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广美“教师天团”一起看懂生活新潮流

跟着广美“教师天团”一起看懂生活新潮流
2023年06月29日 14:17 罗斌-Robin

在培养未来消费力的过程中,生活方式将是精准切口。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转型并强调“生活感”。

“特种兵式旅游”“快乐买谷”“早C晚A”……如密语般流行的各种网络词汇,折射出年轻人多元又有范儿的生活方式。他们或许一时难以回答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但在他们花钱以及花时间的方式背后,都藏有贴着个性标签的答案。

现在的年轻人到底在追求什么样的生活?他们会为什么样的品牌价值观买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八大美院之一的广州美术学院,与“冰墩墩”设计团队核心人物、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平云,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万千个,以及长期研究生活方式创新的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娃,一起解码生活方式的底层逻辑。

生活方式是可以被设计的

提到生活方式,大家会下意识地认为,它是随着时间推移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自然形成的,不需要人为解构或重新设计。

事实上,生活方式是设计学界长期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指出:“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万千个告诉我们,中西文化长期交融与发展,孕育出更多元的生活文化。生活方式的一体两面,“个性”和“共性”迎来了全新的动态平衡。“我们发现,年轻人在强调个性的同时,也乐于加入志同道合的兴趣圈层,换句话说,共性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个性化标签。”

如何定义生活方式,万千个和安娃一致认为,这是一个“wickedproblem”(奇特的问题),即只有当这个问题被解决之时,才有办法清晰地对它下定义。正是因为这个议题的开放性,也更加凸显出它的价值性。

安娃以获得2021年红点奖的InfinityChair为例做出说明,指出这款沙发可以组合或扭曲成各种形状:如果是好朋友,可以背靠背坐着;如果是陌生人,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让身心更自然、舒适。安娃表示,交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渗透在各个细节中,会对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可视化方式提高了大家对信息的接受度,也让生活方式发生质的改变。

自成体系地向外界传达“我是谁”

人生百态,离不开衣食住行。一个人的生活哲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向外界传达“我是谁”。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指出,在商品经济时代,消费品兼具符号价值和使用价值。就是说,在当前的消费关系中,吸引消费者下单的早已不只是一个用品、一种功能,而是附着在产品上的价值和意义。

刘平云在交流中指出,年轻人选择某一种生活方式,本质是通过吃什么、穿什么等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例如,近年很火的由汉服、Lolita、JK构成的“三坑”服饰,年轻人通过汉服接触传统文化,通过Lolita满足儿时的“公主梦”,通过JK实现某种程度的穿衣自由。“你穿什么,你就是什么”,正是“三坑”玩家赋予了服饰带有生命力的价值主张,它同时也是自我价值观的外在个性化表达。

“厨房同样是生活方式演绎的舞台,用户行为也是为了实现某种价值目标。”刘平云分享道,“年轻人喜欢‘晒图’,烹饪和厨房被赋予了强烈的社交价值。他们也乐于选择‘适合拍照的厨房空间’,满足自身的分享欲,方便自己更好地立住人设。”

刘平云进一步指出:“我们一直都在强调体验感、愉悦感,但千万不要忘记意义感。每个人对生命、生活意义的定位会影响他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会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世界发生改变,最后由点及面、由己及人地在更广阔的层面形成积极向上的良性影响。”

“认真生活”,一种永不过时的生活方式

站在社会发展重要的十字路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下,社会消费会发生哪些变化?宏大叙事下,消费者想要拥有怎样的生活?

“日本消费社会第一人”三浦展在著作《第四消费时代》中这样总结道:第四消费时代(2005年至今)的特征是为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消费,并以消费为手段,建立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刘平云认为,在这个新消费时代,不同品类的品牌都在尝试给自己贴上生活方式的标签,事实上是想要通过输出文化来吸引不同的消费者。当被问及“成功的生活方式品牌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时,他总结为6个字:共情、共鸣、共赢。

首先,产品的功能、性能和设计等要能打动消费者,让他们有心动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共鸣”,就是消费者和品牌在生活理念、价值理念等形而上的精神层面同频共振。其次,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就是“喜欢你,有道理”。这种双向奔赴式的关系建立后,品牌能够消弭原有的边界,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赋能他们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实现共赢。

基于这些思考,刘平云表示,“认真生活”会是一种很“戳”人的可持续生活方式。他解释道:“要想在不确定的时代创造确定感,让消费者抓住各种小确幸,就少不了‘认真生活’的态度。”

万千个补充道:“‘认真生活’包含很多方面。它可以是对生活明确的思考,这是一种目标认真;也可以是经营好每一天的生活,这是一种过程认真。在各种细节中‘enjoyyourlife’(享受你的生活),我想这种更真诚、更独特的生活方式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观“厨房发展史”,品一阙“认真生活”畅想曲

厨房不是一个一成不变、代际相传的静态空间,而是一个不断变化、诠释生活百味的情感和价值场域。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人对厨房的感情异常深厚。《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纪录片有一期介绍了马王堆出土的一种盛食器:狸猫纹漆食盘。它的上面有几个字“君幸食”,源远流长、刻在骨子里的“吃货”属性,可见一斑。

到底什么才是厨房持续的吸引力?网络上有个高赞评论说:“当我站在厨房探索各种可能的、新奇的美味时,我生活的边界也在一点点被拓宽。”无疑,在多数人心中,除了功能性之外,厨房是个人价值创造和家庭情感沟通的必备场域,同时在无形中推动不同生活方式的变迁。

华帝与广州美术学院开设“中国厨房发展史研究”的联合课程。溯古通今,从千年烹饪文化管窥未来厨房发展趋势,探寻“认真生活”的新范式是其背后的原因。

5月22日,相关课程成果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A栋5楼展厅揭幕,品牌管理中心相关同事和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多位领导和教师到场。现场共展出13组课业研究成果,小到厨具乃至器皿的经典传统纹样,大到厨房空间演变,人在厨房的行为、心理、投入时间,以及饮食文化、新厨房样式等厨房生态研究,都呈现出全新的角度。

例如第08组展出的“中国厨房发展史之新生活菜系”,从中国传统八大菜系出发,结合饮食文化和社会文化演变,提出了“精致派”“养生派”“狠活派”“糊弄派”新四大菜系。基于对不同生活方式和烹饪习惯的观察,课题组对厨房的核心产品灶具提出大胆设想:长按5秒,单灶(电磁炉)可切换为三灶(中间1个燃气灶,左、右各1个电磁炉)。单灶模式下,灶具区旁连着备菜区,上面带有显示屏,提供NFC、音乐播放、菜谱建议和明日天气等实用功能,适合追求高效的“糊弄派”。三灶模式下,原有备菜区会展开,出现燃气灶炉头,即可实现单人或多人同步烹饪,满足厨房社交和情感交流的个性化需要。

此外,还有集升降式油烟机、mini炖涮一体锅碗、mini煎炒一体锅碗、内置蒸烤一体箱等功能于一体的餐桌,智能化无人共享厨房的“多重宇宙”,以及新时代厨房空间融合和动线规划等。这些“赛博厨房”式的研究成果,都将为华帝在厨房生态研究、产品形态创新、技术迭代等领域提供翔实的数据底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