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推了一把具身智能

钉钉推了一把具身智能
2024年07月01日 11:23 刘润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一个领域: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简单来说,就是“有身体的智能”,也即:智能机器人。用智能机器人,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个方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并被视作趋势和机会。

亚马逊仓库里的智能机器人,不光能搬箱子,还能走路。马斯克不断强调智能机器人的重要性,大力宣传自家人形机器人。据IT桔子统计,2023年中国一级市场机器人行业融资金额达240亿元,其中十亿元量级以上的投资事件数量在4起左右。

6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其中也提到,拓展智能机器人在多方面的消费场景,探索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

一场看不见的比赛,已经悄悄开始。

那么,这场比赛进行到什么地步了?参赛选手们,还顺利吗?

于是,我请教了在具身智能赛道里,几位跑得远、跑得快的“选手”。他们分别是:有鹿机器人、优艾智合和奥比中光。他们也很慷慨,分享了很多行业现状,和自己遇到的挑战。

今天,与你分享。相信也能给你一些启发。

软硬件都要做,生产研发管不过来

第一位出场的选手,是:有鹿机器人。

初入市场的有鹿,想要通过部署模型,给传统的自动化设备,比如扫地机、挖掘机,叉车,做一颗“脑袋”。

安装了我们的产品,它就能自动工作,大量节省人力和成本。是不是很棒?没想到,客户对这种想法,并不买单。

为什么会这样?

有鹿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谷祖林说,因为客户觉得,你这就是一套软件。哪怕听起来再厉害,但始终耳听为虚。一套软件几万块钱,真的有点接受不了。

怎么办?耳听为虚对吧,我让它眼见为实。于是,有鹿反向购买了一批扫地机,把“脑袋”集成到了扫地机上,直接推出,看效果。

有了“脑袋”的加持,相比于市面上的很多产品,它可以做到更多。

比如,节省消耗。当地面有大量垃圾,就全覆盖清扫。当垃圾比较少的时候,就启动巡扫模式,自动识别垃圾情况,采取对应措施。又比如,特别易用。没有复杂的系统,只需要按几个按钮,保洁阿姨操作起来也相对容易。

(图片来自有鹿机器人)

今年三月,有鹿的智能扫地机,在上海国际清洁技术设备博览会一经亮相,反响就很不错。被采购扫地机的供应商,也反向来找有鹿,要购买“脑袋”。

(图片来自有鹿机器人)

了不起。可是要做到这个成绩,并不容易。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

比如,产品的复杂度,大大增加。

一开始,有鹿要做软件。现在,是软硬件结合,要进行生产管理。好不容易做出了工程应用车,要么软件出了BUG,要么硬件出了毛病,这里灯不亮了,那里刷毛质地有问题,刷盘安装高度不对……大量的问题,需要在前期收敛住。

又比如,变化太快。

行业太新,初创公司发展又特别快,今天适用的生产流程,进入下一个阶段之后,就不适用了,需要重新搭建流程。

两者叠加,就让生产管理这件事,特别棘手。既需要一个能全局可用的数字化系统,系统又不能一成不变,才能应对随时可能产生的变化。

那么,怎么办?定制系统吗?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一旦流程有所变化,动不动就要花好几万。搞不起呀。

谷祖林说,后来,我们决定自己“搭”流程。

钉钉上有个低代码开发平台,叫“宜搭”。通过宜搭,有鹿建立了自己的生产管理流程,既包括硬件生产,也包括数据生产。

这里点一下,那里拖一下,半个小时就能搭起一个自己公司的专属业务流程。来回验证完,也就一两周的时间。

(有鹿机器人后台示意图)

