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格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面向新格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2023年06月06日 07:31 投资者网

新望/文

在思维财经&投资者网纪念成立十五周年之际,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中制智库,借此机会回顾一下中国制造业的心路历程。

2008—2023年,中国投资者所经历的十五年,也是中国制造业壮大图强的十五年。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工业(与信息化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产业在内的产业体系。十八大报告则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扩展为“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年》中的第一句话开宗明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这就是我们对制造业的新定位:立国之本。

大而有韧性的中国制造

如果只是从规模上来讲,自2009年开始,中国的制造业就是世界第一。但为什么说我们不是制造业强国?从质量上来看、从结构上来看、从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来看,我们还比较弱。

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未来十几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我认为主要有两条路:第一是科技、教育支撑。我们制造业的上升空间还很大,高端制造和先进制造方面需要得到科技教育的支撑。第二,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内循环为主,但内外循环要相互促进。不开放,就不知道别人已经创新到什么份上。

那么,中国制造业走到今天这样一个阶段,该怎么定位?关于这个问题,用两句最核心的话就是:中国制造业大而有韧性;中国制造业正处在由大变强的关键跃升阶段。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现状。

大而有韧性,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全链制造,且有一定自主性和独立性。通过新中国建国70多年,尤其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制造业41大类、200多中类、500多小类,中国一应俱全。这一点上,印度、越南可能和我们没法比。

第二,有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产业和市场有纵深、有回旋余地。通过电商,基本建成了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

第三,制造能力强大,部分领先。钢铁、水泥、玻璃、家电、服装、玩具,等等,产能强大,甚至于我们从2017年开始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制造业的一些重要领域,中国已经具有全球领先的竞争力。比如说机械制造、装备制造,这是制造业的基本盘,也是中国制造的优势盘。其中最突出的是3个领域:轨道交通、通讯装备、输变电装备。

第四,有国家层面的产业协同能力。这是西方老牌工业国家所没有的能力。中国有中央层面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协调能力。

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开始收缩,各个国家都开始强调产业的自主性、可控性、安全性,而不再追求产业链全球布局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2018年底以来的一系列事件证明,中国制造的反脆弱的能力、抗冲击能力还是经受住了极限考验。大而有韧性,这也是对现阶段中国制造的一个基本定性。

制造强国如何建设

但是还要看到,我们是传统制造大国,不是现代制造业的强国。

中国工程院每年都发布一次制造强国建设指数。总体来说,这几年指数的变化不是很大。第一阵营是美国,遥遥领先;第二阵营是德国和日本,伯仲之间;第三阵营是中国、韩国、法国、英国。第四阵营就是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国家。

这个排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是四个方面的指标:第一类规模类指标,主要是制造业当年的增加值、全球出口占比。第二是质量指标,第三是结构指标,第四是可持续指标。后面这三项指标,我们相对较弱。在质量指标里,我们的制造业知名品牌数少,全球制造业的十大品牌没有一个。制造业产品的品质、质量、寿命、安全性、可靠性、满意度这些,与德国、日本都有比较大的差距。

从2001年入世到2011年,是中国制造业利用全球化得到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近几年,随着一系列大事件的发生,中国制造的外部环境出现了颠覆性变化。传统制造,面临着东南亚的追赶;而现代制造,西方在围堵、在卡我们。

以往靠引进模仿吸收,再降成本,再搞创新的低成本发展战略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走专业化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按我们中央文件的话说,要走专精特新之路。什么是专精?就是专业化;什么是特新?就是差异化。面对卡脖子,补短板是短期策略,锻长板才是长期战略。

我觉得,工信部这几年搞的专精特新企业梯形培育工程,是深得全国制造业企业拥护和中央肯定和倡导的一项政策,也标志着我国制造业产业政策从选择性产业政策向普惠性产业政策的转变。

首先,必须从整装制造、综合制造、装配制造转向基础制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进了无数的整条生产线,家电、汽车、手机等莫不如此。我们先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是里边的关键部分,我们做不了,国产化率很低。现在需要回过头补上基础制造的课。

具体来讲就是六个基:基础设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软件、基础共性技术。未来的集成制造,要发展和稳定一批核心企业。

