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破产传闻警示录

柔宇破产传闻警示录
2024年04月05日 23:23 反做空研究中心

文/刘工昌

4月1日,“柔宇”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针对近日网络上出现较多关于企业破产的不实传言和解读,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声明还表示,近期传闻源自公司离职员工个人,以期权结算纠纷名义提出的破产审查申请。①

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消息,3月29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分别为自然人张明、王金周、郭晓涛。

至此事情似乎清楚了,柔宇公司本身并没提出破产申请,提出的是其公司曾经的员工,而他们之所以提,是因为柔宇欠他们的薪水不还,只有通过此举,破产让法院强制执行,因为薪酬在破产清算中的偿还优先级比较高。

从2022年11月至今,柔宇拖欠员工薪酬已长达一年时间。此外,生产线普工、园区保安等也有超过8个月没有拿到工资。截至2023年12月21日,柔宇已拖欠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的工资,共计12期(其中职员欠薪12个月,普工欠薪约8个月)。这两年间离职的近千名员工也未发放拖欠的薪资,累计欠薪金额约为4千多万元。②

图:界面新闻

截至目前,柔宇科技现存23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过30亿元。

关于柔宇,早在5年前的今天,当时正值其如日中天之时,我就发过一篇长文,详细分析了柔宇企业运营模式的致命弊端,指出其经营的不可持续性,果然到今天得到了完全灵验。现在再来看看,柔宇为什么会走到今天。

含着金钥匙出生

创始人刘自鸿17岁获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21岁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23岁获硕士学位赴美、26岁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被称为“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史上用时最短毕业的华人博士。”后任IBM总部做全球研发中心顾问级工程师及研究科学家,三年后辞职去硅谷创业。

2012年与合伙人在深圳共同创建了柔宇科技。得知刘自鸿跨国创业,把公司落户深圳,本土两大VC松禾资本、深创投在柔宇科技成立当年投了A轮,次年,松禾资本、深创投拉着IDG资本投了一笔美元B轮。

截至2020年5月,柔宇科技8年时间累积获得超过86亿元人民币融资。2020年,公司还以6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

2014 年8月,柔宇科技发布了世界上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器,厚度仅仅为0.01毫米。这项惊世之技立刻引来众多投资者的青睐。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7月,柔宇在深圳龙岗建成首条超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触控产品量产线,设计产能达100万片/月。总投资规模是17亿美金左右。

2018年6月柔宇投资约110亿元的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及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于深圳投产。

目前全球最主流的制造柔性屏的技术路线,是基于三星研发的低温多晶硅技术(LTPS),而柔宇在官方介绍中声称,他们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制程温度比LTPS低200-300度,使用非硅材料,无需高温脱氢,激光退火,离子注入等工艺环节,不仅缩短了制备流程,且大大节约了产线的设备投资额。在国内外积累了25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但有人认为,刘自鸿口中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早就有人在做,其并非独家。要让这种柔性显示屏大规模生产,需要大规模投资,而柔宇科技的110亿明显不够。

而更致命的是,ULT-NSSP的技术路线过于封闭,这导致了柔宇的显示屏,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之中,从上游材料,面板,乃至下游整机设备和解决方案,都需要自己完成,制约了柔宇技术的普及度。哪怕ULT-NSSP真的是一种有领先优势的技术,在这样的模式下,亲力亲为地开拓客户,甚至向下游延伸做手机,也会遇到不小的推广难度。③

另外其宣称的2500种核心专利也遭人质疑。根据企业查查的数据,柔宇科技多项专利是实用新型专利,所以2500多项专利中有多少有价值也是个问号。

根据前瞻产业网统计,柔宇已积累了18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单从国内专利申请情况来看,在国内累计申请了721项专利,其中,发明类专利409项,比重高达56.49%;实用新型类206件,占比28.45%。

也许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使得自称以柔性屏幕和柔性传感器为核心的柔宇从2012年成立至今,没有任何量产的相关产品,也没有采用真正采用其技术路线的第三方公司产品出现。

为何投资柔宇的多为银行?

