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把中国带入风投时代,IDG近年遗憾有点多

曾把中国带入风投时代,IDG近年遗憾有点多
2019年02月03日 21:23 反做空研究中心

作者|白小羽

编者的话:

今天是我们在2019年春节前发布的最后一次文章了,今天之后,我们和大家一样,都进入了过年状态,下一次见面的时候,已经是过完年之后了。我们计划在2月10日重新恢复推送,在此祝大家在未来的时间里身体健康,合家团圆,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我们深深地感谢陪伴了我们五年的朋友,是大家的陪伴,让我们充满了前进的信心,让我们拥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走到现在。现在还有很多朋友跟我们处于失联状态,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老朋友继续找到我们,跟我们一起走向未来。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新朋友一起走,共同面向未来。

从2005年开始,美国广受好评且公认实力最强的三家风险投资机构(简称“VC”):红杉、凯鹏华盈和经纬先后进驻中国。

自那时开始,一众国际VC、LP注目于中国基金,在中国创投领域掀起巨大的波澜,努力与际遇让无数机构、个人站起身来,功成名就。

只有一家机构,扬名于这次波澜之前,彼时的它可是一家独大,无人能望其项背。他就是——IDG资本。

这家创立于1992年美国波士顿的投资机构,在它出生的第二年(1993年)就进入了中国,成为了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投资基金,并成立首支美元基金,募集了第一个两千万。

26年来,IDG资本经历了无数次挫折:

1993年-2007年,七年时间里,投资领域基本毫无建树,资本几乎颗粒无收;

2009年,创业板全国推行,国内PE机构退出高潮迭起,吸引大量资本进入,压力倍增;

2010年,移动互联网浪潮中,错过美团、滴滴、今日头条等企业的VC期投资;

2014年,中概股私有化浪潮下,各大VC发起进攻之势,竞争压力大;

2014年至今,数位IDG早期投资团队的骨干离职另起炉灶或改换门庭,引发市场猜测;

……

IDG资本是如何让一步步成长至今,又面临着什么样的质疑和现实问题呢?这是反做空研究中心本文希望解决的问题。

要知道这个如今管理资金规模达到200亿美金的IDG资本,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业界大佬的,我们需要回到1992年的波士顿,找到那个叫“熊晓鸽”的青年,问一问他愿不愿意“拿自己的青春赌中国的未来”?

一头扎进转型雪堆,七年看不见未来

试想:一个有着令人艳羡的学历和履历的聪明人,放弃心爱的工作和职业理想,转型工作了七年,兢兢业业却只能眼巴巴看着他人功成名就,在现实的制约下,自己却没办法在国内做出任何成绩,这样的日子,你能扛住吗?

熊晓鸽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熬过来的。

1956年,熊晓鸽出生在湖南湘潭,自小学习成绩就非常好,也很喜欢学习。但是没有办法,高中毕业的熊晓鸽代替父亲进入钢铁厂成为一名工人。这份技术工作在当时来说是很吃香的,熊晓鸽也很努力工作。不过,在2018年11月17日,央视财经频道所播出的系列节目《遇见大咖》中,熊晓鸽哽咽着说出当时的感受:“你们(记者)都没做过工人吧,你们不知道,当时就是想读书……”

直到1977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正式恢复,熊晓鸽成了第一届大学生,随即奔赴湖南大学外文系求学。大学毕业之后,想进社科院而不得的熊晓鸽放弃留校任教,选择进入机械工业部任翻译。1983年,他以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被社科院首批录取。

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记者,1986年从社科院毕业之后,熊晓鸽远赴美国波士顿求学,耗时8个月拿下波士顿大学传播硕士学位,并顺利进入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博士。从这里开始,熊晓鸽开始了他的求职生涯。

当时,熊晓鸽在一家叫做《电子导报》的媒体实习,主要负责“电子、创投方面的新闻报道”。也就是说,熊晓鸽到了22岁的年纪,才知道“风险投资”到底是什么。也是在这里,他才真正感受到了创投基金对于整个硅谷的巨大影响。

而返看中国,1993年中国电子产品的出口量在51亿美元左右,在当时就有这样庞大的数字,这就是风投们巨大的市场。风口正在形成,熊晓鸽似乎看到了未来。

于是,年薪4.5万美元的熊晓鸽希望回国发展。发展什么呢?熊晓鸽说,要么做专业杂志,将硅谷风投的成功经验介绍到国内,要么就做VC。这两条路,前者还算熊晓鸽有些经验和基础,可是后一条路可不一样了,从未做过VC的熊晓鸽,没钱没能力,谁会给他机会呢?

