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白T恤,一年卖了10个亿

一件白T恤,一年卖了10个亿
2024年06月18日 17:08 刘润

又到夏天。

你的衣柜里,有T恤吗?

前段时间,我在我的访谈栏目“进化者”上,见到了1位创业者:张勇。

他创立的品牌,白小T,只卖T恤。

一整个品牌,只卖T恤?怎么可能?

服装行业的同质化卷到什么程度,谁做谁知道。何况还是“T恤”这种几乎谁家都有卖的品类,怎么可能被单独做成一个品牌?

是啊,怎么可能?但今天,随手一搜“白小T”,你会看到很多人,都在惊叹它交出的成绩单,说它:

“1件白T恤,卖了10个亿。”

今天的白小T,卖的T恤已经不只有白色了。但一件100多元的T恤,一年卖出10个亿的GMV,还是让人很好奇。

服装里的品类那么多,怎么会突然想起来“去做T恤”的?

又是怎么会决定“只做T恤”的?

决定后,又是怎么一步一步把它做成品牌,做到“1年卖了10个亿”的?

那天,我们面对面聊了快4个小时。

今天,我争取用你淘一件T恤的时间,分享给你。

从哪里说起呢?

就从,最开始的那2场“可怕的会议”吧。

“去做T恤”

太可怕了。

张勇和我说,现在想想看,他都很后怕。

时间回到2015年,之前干过央视记者,做过线上教育,但就是从来没干过服装的张勇,决定干服装。

决定后,他开了2场会。

第一场会,本来是关于别的话题的分享。但分享完后,他问台下的人,你们愿不愿意听一个新项目怎么干?

愿意的话我讲15分钟。

12分钟后,他已经讲完了他的服装创业项目,站在台上问人家,你们有没有人愿意投资?2000万,10%股份,有没有人想投?

17个人冲了上来。

很快,资金到位,再开第二场会时,已经是门店的开业仪式。

一个开业仪式,本来和融资没什么关系,但是,在被临时请上去,讲讲“为什么要做这个店”,“为什么要做这个模式”后,和第一场发布会类似的事,又发生了一遍。

又有人冲了出来,抢着说“那这样,我想出2000万”,说“股份你自己说了算”,问“手续能不能马上办”。

2015年。张勇说,那真是一个黄金年代。

机会来的时候,简直猝不及防。哪怕没有公司,没有PPT,只有1个想法,也可能会有2000万转瞬就被拍到桌上、打进卡里。

被机会砸中的人,也很容易觉得自己太牛,做什么事都一定能成。

但是,时间来到2024年,张勇却说:他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后怕。

因为,一年之后,项目没做成。那些冲上台给他钱的人,又冲进了他的办公室。要他还钱。

项目亏了,必须还钱。我不管这是不是投资款,反正你不能让我亏,还钱。

怎么办?张勇说,他选了还。不为别的,为当初他们冲上台时的那份信任。

然后,清点公司,清零自己,带上仅剩的5名员工,满世界找出路。从宁波,飞到伊朗,再飞到意大利,去看别人的大牌是怎么干的。

回来后,他又去了广州的大牌服装代工厂。

然后,连门都没进去。

奢侈品的代工厂,管理非常严格,并不是想进就能进的。怎么办?

等。等在门口,和门卫大爷聊。大爷很有责任心,放了狗。好在,只咬到了牛仔裤。

回去打上狂犬疫苗,再继续等。一天又一天地等在工厂门口,和门卫聊,和工人聊,请他们抽烟、喝酒、吃猪脚饭,请他们教教他:大牌,到底是怎么做服装的?

他们能教出什么吗?能。张勇说,什么面料、什么工艺、怎么缝纫...他们很多人,讲得比很多高管还要好。

就这样,他摸索到了一个机会:做衬衫。

没错。一开始,白小T不是白小T,张勇选择的也不是做T恤。而是做衬衫。

用大牌的逻辑、大牌的做法来做衬衫,再让用户花十分之一的钱穿到。

有意思。机会来了。

时间来到2年后,张勇的衬衫交出的“成绩单”是:

亏了2700万。

怎么会这样?是这个想法不好吗?是卖不出去吗?

