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大核,“小至尊”,超能打

全大核,“小至尊”,超能打
2025年04月30日 10:06 徐林

2025年4月初,高通推出全新次旗舰处理器骁龙8s Gen4,4月最后两周,采用这一新平台的两款机型REDMI Turbo 4 Pro和iQOO Z10 Turbo Pro先后登场。尽管在发布会上有隔空交锋的戏份,但放在现在国内智能手机的环境中只算是“坐而论道”的温柔级别。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先后认可了骁龙8s Gen4“小至尊”的称号,让看发布会的我不免心中一乐——回想去年3月18日,骁龙8s Gen3发布那天的场面,今年的气氛真是太和平了。单就这件事,我就觉得应该好好聊聊。

在开始正题之前,我也有样学样,像马晓民老师那般在发布会开头再回放一下最近高通在旗舰机领域的表现。开春各家品牌Ultra超旗舰悉数发布,无一例外全部采用骁龙8 Elite平台。虽然在发布之初,我对高通在名字上的频繁动作有些不满,但经过这半年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出,给骁龙8 Elite冠以“至尊”实至名归。更可喜的是,在骁龙8 Elite为代表的新一旗舰处理器,各家OEM开始发力小屏市场,进一步冲击Apple Silicon的基本盘,比如上周刚推出的一加13T。

但高通作为商业芯片公司,只站稳旗舰市场是远远不够的。2+6全大核自研Oryon CPU,Adreno 830 GPU带12MB独立显存,18-bit AI三ISP、Snapdragon Sight、高通AI引擎、骁龙X80 Modem……这些傲人特性目前只有骁龙8 Elite独享。纵然高通以前所未有的“灵活”,玩起了7核至尊、高频至尊之类的花活儿,但在中高端市场给OEM伙伴提供更多“实惠”的选择,是高通一直在不断尝试的事,也就是本文的主角——骁龙8s。

众所周知,去年春天高通推出了两款性能取向的次旗舰处理器:骁龙8s Gen3和骁龙7+ Gen3。前者大概率是为了针对中国市场消费者对骁龙8系的特别偏好,定制出来的首款带有“s”后缀的8系处理器,后者则是在骁龙7+ Gen2路线的延续,这两款带“+”后缀的处理器,本意是高通想要解决7、8两个系列处理器一直存在的巨大性能鸿沟特别规划的“伪7系”处理器。

在原来的计划中,这两款处理器的发布节奏是时隔一周前后脚,但显然高通低估了OEM伙伴之间掐架的烈度:下午才是骁龙8s Gen3的发布会,那天上午10点采用骁龙7+ Gen3处理器的一加Ace 3V就很“巧”地放出了性能预热视频,也因此造成了连锁反应。

受这一系列事件影响最大的还是处理器的定位。从性能上看,骁龙8Gen2、8s Gen3、7+ Gen3三者在伯仲之间,但对比当代旗舰骁龙8 Gen3出色的口碑和良好能效表现,骁龙8s Gen3的差异化特点不太明显;对比两个平台最终出街的机型数量,骁龙8s Gen3明显多过骁龙7+ Gen3,这说明通过削减周边配置来区别8、7两系处理器的做法,吸引力还是强不过“8”这个数字——圣迭戈显然低估了中国人对“口彩”的偏好

好就好在,吸取了过往的经验教训,高通工程师已经领悟到解决之道在何方,那就是沟通。2024年11月底,负责骁龙移动平台业务的高通资深副总裁Chris Patrick携马晓民等一干老熟人,与包括我在内的三位中国媒体人开了一场闭门会,就骁龙次旗舰的定位、宣发、新品发布节奏等一系列问题做了深入的沟通。我相信在那个时间节点,骁龙8s Gen4已经基本定型,Chris主要是想通过这样的对话,来印证他们对这个平台后续一系列动作的计划和想法。

一晃半年过去,已经发生的几场发布会已经充分证明,骁龙8s Gen4这款处理器的操盘手法已经远远脱离了去年的混乱,总结下来就是性能定义上,延续骁龙8 Elite的全大核技术路线和高通自家的IP优势,进一步拉开与老对手联发科天玑8400之间的差距,通过周边配置的精简很好地响应了OEM伙伴在产品定位上的需求,新品上市节奏更克制,给大家都留足了操作空间。只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于N和N-1旗舰处理器之间关系的处理上,高通终于舍得放手了……