自2012年成立以来,柔宇一共获得9轮总计61.97亿元的股权融资和 36.53亿元的债权融资。中信资本、深创投、IDG资本、松禾资本、工银投资、中国银行等知名机构参与投资。

仅仅2019年下半年,柔宇科技完成F轮融资,上市前估值达到60亿美元,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科技创新公司之一。

但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柔宇并没有怎么吸引到与其业务相关的比如说国内手机企业的投资,却在2017年9月,完成了一笔约5.6亿美元的债权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

关于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钱的方式进行融资,它所获得的资金,企业首先要承担资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后要向债权人偿还资金的本金。很明显它比股权融资耗费大得多。

而柔宇之如此采取这种方式融资其实是没办法,因为其迟迟不能变现,前中期投资者失去耐心,希望借此快速变现,这些早期投资者的纷纷出逃自然把所有的恶果全转移到柔宇身上。而柔宇又始终无法自我造血,机构投资者越来越难招进来后,最后只能进行债权融资,实际上就是找银行借钱,对一个产品线如何真实做出还成问题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对此柔宇在声明中说,在2014年柔宇发布柔性屏技术之后,公司陆续收到了多家国际知名电子企业的投资合作和收购邀约,但柔宇最终考虑与下游客户合作中立性以及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等原因主动放弃了签约,这是实际情况,而非某些报道臆测的技术问题。

关于为什么拒绝这些企业的签约,柔宇声称,这些厂商希望,柔宇把技术和产品路线图先提供给生产线,并在产线上跑通后,再签合同。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团队怎么好答应去做这样的事情呢?工艺很难通过专利去保障的。”刘自鸿表示,团队都反对,让面板厂代工制造柔性屏这条路无法走。④

柔宇的意思是没有相关企业对其投资是自己拒绝的结果,简单的说就是,它不想被别人控制,它是想自己想独立创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路。

但它隐藏了自己不受这些企业欢迎的真正原因,是“良品率”。简单的讲就是作为一个企业向别人交付你的产品,良品率是否达标,这实际上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备真正成熟的工业化制造水平的关键一环。

很遗憾,柔宇恰恰在这关键一环缺失。很多时候它仅仅弄一个demo出来,其实离真正的产业化还很远。

也就是说,柔宇没有与华为OV们签约,是这些企业对它能否做出符合自己要求的“良品”来没底。

接近柔宇科技的平板显示业内人士王振告诉锌财经,柔宇曾经向华为寻求融资,但没有完成,原因是它的技术达不到主流的水平。⑤

主业遭拒追风口搞副业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折叠屏大火,但主流品牌的OV小米华为都没有和柔宇合作。

柔宇只好自己想办法,搞手机和手写本等。

2015年9月,柔宇科技发布了号称是全球首款可折叠式超高清头戴耳机式智能移动影院Royole-X;继推出Royole-X后又推出又一款“头戴显示器+耳机”形态的智能终端RoyoleMOON。

2017年12月,柔宇科技又发布了智能手写本“柔性+”办公教育类新产品——柔记RoWrite智能手写本、可卷曲穿戴手机原型FlexPhoneTM、自主研发的柔性屏时尚套装等。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并被美国著名科技媒体AndroidAuthority评为2018安卓手机“最佳创新奖”。

这些产品无一不以惊艳面世,又大多以毫无浪花消失,很少或者说基本都没有进入规模化放量生产和规模化商业销售。

还要说的是,无论是柔宇智能手写板,还是柔宇的VR眼镜,都与其宣传的核心技术折叠屏技术无太大关联。

从VR到折叠屏手机,这家公司一直不安心于致力提供柔性屏相关解决方案,而是热衷于追逐风口,什么热,就做什么,却一直未能实现量产与商业化。

“想抢风头一鸣惊人、给投资人交代,柔宇的向来作风。”对此,一位目前已经离开柔宇的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⑥

对柔宇而言:无论是B端的供应链方案,还是C端的产品,都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工业化制造与成熟的商品销售模式。实际上可折叠柔性屏产品国际国内的需求就很大,如果柔宇能集中经历使其成熟商业化的量产,小米、华为都很有可能成为柔宇的客户。但可惜没有如果。

那么它仓皇奔向的C端又是怎样呢?