不,衬衫一上线,就火了。

但是,10个人买,6个人退。

衬衫,是个太讲究“合不合身”的品类了。一旦版型有一点不对,对不起,马上退。

哪怕ROI做到了1:4,甚至眼看着就要规模化了,也扛不住60%-65%的退货率 。卖得越火,死得越快。

怎么办?和很多创业的人一样,张勇说,他也开始睡不着觉,想怎么减少退货,怎么折腾版型,怎么稳住情况。

但是,任凭怎么折腾,不行,就是不行。

亏损来到2700万后,张勇开始寻找新的机会。

他发现,互联网上有很多上装都很好卖,比如羽绒服、羊毛衫、卫衣,但是,却很少有好卖的裤子。

于是,创业人的基因又动了:别人不行,我来肯定行。做裤子。

然而,裤子比衬衫的问题更严重。并且,还是同一个问题:版型。

用户对衬衫的版型要求高,对裤子就宽容些了吗?不,更高。

裤子,一定要和臀型、腰围和腿长腿细高度吻合。差个一公分,就可能系不上,往下掉,甚至直接穿不了。

做衬衫、做裤子。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距离那2场发布会的4年后,衬衫和裤子的亏损总数,已经到了4000万。

比4000万欠款更难受的,还有白眼。在失败了1遍,2遍,3遍,4遍...之后,真正难面对的,除了银行卡的数字,还有身边人的眼神。

怎么办?张勇说,他在宁波东钱湖的一个民宿里,想了一晚上。

怎么别人都行,我来却不行。

我是不是真的很无能?我是不是不应该再做服装行业?

他说,他记得很清楚,那晚房间的窗户,刚好对着湖。

一打开,风吹进来,很凉。

他对自己说:算了。不干了。这事结束了。

然而,第二天来了。

第二天,没有人找他说了什么话,也没有事给他带来了什么转机,但他睁开眼睛,又听到自己在对自己说:我是不是应该再换个品?

创业的人,大概都是自我说服的高手。这个品不对,就换一个。这个做法不对,就换一个。怎么换都可以,但大方向只有一个:不要结束,还要再干。

这次,再做什么呢?羽绒服?供应链太复杂。内裤?价格太难卷。还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

转机,来自于一个美女。张勇说,他去试了几家公司的美女上门量体服务。美女一上门,他就一直问:

你们每天见的顾客这么多,你感觉什么产品用户的退货少?什么产品用户对版型的包容度高?

一个美女告诉他,T恤吧。要是一个人买T恤,还找人上门量什么体,那怎么看都不是为了衣服,而是为了美女。

机会,又出现了。

而且,这个机会,还和他之前看到的很多行业数据和报告不谋而合:数据显示,当时服装行业的很多品类整体都在往下掉,比如衬衫、西服,但还有很多品类趋势正在上升,比如,T恤。

张勇说,他还记得,T恤推出后的第1天,卖出去了3单。

第2天2单。第3天4单。到了第5天,还是只有4单。

好像,又没戏了。

但突然有一天,早上起来,变成了120单。再后来,又变成300单。

他粗略算了一笔账:8%的退货率,3.5的ROI,70%的毛利......

不用再问财务,他知道,这次怎么算,都已经挣了。

那一年,是2019年。做T恤的“白小T”,终于成立了。

此时,距离2015年的那2场会议,已经过去了4年。

张勇说,今天很多人以为,我们做T恤是因为有眼光。一眼看中,一脚踩对。但其实,不是的。

创业的人走路,更多时候都是一眼看错,付学费,再找下一个,一脚踩空,爬起来,再迈下一步。

T恤的前面,有衬衫,有裤子,有2场发布会里争前恐后的2000万,和后来2次失败时一个人面对的2700万和4000万。

他和他的“白小T”,也并不是突然想起来去“做T恤”,而是终于想到了还可以去“做T恤”。

不容易。终于找到了T恤的赛道。

可是,服装行业里,有那么多品类,T恤这种品类,又没什么特别,几乎每个服装品牌都有,怎么会决定“只做T恤”的?

“只做T恤”

真正从战略上来讲,如果要正面和他们竞争,我认为我是没有能力的。

我们几乎什么都没有。张勇说。

做T恤的服装品牌那么多,我们拿什么和他们竞争呢?

论资金,是在亏损的,论团队,是刚起步的,论设计能力?供应链能力?渠道能力?...几乎没有一样能比的。

但是,他相信一句话,来自《道德经》: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什么意思?