还真有。这个人就是当时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创始人及董事长麦戈文(PatrickMcGovern)。熊晓鸽为麦戈文做过几次翻译,与其相谈甚欢。在面临职业选择之际,熊晓鸽在好友周全的提议下,给麦戈文发去了一封求职短信。而此时的麦戈文正有投资中国的想法,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熊晓鸽于1991年11月6日正式加入IDG。

六个月后,熊晓鸽回国。本来,熊晓鸽聪明机敏,激情四射;合伙人周全严谨有度,理性非常;麦戈文信任有加,又有资金支持;中国市场、财力、企业样样不缺,还没有竞争对手。在这样的先天优势下,赚钱应当是板上钉钉的事才对。但是,令熊晓鸽没想到的事:从1993到2000年,七年,整整七年,IDG资本在中国,几乎颗粒无收。

1993年,刚回国的熊晓鸽与上海科委达成合作,双方共同出资2000万美元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风险投资公司(即“IDG资本”)以从事信息服务与风险投资业务。

但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就是说是资本蓝海,还不如说是资本沙漠。在那时,没有人知道什么是风险投资,没人让你投,就算有好项目让你投了,你也没法套现盈利,因为根本没有所谓的退出机制。一片沙漠,两千万能砸出一块绿洲吗?

时至今日,熊晓鸽依然清楚地记得,从1993年5月底募集完国内第一支两千万美元的基金开始投资,到2000年IDG通过股权转让实现第一笔退出的七年里,每逢麦戈文来中国巡视,或者向向麦先生申请经费时,熊晓鸽及其团队都胆战心惊,因为拿不出一点成绩给他,生害怕麦戈文一个灰心丧气,就此撤资不做了。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熊晓鸽也从未想过弄虚作假,也许就是他这份真诚让麦戈文一直相信他。

毕竟,该做的都做了,情况就是这样一个情况,他们没有偷懒,投资没有赔完,只是因为中国当时还没有风头退出的机制,所以还不能将前期的投资进行套现获取收益,但是,当时没有并不代表一直没有,做风投一直在意的都不是当下的收益,而是着眼于未来。

据英大金融杂志报道,在2011年,当熊晓鸽向麦戈文问起,为何当初敢将筹码压在自己这样一个毫无经验的人身上是,麦戈文笑答,因为熊晓鸽是在拿青春赌中国的未来啊。

好在进入2000后,IDG苦尽甘来。

BT与老东家,青春换来的未来

据2015年11月中国私募网的一篇文章报道,IDG作为当时国内最活跃的风投机构,其资金管理规模扫楼式投放在当时就超过了40亿美金,投资企业超过400家,其中公开上市或者参与并购的公司达到80余家。IDG在当年的如此实力,在福布斯的中国最佳创投人50强的榜单中,是唯一一家占据五个席位(熊晓鸽、周全、章苏阳、杨飞、李建光)的投资机构,IDG的实力可见一斑。

当国内的投资环境一步步被改善之时,熊晓鸽带着IDG资本占据了优势位置,抓住了第一波国内互联网势头,投中了一批改变国内互联网格局的企业,随着这些被投企业在中国开始崛起,IDG资本行业大佬的地位也日益稳固。

但是IDG资本并没有就此固守一直以来的“扫楼式投放”,而是变成了定点投放,有开始的投资人才,到后来更科学的投资赛道。这么多年没有变的,就只有IDG资本追求长期价值投资的决心。