B端的柔性屏解决方案没得到相关企业的采用,为了生存,柔宇只能转向C端。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2018全球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售具有革命性里程碑意义的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

这款手机在官网采用“1000元定金+尾款支付”和全款支付两种预定模式,预订之后会提示自2019年1月1日后新下单,预计发货时间可能需要等待60-90天,也就是2-3个月才会给发货,谈不上实现了量产,称之为“PPT手机”也不过分。

在随后2月初的CES展会上,柔宇科技将这款新机进行了展示。有电脑报记者现场体验之后表示,尽管柔派手机也算是成品,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屏幕折痕明显,机身厚度较为“感人”,屏幕画质欠佳以及存在诸多系统BUG等。⑦

仔细看柔宇的这款产品:7.8英寸屏幕,还是1920*1440的分辨率,这意味着其机身尺寸很大,和21:9的7.8英寸不可同日而语,但其机身厚度达到了7.6mm,电池不到4000mah,重量达到了320g。⑧

至此,被公司利用媒体吹上了天的柔宇手机就是一个特点,既笨重又不美观,量产还遥遥无期。像这样的消费者谁会买?

如此C端自是不可能及时为柔宇供血。报告期内,柔宇科技的现金流分别为-3.58亿,-6.12亿,-8.1亿和-3.86亿,显示其资金链趋于紧张。

2021年12月9日凌晨1:23分,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引述《马斯克追忆破产边缘:每天醒来,在梦中哭了一夜》,并发文表示:其实,谁都有过不容易。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刘自鸿感慨之余,却忘了一个基本事实,对于产品来说,工程机和量产机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大,技术&概念和面向大众的产品之间缺了一个“量产”——把技术和理念以合适成本,在保证可靠性和适用性的前提下,成批量地生产出来。(如何评价2019年1月24日发布的vivoAPEX 2019)

上市遭拒坠入深渊

2020年年末、2021年年初,柔宇科技曾先后打算赴美、赴A股上市。

数据显示,柔宇科技2017-2020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6亿元、4.9亿元、5.9亿元、5.8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为247.87%、447.88%、258.25%、502.01%。2020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接近2019年全年的研发投入。而截至2020年6月底,柔宇货币资金为8.48亿元。

根据柔宇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的报告期内,柔宇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同期的归母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亏损总额高达32亿。⑨

但2021年2月10日晚间,上交所官网信息显示,柔宇科技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上交所披露终止柔宇科技上市审核决定显示,柔宇科技和保荐人中信证券在2月9日提交撤回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上交所因此终止对其科创板上市审核。

关于撤回申请的原因,柔宇官方并没有回应。但有消息称,除了经营问题外,柔宇的股东结构存在直接层面的“三类股东”等情况尚待进一步论证,所以选择暂缓科创板上市申请。持续的亏损与负现金流,直接导致了柔宇科技的债台高筑。“柔宇这29个亿的外债,大头都是银行的,紧接着是做基础建设的宝冶集团,数额估计达几亿元。国家有一项法律规定,对于盖厂房的公司遇到欠债情况,不需要任何法律手续,默认对于厂房资金有优先执行权。”侯磊告诉《中国企业家》。⑩

上市遭拒,使得先前投资的众机构感到变现无望,纷纷开始停止向柔宇供血。情急之下的柔宇只能走向银行借款的债权融资模式,最终在负债漩涡越陷越深。

柔宇为何走到今天

一个根本原因是,由于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柔宇一直无法通过自我造血来牟利,其赖以求生的基本功能就是靠不断的融资。但柔宇股本最后一次变动停留在2020年6月30日,2021年撤回上市申请至今,再不见柔宇有新的投资进入。

这实际上斩断了柔宇赖以求生的基本路径,后期得不到投资人的追加投资。其次企业高层战略性判断失误。

柔宇在商业化路径选择上出了问题。柔宇本有两条商业化途径,先是做柔性屏供应商,供手机、汽车等厂商利用的柔性显示屏的解决方案。再就是自己下手做柔性屏电子产品,如折叠屏手机、写字板等。