其次,实现从大到专的转变,倡导专业化生存、专业化发展、专业化引领,坚持长期主义和技术至上,走专业化道路。开口一寸,但是深达千尺。

其实资本市场也是这样,一些大的综合制造企业市值并不高,而专业化企业,比如说像宁德时代、浙江万向、福耀玻璃、百济神州、隆基股份,等等,细分领域做得窄,但一直做到全国第一和世界第一,这些企业资本市场反而给予很高的定价。

第三,抓产业链集群的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首先是在一个产业集群当中成长,企业群落和产业集群最容易出现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产业集群的秘密是空气当中有一种创新的气氛,一种隐形的知识而且不断迭代不断更新,促使集群持续繁衍、持续壮大,不断走向专业化、极致化。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成若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未来中国参与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和竞争的时候,可能就是以这种集群的模式来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布局。专精特新企业嵌入一个产业链集群,而这个产业链集群,再加入到全球经济循环当中。

第四,适应数字化、服务化、绿色化大趋势。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相互赋能,路宽且长。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生产现场数据,海量化以后编程建立计算模型再上企业云,整个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化。传统制造企业凤凰涅槃、华丽转身,这就是工业互联网。东南沿海,这样的应用场景随处可见。

制造业还必须要适应低碳绿色发展的新趋势。所有制造业企业都应密切关注国家的双碳1+N政策,要有紧迫感,要树立绿色理念。绿色制造工程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五大工程之一,相关政策含金量高。碳中和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如何减碳?如何降碳?在电力、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绿色制造技术和产品将大有可为。

追寻隐形冠军

中国只有打造更多的制造业“独门绝技”“杀手锏”,培育更多的世界级隐形冠军,才能在未来的全球产业链竞争和重构中掌握主动权。

“隐形冠军”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关键地位,难以被替代。所以,夯实产业基础,需要在全球产业链上造就一批“隐形冠军”,提倡专业主义、长期主义,培育工匠精神,使各细分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有主导权和话语权。

德国是拥有隐形冠军最多的国家,对隐形冠军培育成长,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经验。主要是五条:一是突出企业主业,制定长远战略,咬定青山不放松;二是通过“双元制模式”(学校+工厂)输送有效的专业人才、领军人才;三是标准先行,追求品质,倡导极端制造、高强度研发;四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集群式发展;五是重视技术组织(如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的链接和支撑作用。

中小企业是培育美国高端制造和先进技术的主要载体。中小企业凭借较强的科技创新动力,为美国高端制造业注入了源头活水。美国近三分之一的小企业集中在电子元件、通讯设备、化工、塑料及树脂等新兴产业。美国近年来强调制造业回归,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数字制造、智能制造,利用巨量激增的可用数据、触摸界面、机器学习和增强现实系统等人机交互新形式,达到批量化定制生产。

中国许多冠军企业都是从某个进口替代产品做起,在专利独占期过期后迅速完成核心技术模仿,攻破产品成本关,先拓展、占领国内市场,再逐渐开发拓展国际市场,而在占领市场的过程中,又进行着产品的改进和创新。

可能原本想补短板,一不小心就锻成了长板。这种先补短板随后开始锻长板的模式几乎是国内冠军企业成长的一条快速通道。在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节点,制造业企业以进口替代的模式来打造隐形冠军,不失为一条现实的路径。

那么,资本市场如何有效支持隐形冠军企业的培育培优?

中国的市场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探索从设立创业板就已开始。2019年,注册制改革,科创板、创业板都转向注册制发行,原先需要花费数年才能完成的上市过程,只需要几个月时间。

实施注册制后,创业板“小巨人”俱乐部正持续扩容,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能力快速提升,形成了强劲的产业融合与科技创新合力。

但一些拥有好技术的小企业因为没有合适承载平台,很容易被大企业在早期收购,失去成为隐形冠军的机会。北京证券交易所明确提出“更早、更小、更新”的聚焦和支持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盘以来,交易活跃,表现强劲,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专精特新的旋风。

对于尚未达到北交所上市门槛的企业,各地政府的“四板市场”,即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也纷纷开设了“专精特新板”,帮助初创发展期的中小制造企业融资,作为进一步在全国交易所上市的后备军。山西、宁波、深圳等地的“专精特新板”已经开板。

展望未来,有硬科技、硬实力、主业清晰的企业,必会不断涌现并受到资本市场追捧。相信随着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到位,中国制造业将会给出一份更好的答卷。

(作者为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