当城池渐稳,IDG资本就更换了套路。一则是因为当年资本发展情况还不明朗,IDG资本自身的优势就在于入场早,所以需要在别人还没有看清楚行情的情况下,快速抢占市场;其二便是因为当时整个国内做风险投资都没有几个,对于IDG资本来说,根本没有竞争对手。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扫楼式投放”做投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但是如今,国内的资本市场已经渐渐成熟了起来。据2019年2月2日,IDG资本官网数据来看,IDG资本手里管理资金规模已经超过200亿美元,如此雄厚的资金规模和25年来积累的成功投资案例已经代替了曾经的早入场优势,成为了IDG资本塑造品牌力量的更强大的支撑,这样的IDG资本不用为生存而战,自然投资风格就变得稳健起来。

“稳健”这个词在外界看来,似乎与“投资规模渐小”划上了约等号,这显然是失真的。对于IDG资本来说,稳健并不意味着偷懒或者懈怠,曾经做钢铁厂工人时想学习的欲望始终鞭策着熊晓鸽,再由熊晓鸽辐射到整个IDG资本团队。尽管IDG资本投放的项目减少了,但整个投资业务中,那些构成投资率的分母的需要考察的公司数目并没有产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由于IDG资本提高其投资标准,而减少了分子。

据投行圈报道,平均每个IDG投资人都看超过365个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仅2017年就的飞行次数就达倒95次,几乎全年穿梭在25个城市之间,足迹里程更是高达56万公里。这样努力的投资人,谁敢说他们在懈怠?

这样的努力当然是有收获的。自从IDG资本开启了中国的股权投资时代,包揽了中国近半个PC互联网时代,不仅“BATJ”四大巨头中的百度和腾讯被IDG资本早早斩获,360、搜狐、携程等一众家喻户晓的企业也被IDG资本收入囊中。此外,还有贝贝集团、拼多多、喜茶、三只松鼠等等,IDG资本都在都在早期做好铺垫。

就拿2018年来说,IDG资本投资的公司中在美国和国内上市的就有16家,其中包括小米(2011年A轮投资)、爱奇艺、哔哩哔哩(2014年独家投资A轮)、蔚来汽车、拼多多等一众被广为看好的各大行业领头羊。

此外,IDG资本手中还持有未上市的独角兽公司多达36个,比如说商汤科技(估值高达300亿人民币)。可以想象这些独角兽公司一旦上市将会为IDG资本带来的多少利润。

2014年,IDG创始人麦戈文离世,熊晓鸽悲痛不已。2017年初,麦戈文继承人以高盛为中介,招标寻求IDG集团的收购方。熊晓鸽闻讯,携手中国泛海参与竞标,最终在2017年3月完成收购。自此,IDG资本成为IDG全球投资业务的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成为IDG传统业务的控股股东。在外界看来,这是一个关于“感恩与传承”的故事,这也为声势已盛的IDG资本进一步锦上添花。

当然,投资从来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一家的成功。IDG资本发展至今,少不了许多好朋友的帮衬。先不说腾讯、百度这样借自己力量长成的资本巨子,因为这些公司本就与投资自己的机构关系差不到哪里去,就说那些常与IDG资本一起合投的机构,如晨兴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启明创投等,再加上那些从IDG资本中走出的早期投资人成立的投资机构,这些差不多是整个国内风投界的大半江山了。

如果IDG资本就一直是这样高歌猛进就好了,然而,时事并不尽随人愿。就像某位投资人所说的那样,投资是一段痛苦的旅程,幸福只是其中的一站。

老马”才更识途

人们常说,投资是个充满遗憾的行业。IDG资本作为投资界老司机也不能避免。如果投对了,会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多买一点;如果投错了,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要买。所以,与其说投资人总是在遗憾,不如说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投资只是让那些人更能体会欲望紧贴皮肤的感觉而已。

2019年,已经26岁的IDG资本算得上是国内风投界的第一号老人了。到目前为止,IDG资本投资的公司数量超过750家了,拥有如此资历的他,是从什么契机开始被质疑在走“下坡路”和“老”呢?

