局与效率兼顾

正是由于上述以算力为核心的智算中心对于数字经济“核聚变”效应充分释放的重要推手作用,不少城市和区域已经或者正在开始智算中心的布局,且强者恒强的趋势开始显现。

这里我们还是以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为例,早在20196月,南京就印发了《南京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到2025年,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5000亿元,从而进一步推动南京打造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地标。

而此次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作为长三角地区目前投入运营的规模最大的智能计算中心,将以服务形式高效、普惠地提供智慧计算服务,以强劲智算力助力长三角地区的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布局建设八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构建全国算力网络体系,其中,长三角地区即是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赋能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营造协同化的智能生态环境、建设世界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助长三角经济动能升级,直至数字经济的充分释放。

以智能生态聚集的智能产业集群为例,目前,基于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以“基础设施+框架+算法”为底层基础、以AI模型生成和多场景应用的AI技术生态链已逐渐形成。其中,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唯仁科技、南栖仙策、南京图泰、行文智教、江苏拓邮等智能创新产学研力量已经依托智能计算中心进行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创新,推动南京市AI产业要素资源聚集,汇聚不同主体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创新聚集生态。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日前举办的以“数智创新,算力赋能”为主题的2021算力中心健康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针对目前各地兴起的智算中心的布局和建设中出现的标准不统一及价格虚高的现象,提出了合理规划算力经济,保证人工智能算力资源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标准。而按照相关建议和标准,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是目前已建和投入运营的性价比(效率)最高的智算中心。

不知业内从上述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的是,首先,在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区域或者城市中的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支撑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例如算力)和目标(智能经济或数字经济)应有高瞻远瞩的认识;

其次是智算中心布局本身与数字经济类似,可以带来创新、融合、关联效应;

再次是此过程中,因为智算中心的适时布局,强者恒强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而这也提醒在数字经济以及人工智能尚落后的区域或者城市,对于智算中心的布局应及早不及晚,才能在数字经济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促进当地或者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

最后是在智算中心的布局和建设中,应避免摈弃“野蛮生长”,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地的实际应用需求,以效率优先(例如用得上,用得好)的原则,才能真正充分发挥智算中心对于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

写在最后:综上,我们认为,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抓住新基建浪潮中的智能化发展机遇,规划智能计算中心,构建未来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谋求经济模式创新和城市治理智能化转型的第一步,也是吸引数字经济产业聚集、人才聚集,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

而在此过程中,以智能计算中心为平台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示范、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用结合,集成优势资源,构建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生态,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和水平,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领带动全行业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以充分释放和不断赋能数字经济的“核聚变”效应不失为一种正确的发展路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