要修改呢?也简单。如果想在审批流里添加一个字段,确定物料的采购属性,只需要花一两分钟时间,调整流程,确定发布,就可以了。

就这样,用自己搭出来的流程,有鹿既收敛住了前期的产品问题,又能根据生产和研发需求随时调整管理方式,让数据在企业内部,有条不紊地流转了起来。

有鹿机器人CEO陈俊波说:有鹿依托钉钉,把公司打造成了一个“产品”,一个“Agent系统”,每天,都有无数信息,在这个系统里流通。而要发布、销售我们今天这款机器人,需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通力配合。用之前的传统模式,至少需要300人的团队、三年时间。但今天,有鹿只有70名员工,只用了不到18个月。从这个意义来看,通过把公司完成Agent化,整个公司的效率,相对于传统公司,可能提升了10倍以上。

前台咨询太多,技术团队答不过来

第二位选手,叫做优艾智合。

他们做的业务,是为企业提供移动机器人和一站式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给半导体、新能源、3C等制造行业和能源行业提供工业物流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

(图片来自优艾智合)

听起来蛮厉害的。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难题。

比如,产品多元化。

因为客户来自多种行业,不同行业的生产制造环境不一样、诉求也不一样,甚至行业一样,工厂的规格也不一样,所以每次交付的产品,可能都有变化。小到轮子防滑能力的要求、静电防护的要求,车轴轴距,都可能不一样。

所以每个项目,都要现场交付。优艾智合信息系统总监常玮珈说,每次,都是项目经理带着部署人员去现场部署,把产品交付出去。

而在交付的过程中,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某型号的机器人,指示灯要怎么亮才算正常,对于现场网络的要求如何,某些特殊环境下,参数怎么调、怎么看……五花八门。

部署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肯定不如总部研发的技术人员。所以,项目部署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需要特地来咨询技术人员。

为了能够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研发部门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技术支持组。但随着项目体量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单靠人力响应和快速解决,已经渐渐跟不上项目现场的需求。

怎么办呢?想办法,做好知识管理。

什么意思?知识管理,简单来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知识生产、知识沉淀和知识调用。

每天,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具体的项目部署,召开的技术会议,和客户的沟通,过程中产生的结论和遇到的问题,就会被员工们解决,记住。这就是:知识的生产。

但光生产,还不行。当第二位员工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他还是不会、不懂,需要自己再走一遍弯路。

那怎么办?把知识,沉淀下来。从员工的大脑里,沉淀成文档,进而形成组织的流程、组织的制度。

流程,就是方法论,这件事,怎么干。制度,就是边界,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遇到了什么问题、什么挑战,都记录到文档里,让每一位员工可看、可查,让能力长在组织身上。

但这样做,还是不够方便。因为,把知识沉淀下来,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知识的调用。虽然知识都沉淀成了文档,但用起来可能还是不够顺手。因为你要靠搜索来使用文档,而你又不一定知道关键词,知道了关键词,每次还要临时打开文档,一点点去找答案。

那又该怎么办?这件事,在今天有了人工智能后,终于有了一个比较方便的解决办法。

常玮珈说,优艾智合利用钉钉,构建一个叫做“机器人专家”的AI助理,把之前沉淀到知识库里的文档,交给它理解,训练。之后,现场的部署人员,就能直接打开聊天窗口,咨询问题。就像这样,请看图。

(图片来自优艾智合)

一旦需要,直接问它。不需要像之前搜索文档,检索关键词,然后丢给你一个链接,自己去找。哪怕你问得很模糊,它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你解释,并给出信息来源。

知识管理的效率,因此大大提升。

虽然人员有进出,客户有变化,但优艾智合的交付质量,因此能保持相对稳定,不输很多沉淀多年的成熟大公司。在未来,优艾智合希望进一步加大AI助理的应用范围,争取做到60%、甚至70%的通用性问题,都能够通过它解答。

项目太多,互相打架怎么办?