反做空研究中心圈点出下面两个被质疑的方面:

1.眼光被质疑

如果说2004年,IDG资本受到基金投资周期的限制影响,不得不卖掉当时持有的腾讯股份一事还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依旧改变不了在腾讯身上,IDG资本本可以拿到更多倍利润的事实,这事暂且不提。

对于IDG资本眼光的质疑,最为严重的就是:IDG资本居然错过了一众消费互联网代表——头条、滴滴、美团等的早期投资。这对于IDG资本来说,好项目“无参与”是最大的不应该。

据36氪报道,整个IDG团队对于错过上述项目投资这件事,有着错误延迟感,也就是说,在做出不投这样的决定之时,他们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件错事。

据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说,他们内部针对这场错过的复盘和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其实在2013年滴滴开启B轮融资时,IDG资本曾经迅速给出过投资意向书。但在最后关头,程维却被马化腾“截获”了。虽然IDG资本完全可以紧跟着投C轮,但是才考察过的一家公司,几天功夫价格就涨了那么多,在当时IDG资本眼里,滴滴公司的本身价值与暴涨的市场估值并不匹配。于是,IDG资本放弃了滴滴。同样的原因,IDG资本还放弃了摩拜和ofo。

这就是稳健投资带来的弊端。有人称其为“理性”和“死脑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就是IDG投资人从骨子里渗透出的一种倾向:对于商业模式创新中需要激烈烧钱的项目没什么信心。

另一方面,李骁军强调,“对于错过我们内部也进行了反思和弥补”。也因而有了此后,在评估晚新兴企业进入成长期的发展潜力后,IDG资本以PE基金投入了美团。

2.管理被质疑

2005年对于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来说是一个发展的重要节点。在最开始,我们也提到,就是在这一年开始,一大批崭新的、实力强劲的国际基金开始进驻中国。

如果说在早期,IDG资本可以拼接熊晓鸽等人敏锐和市场先到者的优势占领市场高地,那么在这之后,一众明星公司、海外和本土基金以及更多嗅觉敏锐的投资人的数层压力下,IDG如何继续保持优势。不仅如此,受资企业对投资机构的速度要求和眼光要求都提高了,这对于整个投资界来说,竞争压力更是强。

对于IDG资本来说,因为是老市场的大佬,所以更受人忌惮,压力也就更大。而国际顶级风头进入中国市场,缺的东西太多,首当其冲的就是人才,熟悉中国投资市场的人才,那人才从哪里来呢?IDG资本投资团队内部不是现成的吗?即使挖不走也要试试,让他们自立门户也是好的呢!

2014年开始,投资人自立门户成为一波难以阻挡的潮流,几乎每个月都有投资人离职单干的消息传出,IDG资本也是离职事件高发地。

据投行圈报道,近些年从IDG资本离职的员工多达30人,其中不乏知名的合伙人:

2005年,合伙人王功权、王树离开IDG资本加盟鼎晖创投;

2008 年,“二金”金鹏、金曦离开IDG资本,创立凯旋创投;

2013 年,多年老臣张震、高翔、岳斌离开,创立高榕资本;

合伙人毛呈宇单飞;

2015年,合伙人李丰、林中华自立门户,成立锋瑞资本;

合伙人余征坤创办了专业型医疗基金济峰资本;

合伙人董叶顺、吴颖创立火山石资本

……

当然这些也并不全是因为其他投资机构的挖人或猎头公司的手臂。年轻投资人希望成立新基金,改造风投业,以利用互联网工具来提高创投领域的工作效率,这是行业正常发展会面对的好事。

有出也有近。IDG资本当然可以称之为“老”,资历难道不是一家投资机构可以依仗的实力的一部分吗?做一匹识途的老马又有什么不好呢?

熊晓鸽更愿意将IDG资本比作中国的乒乓球队,出走的投资人们相当于向外疏松的“海外军团”。只要IDG资本足够强,即使向外输送人才,但“球队依然能够长盛不衰”。

作为为中国资本投资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元老级风投机构,我们当然希望IDG资本能够达成熊晓鸽的希望,成为一家百年企业。接下来,反做空研究中心将为您继续关注IDG资本,且看这匹“老马”如何能在新时代发挥它的实力。

作者|白小羽

(温馨提示:本文引用数据,均为官方数据,或为公开报道,未使用任何内幕消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