这句话,很多人会当成道理看。

比如,事物的运行规律,在于变化。万事万物总是向相反方向循环往复的。

太阳会升就会落,高楼能起就能塌。

比如,借助事物的运行规律帮自己成事的办法,不止硬刚。你还可以靠微妙的洞察和顺应。

船大难掉头,柔者能克刚。

而张勇,还把它当成兵法看。

张勇说,小企业和大企业竞争,在正面战场上,当然死路一条。

但是,当你没什么时,你就会有什么。当你有什么时,你就会没什么。

竞争的关键,不在于你没有什么他们有的,而在于你有什么他们没有的。

那,才是你的机会。

举个例子,当年的那场可乐大战。

百事可乐出生那年,可口可乐已经火了12年了。

12年,足以让一个品牌覆盖足够广的人群,占领足够深的心智。

势不可挡,如日中天。

刚出生的百事可乐,怎么打?

不说产品力、渠道力......光可口可乐的品牌力,都已经覆盖了几乎当时的所有人,和它竞争,凭什么?

百事当然做了很多,比如也提升自己的产品力、渠道力......但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手笔,是它那句横空出世的广告词:

“新一代的选择”。

日升日会落。

你是今天的太阳,我就去争取明天的太阳。

而潮流的本质就是:今天和明天,注定不同。新一代,总会有新的选择。

这,就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竞争策略。

张勇说,那些大品牌,团队足够大,供应链能力足够强,品牌力积累得足够厚,做什么品类,都能让很多小公司无法抵挡。

但他发现,很多这种服装品牌公司的老板,在给品牌起名字时,都喜欢一个名字覆盖所有。

一个品牌,怎么能听上去就只是做一个T恤的呢?我还能做衬衫,做裤子,做卫衣,甚至做箱包......只做一个品类?绝对不可以。

可是,这算是什么无法回避的弱点吗?

人家一个部门那么大,招的人能力也都不会差,真要和你打,随便分10个、20个人组个团队,也专门干T恤,你那几个人的小团队,怎么打?

张勇说,这样的情况,也一定有。

但是,一个部门分出几个人,在短期内去干一个单品,和一个公司压上所有,举全部身家,全部精力去干一个单品,是不一样的。

因为,大,不止意味着多,还意味着复杂。越是大的组织里,越可能有很多已经存在的既得利益,会促使各方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阵地。

船大难掉头。

和大公司很难全面竞争,那就聚焦,只做一个品类。

而相对于已经有波司登的羽绒服,已经有lululemon的瑜伽服,已经有Burberry的风衣......T恤,在当时还是一个相对有商业潜力、又还没有绝对头部品牌的品类:

几乎所有服装品牌都有T恤,但还没有一个品牌是和T恤划等号的。

所以,不止要“做T恤”,还要“只做T恤”。

把T恤做成“极致大单品”。

怎么做?

张勇说,他们的逻辑很简单:

先把自己做成唯一,再把自己做成第一。

“极致大单品”的本质,是品类占位。

先做唯一一个专注T恤品类的品牌。再用3-5年的时间把自己变成这个品类里的第一。

为此,连“白小T”这个名字,都是从135个名字里选出来的。

因为,要的不止是能朗朗上口,能做成商标,能代表品牌,还要能品类封杀,让品牌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坚定地和T恤画等号。

精彩。可是,有个问题:那些大品牌的考虑,难道你们真的可以完全不考虑吗?T恤之外,还有那么大的森林,那么大的蛋糕,真的能说不要就不要吗?

当然,没那么简单。很多创业者都会遇到一道关:股东。

白小T要坚持只做T恤,股东当然会说话。当股东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话时,怎么回?

张勇说,只能,怎么思考的,就怎么回。白小T的机会,就是聚焦大单品。只能做T恤,做到整个品牌和T恤都强相关,做到极致。除非,哪天他不当这个创始人了。

而一旦顶住了压力,把这件事做成了,公司要持续增长,还可以把这套商业模式,复制到别的品类,开创出别的品牌,比如白小衫,白小牛,白小内......

但就算这样,“白小T”这个名字下,依然必须只做T恤。

时间来到现在,张勇说,去年白小T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0个亿,做到了13.12亿。

此时,距离白小T成立的2019年,已经又过去了4年。

今天,很多人一提到T恤,已经会想到“白小T”。

同时,还会想到它的抖音。

甚至有人说,白小T这个品牌,是“长在抖音上”的。

张勇,怎么说?

“做到一年卖出1个亿”

你说我傻不傻?

2024年的张勇,笑着和我说。

就像一开始做的不是T恤一样,张勇一开始瞄准发力的,也不是抖音。

确切地说,他一开始,什么都没瞄准。

在2019年的秋天来临之前,白小T的T恤一直都卖得很好,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仿佛什么都不用想,只要继续放大规模就行。

可是,有一天,他的团队突然来问他:我们冬天,卖什么啊?

那一刻,他才发现一件事:他们的T恤,都是短袖的。冬天,怎么卖?