第三位选手,叫做奥比中光。他们干的事儿,是通过自研芯片和全栈式系统,帮助智能机器人打造“眼睛”,让机器人看得准、看得清。

就比如,你在餐厅看到的送餐机器人,在工厂看到的仓储机器人,在某家公司里看到的清洁机器人,甚至在不少工业测量、生物识别领域看到的自动化设备,都安装着奥比中光帮助他们打造的“眼睛”。

(Gemini 330双目3D相机,图片来自奥比中光)

(新加坡智能清洁机器人公司LionsBot,搭载奥比中光3D相机。图片来自奥比中光)

各种你想不到的领域,只要和“视觉”、“识别”有关,他们几乎都有涉及。

业务范围广,这当然是好事。但这也让项目的类型,急剧增加,让项目管理工作,特别难搞。

比如,协作难度升级。

对于硬件产品来说,从产品架构的定义,到实物生产、产品测试,最后到量产,可能要有几个大阶段,十几个关键节点。每个节点,可能都对应着好几个部门。员工间不同的工作经历,让他们对节点的完成标准,很不一样。对接起来,难度大大提升。

又比如,项目高峰期,互相冲突。

项目高峰时,有可能会出现多个项目,都需要某位员工的情况。这边,要一个供应链报表,那边,要动新品的开发信息,还有,要调整MES生产系统上的功能工艺……每个项目都很急,怎么安排时间?只好哪个项目催得急,就先忙哪个项目。

实在协调不开,就只好坐下来开会,让部门负责人来协调项目进展。一个个问清楚需求,再盘时间节点。一来二去,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搞利索。

怎么办?奥比中光CIO肖乐说,节点标准不一致,背后是流程的不统一;频繁的协调会,背后是信息流转的不顺畅。

那么,如何统一流程,让信息顺畅流转?你可能需要善用工具,定义关键节点、交付标准,同时保证信息流转。

奥比中光,选择利用钉钉的Teambition进行项目管理。不同阶段的项目,放在不同的泳道里,一目了然。

(奥比中光使用Teambition管理大量项目)

不管你之前在哪里做过项目,只要你来了这家公司,按照模板和规范交付任务,节点之间的协同就能顺利进行。

同时,项目信息一旦透明,就方便负责人进行统一协调、统一分配。

比如,如果多个任务真的堆到了一个人身上,那就看看优先级。调整MES生产系统,物料信息,定价策略,这些工作和业务有直接关系,就优先去做。维护渠道信息,提供资料的工作,就先放一放。

又比如,项目有了新的技术需求,就根据方案,进行项目内分配解决。

举个例子。面对室外户外的复杂环境,机器人的“眼睛”,就容易受干扰,甚至急停,导致货物掉落。

(AMR机器人遇到强光干扰,图片来自奥比中光)

怎么办?先把问题沉淀到钉钉知识库,沟通硬件、光学、算法等不同部位的技术同事,提出方案,再通过Teambition分配给技术人员,解决问题。近半年时间,这位负责人就通过Teambition,处理了约240个售前技术问题,效率提升了近30%。

很多时候,如果能在同一时间点知道所有信息,决策效率就能大大提升。

肖乐说,依托Teambition,奥比中光还专门组建了一支项目团队,去做项目跟进,协调部门之间的界面和可能存在的冲突。不光包括IT信息,还包括市场调研、后勤基建等。利用Teambition,企业里前中后台的各种项目,才得以规范。企业也因此,快速发展。

三个选手的故事,听完了。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

有意思。也真的很不容易。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的工作,可能分成两种。一种,是体力劳动。一种,是脑力劳动。过去我们常说,机器人干的,是体力劳动。而人工智能,干的是脑力劳动。但有没有一样东西,能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干了呢?

具身智能,可能就是一个答案。这个行业的未来,可能大有作为。

中国能否在这个行业里,取得突破,取得成绩,就要看企业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了。

而想把这些“硬实力”发挥出来,都离不开“软实力”,也就是:管理能力。

所以,针对生产管理问题,有鹿用钉钉自己“搭”了一套系统。针对知识管理问题,优艾智合用AI助理进行了知识调用。针对项目管理问题,奥比中光利用项目管理工具,拉平了节点标准和信息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钉钉,就是那个正在助力中国科技行业加速往前跑的工具。

祝福钉钉。

也祝福所有正在狂奔的公司,都能早日见到更壮观的景色。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观点/ 刘润主笔/ 景九编辑/ 二蔓版面/ 黄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