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京城四大傻”——燕莎友谊商城背后的故事

曾经的“京城四大傻”——燕莎友谊商城背后的故事
2018年12月10日 20:34 梦想商圈

曾经的“京城四大傻”——燕莎友谊商城背后的故事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上世纪90年代,民间有句戏称:“吃饭点龙虾,手上戴雷达,购物到燕莎,下班就回家”,燕莎友谊商城因让人咋舌的商品价格而入选“京城四大傻”,那时候,想看看有钱人的生活是什么样,那就去燕莎友谊商城,那里有世界最顶级的好东西!

然而您只知作为“京城四大傻”之一的燕莎友谊商城,却并不一定知道燕莎友谊商城在那个年代所做出的开创性尝试。

1992年6月30日,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商场——燕莎友谊商城正式开门迎客。然而燕莎友谊商城的筹备工作是从1990年开始的,长达近两年的筹备中,燕莎友谊商城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老百姓接受的困难,老百姓接受不了这种价格,接受不了这种形式,也接受不了这种商业模式的改革。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计划经济的时候,售货员在柜台里,消费者在柜台外,直到燕莎友谊商城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现象。燕莎友谊商城首创了开架售货的销售形式,提出要将百分之八十的商品开架售货。对于这种销售方式,最初不少商界领导和同行都持有怀疑态度,甚至预测三个月内货品就会被偷光,这让燕莎友谊商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除了开架售货,燕莎友谊商城还采取了许多开创性的措施,比如用pos机收款,用计算机联网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对干部实行聘用制、员工实行合同制等。

当时,北京市政府给燕莎友谊商城提了四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自主进货,第二个要求是自主定价。 第三个要求是自主经营,第四个也是最严格的一个要求,是自负盈亏。自负盈亏这四个字就像是一根鞭子,让燕莎友谊商城在承担了风险同时,也不断督促着它迈出向前的脚步。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1992年的中国,是一个恢复自信和商业活力的国家。进入日渐商业化的年代,人们公开谈论流行的时尚,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曾经被戏称为“京城四大傻”之一的燕莎友谊商城,成为了“中国商业改革开放的里程碑”,全国各地的商场纷纷学习效仿它的管理模式,对全中国的零售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燕莎友谊商城开业之初究竟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呢?

答案尽在《开放北京 与世界同行——北京外经贸40年》

BTV财经12月14日19:30

BTV纪实12月20日22:30

敬请期待:第二集——活力涌动

北京市商务局

北京电视台

联合出品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