卖不了,就只能等到明年3月份卖。那接下来的半年,整个团队干什么?

不能卖长袖吗?

当然能。张勇说,把短袖加长,不就好了,多容易。可是,你说我傻不傻,当时,没想到。

而没想到,就意味着:整个公司,突然就熄火了。

那怎么办?业务全停摆,团队全空窗吗?

张勇说,还记得“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吗?那场空窗,后来也带给了他一个新的机会:

他开始琢磨:公域做不了,我能不能做私域?

但是,私域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怎么做?不知道。

于是,他和另外一个也压根儿不知道私域是什么的员工,开了品牌的第一个微信号,粉丝养了几个月,只有550个人。

你猜,就这么1个微信号,就这么550个粉丝,他们卖了多少?

张勇说,他记得清清楚楚,卖了16.74万元。

太厉害了。他问那个月薪4500元的员工,你怎么做到的?

小姑娘和他说,不知道啊。我也不懂什么叫私域啊,我只是做好了售后,后来他们就不但自己来复购,还拉了很多新朋友进来我这,加我的微信,买我的货。

天哪,这不就是以前的呼叫中心,原来的客服400吗?只不过载体从原来的电话变成了微信,但底层逻辑,都一样。

于是,赶紧,开了第2个号,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了一遍。

结果数据表现,一模一样。

一个冬天,没有想到去做长袖T恤,却意外地让空窗的团队跑通了私域。

这个机会,是提前布局想出来的吗?不是的。是在做的过程中,无意中自己长出来的。

张勇说,后来,他一直有一种感觉:

企业,不是想出来的,甚至也不是做出来的,而是自然长出来的。

要创业,你要做的,不能只是埋头在报表里,分析数据、夜观星象,也不能只是闷头在事务里,凭着一个最初的想法,一路死磕。

你要像豹子抓兔。

一开始,你只能决定:“要不要追?要不要继续追?”

至于“什么方向一定最省力?什么方向保证能追到?”,不知道。

你能做的只有:拼命盯住,不断纠偏,保持奔跑。

做服装,在T恤上开出花,是这样。

做私域,在微信上开出花,也是这样。

所以,白小T之所以能“长在抖音上”,在2020年就用一则2分47秒的视频带来了5500万的营收,也是靠这样吗?

张勇说,一开始不是。因为一开始,并没有盯上抖音。

还记得那些大而复杂的大公司吗?既得利益,是会变成阻力的。

在图文时代已经做成了微信,给白小T带来了的后果是:入局抖音慢了。

在2020年的下半年,很多人、很多报告都已经在一遍一遍大声提醒时,白小T才开始正式入局抖音。

那入局之后,是怎么做起来的?请教同行?网上自学?

也不是。张勇说,今天你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人教你。教你音乐怎么配,教你视频怎么剪,教你账号怎么冷启动,教你开头2秒怎么留人......

这些东西可以学吗?当然可以。但是,他的想法是:

抖音,短视频,乃至内容营销,本身就是一个才发生了几年的新生事物。谁真正比谁懂多少啊?

在抖音上做内容营销,怎么做一定最省力?怎么做一定保证能出爆款?别人的方法是不是一定适合我,适合又变化了的今天?很难知道。

要从中突围,除了那些别人的经验,你真正不应该错过的,还有自己的思考。

别只拼命盯住那些新爆的热点、炫酷的剪辑、头3秒的话术...

要盯,就盯住那个最本质的东西:内容。

你能不能做出让人感兴趣的内容?

什么是让人感兴趣的内容?

抖音自己都已经讲了,他们要的东西就是3个:新奇特。

但是,他还要再加2个:有意思,有价值。

足够有新鲜感,足够能引发好奇,足够特别,足够有意思,足够有价值。

内容满足这5个特点,你一定能在抖音上火。

这5个看着还是有点复杂啊,能不能说得再有新鲜感、能引发好奇、特别、有意思、有价值一点?

入局抖音4年后的今天,张勇把这5个特点,又浓缩成了一句5个字的话:

这怎么可能?

以白小T的几个爆款视频为例:

拍加入能抗菌抑菌的银离子的内裤,不介绍银离子和细菌,而是用内裤点亮灯泡。

卖宇航服同款材质的羽绒服,不解释面料的防寒原理,而是穿着它登上珠峰。

开播的第一条视频,不去拍沙滩美女蓝天白云,而是拍老板本人在工厂聊天。

张勇说,和大公司比,他们的预算有限,请不了什么大牌明星,拍不了什么史诗大片。

他们的第一条视频,在工厂里聊产品,脚本是他自己写的,出镜是他自己出的,连灯光和麦克都没有。

但就是这条只有2分47秒的视频,带来了5500万的GMV。

所谓的“长在抖音上”,真正的底层逻辑,不是“白小T”,也不是“抖音”,而是“内容”。

比如,那5个点:足够有新鲜感,足够能引发好奇,足够特别,足够有意思,足够有价值。

再比如,那5个字:这怎么可能?