既然量产机都已经出街,所以性能方面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总体性能方面,两代骁龙8s都与N-1代之间保持了很合理的差距,这一点绝对地理解万岁,不能以下犯上是高通家的“优良传统”。但在CPU构架上,骁龙8s Gen4发布会上一亮相我就吃了一惊:好家伙,“1超7大”全大核啊,7枚Cortex-A720+1枚Cortex-X4看起来比骁龙8 Gen3还要豪华——倒也是,缩水的Cortex-A520不要也罢,换成两个2.0GHz的大核效率反而更高。

因为定位的问题,骁龙8s Gen4的CPU对比N-1代旗舰不仅仅是降了点频率,L2、L3的缓存规模也做了调整,不过因为用了全大核的架构,它最后的CPU成绩基本与N-1代的骁龙8 Gen3旗鼓相当,但其中低频能效的表现却好了不少,即在日常使用场景中骁龙8s Gen4达成了代际差异,更是比竞品强了很多,同样强出很多的还有GPU……

单从名字上看,骁龙8s Gen4采用的Adreno 825 GPU在代际上与骁龙8至尊版的Adreno 830是一样的,通过缩减规模和50Hz的频率提升,这枚GPU已经能达到与骁龙8 Gen3的Adreno 750几乎一致的性能表现——这可比骁龙8s Gen3的“小家子气”强多了。

由于代际和旗舰处理器一样,所以Adreno 830的切片架构、独立显存、Elite Gaming这些技术优势,骁龙8s Gen4全都有,“小至尊”也因此得名。高通为何会如此大方,看看已经发布的两款机型定位就清楚了,全是“除了性能还是性能”的主儿。同样,新架构GPU的能效也是大幅度提升,完全符合当下的潮流。

同样符合当下潮流的,还有骁龙8s Gen4在AI、ISP能力上的定义,也基本有看齐旗舰处理器的能力,这当然是方便OEM定义“四小花”级别的产品,特别是考虑到OPPO、vivo家这些系列Pro级别的产品,平台选型更多集中在联发科,现在如此定义的骁龙8s Gen4显然也想多分一杯羹了,只是它的目标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再向上半步来个Pro+如何的感觉。

只是在周边上,还是尽显高通本以,骁龙8s Gen4的Modem不支持毫米波,三载波聚合带宽为230MHz,峰值下载速率仅为4.2Gbps等。只是我觉得对于OEM基于它定义的产品来说,这些周边优先级本来就不高,更何况能支持WiFi 7和蓝牙6.0两个特性其实已经相当够用了。

这一圈看下来,我对骁龙8s Gen4的总结就是:通过上代骁龙8s Gen3和骁龙7+ Gen3之争,高通工程师成功闭环了一个既要又要还要的不可能三角。通过强化性能缩减周边,充分满足高性能性价比机型对处理器的强求,又通过强化AI与ISP的能力,响应主流旗舰对影像和AI方面的高要求,同时精准“刀”掉普通消费者现阶段感知不强的高性能连接能力,从而实现对成本的精准控制——在乎这个部分的,骁龙8 Gen3依旧可选依旧能打,毕竟还得防着天玑9400e的强势来袭,那可是穿着马甲的正代N-1旗舰,骁龙8s Gen4应对起来吃力。

写在最后

骁龙8s Gen4可以宣告高通已经结束了在7、8两系处理器之间的“横跳”,个人感觉以后像骁龙7+ Gen2/Gen3这样的性能7系列芯片不会再有了,它们最终都收敛到了8s这个级别的产品上。目前看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高通不再担心8不如7的跳反,OEM也拥有了更经济的平台选择,消费者眼中也能看到更多“性价比”。只是放在高通这边,难题还远没有结束。当骁龙6 Gen4的综合性能已经可以比肩骁龙7 Gen3的时候,中端平台的解题之路可能才刚刚开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