张勇说,他也是前前后后花了1亿多人民币,才初步理解了什么叫内容。

拼命盯住,不断纠偏,保持奔跑。

有意思。可是,白小T要做到1年卖出10个亿,除了要做好自己,还需要能赢得竞争。

我问张勇,今天,已经有很多人知道白小T,知道它的一年卖10亿,知道它的极致大单品,甚至有很多人,已经开始对标。

而你的价格在里面,并不是最低的。

未来,你打算怎么办?如何保证自己能一直做下去?

他说,很难保证。真实情况就是:很难保证。

你会聚焦,别人也会。你会捉兔,别人也会。那怎么办?

在很多行业都已经卷上天的今天,怎么保持竞争力?

张勇的故事里,有一些他用过的办法。

比如,“为什么有人会说我们是智商税?”

不理解。那就自己带头,和公司的每一个高管一起,给用户打电话。2200个曾经投诉过的用户,一个一个地请教,一个一个地理解。

比如,“为什么公司会冒出这么多瑕疵品?”

不接受。那就把瑕疵品全部都拉到工厂销毁,烧成碳棒。一年利润500万,那批货总价700万,没有请媒体开发布会,就是给团队看。

比如“我们的团队能不能生长出更多的东西?”

很期待。但期待也得先承认,创新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只靠喊口号很难达成,只能靠提供土壤,和员工一起尝试新东西,和员工一起盯一起跑。

有意思。但是,不是在说竞争吗?怎么说的都是自己的事儿?

张勇说,用户的需求没看错,产品的质量没问题,创新的能力还在线,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今天,白小T的全渠道复购率,已经达到了37.6%。

平均每1000个今年的付费用户里,都有376个是去年来买过的。

聊到这里,我和张勇的对谈,也快结束了。

按照国际惯例,可能要总结他的方法论。我很好奇,他自己会如何总结。

于是我问他,白小T做到今天,已经是一个超过10亿的单品了。很多人想到T恤,已经会想到这个牌子。你觉得这其中,你到底做对了哪几件事?

他说,要展开,当然可以说很多,但核心只有3个“做对了”。

第一,产品对了。吻合了品类趋势。就像当时分析过的,T恤是一个整体往上走的品类。

第二,营销对了。吻合了媒体趋势。还是像当时观察过的,自媒体的力量,值得借助。

第三,战略对了。找到了T恤这个品类。发现这个还没有被其它品牌划等号,坚持和这个品类划等号。

“我认为这三个东西加在一起,就是我的历史机会。很坚定。”

踏中产品的趋势,踏中营销的趋势,踏中品类的趋势。

这些有用吗?当然有用。有人把这个叫做:“要把握红利”。也有人把这个叫做:“人永远赚不到他认知以外的钱”。

但是,在听完他的故事后,除了一些方法,一些启发,我还有了一种挺久没有过的感觉:“不服输”。

在没找到T恤这个产品时,亏2700万,亏4000万,但第二天一睁眼,还是继续干。

在还没发展成一个品牌时,巨头环伺,股东施压,但想好要大单品,还是坚持干。

在没入局抖音这个渠道时,团队空窗,私域不会,但和团队一咬牙,还是试着干。

产品上不服输,竞争上不服输,营销上不服输。

或许,看上去,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但其实,机会真正青睐的,是“不服输的人”。

今天,大环境不容易。很多人都在担心:35岁怎么办?红利没了怎么办?产品同质化太卷了怎么办?......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问张勇怎么看。他说:我们白小T,也可能随时没有。

没有,就是没有了。不用半年,就不会有人再讨论。

但或许,对我们这样创业的人来说,更有价值的是:

让自己少听一些,多做一些。

去提升自己的认知,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去专注在那些对你更有启发的事上。

不管再难的环境,总有花开。

说得真好。

巧合的是,在白小T成立的那一年,雷军在一场发布会上,也曾说过一句类似的话。

那句话,更短。只有8个字: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共勉。

祝福。

文章为张勇独立观点,仅供参考。

观点/张勇主笔/ 尤安编辑/ 二蔓版面/ 黄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