由于前者并无厂家愿意采纳其产品,柔宇只能选择后者,但时至今日,两者都已失败。

说到底,柔宇的技术核心本应聚焦在柔性屏的整体解决方案上,并不擅长智能手机芯片组软硬件解决方案研发,此前发布的Royole-X、Royole-MoonVR头盔产品,也是选择与瑞芯微合作,由后者提供完整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自己负责模具设计、UI设计。包括此次FlexPai,看起来也是如此。

但柔宇始终没有在自己的核心技术领域深耕,并努力使其制程成熟化,产品交付商业化,反而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选择自己并不擅长的硬件制造领域与国内已有相当成熟的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同行对抗,最后结局可想而知。

此外,无论是B端的柔性屏还是C端的手机等相关产品,柔宇都没有实现真正的商业化。

“柔宇的技术路线没问题,只是这条路太远了,从技术到量产要走很长的路,只靠几个实验室出来的学术派不能搞定。”该高管表示,柔宇的技术路线想实现量产并不容易,因为材料搭配和工艺的原因,产品相对而言不稳定,对量产的要求很高。从实验室走出来,要想用到产品上,需要几十万小时的可靠性试验。

他认为,管理层早期画大饼没有问题,但应该意识到量产没有那么容易,柔宇的管理层做学术出身,专利也很有含金量,但是管理一家公司的能力要求不同,从学术到量产有很大距离,这时候就要求管理层能分辨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一个新的团队来做量产,事实说明管理层找团队能力可能不行。⑪

柔宇在柔性显示屏主业与手机手写本的C端始终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产品,你要投资者怎么投?

另外,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柔宇科技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刘自鸿身上——他是科学家不是企业家,公司管理混乱,内耗内卷太严重,办事效率低下。而且还不愿放权。在2022年年底之前,刘自鸿在柔宇的董事会中,一直享有高额的投票权,与其他股东同股不同权。“这引发了与潜在投资人之间的分歧,由于他对市场判断失误,导致商业化道路一直没走通,没法自我造血,而且花钱大手大脚,最后资金链断裂。

最后要说的是,柔宇走到今天,与其主打的核心产品柔性屏仍未具备成熟而稳定的市场也是分不开的。

目前柔性产品在市场上的仍然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地位。

一方面柔性产品显示其巨大令人诱惑的潜力,国际权威机构最新市场研究报告预计,2027年全球印刷和柔性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3300亿美金,其中柔性显示屏将成为主要的细分市场;到2024年,柔性显示屏出货量预计会实现43.7%的复合年增长率。⑫

但另一方面,柔性产品的消费却远没有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

近5年来,柔性屏市场规模极速增长,2019年,全球柔性有机屏销售额达到145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柔性有机屏销售额将翻番,达到近300亿美元。“如果柔宇能再坚持一下,手机柔性屏市场不断扩大,柔宇无论如何也能分到一块蛋糕。”有柔宇前员工感慨。

但DISCIEN(迪显)咨询公司分析师崔吉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个产业或者产品的成熟至少要以大批量稳定出货、稳定的高良率和可预见的稳定需求为前提。”崔吉龙表示,“我认为5G和柔性屏都还没达到这一点,销量仍比较难预测。”他认为:“我不会因为一个产品就认为技术已经成熟,对于国产柔性屏技术,我仍然认为它还处于走向成熟的发展期。”⑬

崔吉龙的话实际上道尽了现今柔性产品的一个尴尬处境。一方面,使用柔性产品似乎是一个趋势,但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手机的已用多年的传统玻璃硬屏似乎仍未看到有厌倦直至放弃的迹象,作为一项在极为成熟的玻璃硬屏外开发的新技术,柔性屏要想真正站稳脚跟,就必须遵循消费电子的基本规律,刚开始需要以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方式存在。在人们渐渐熟悉后,再建起所需要的是基础设施,随后是在应用中进行广泛的测试,最终营造一个大规模应用的良好的经济环境,而在此刻,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开发这种革命性技术的实际应用。

这就导致技术业已成熟的柔性屏迟迟不能大规模量产,这又导致其成本始终无法降下来,这就看这批拥有柔性技术的企业能不能挺过去,等到柔性屏大展风采那一天的到来。对三星这样的多元化的航母不是大问题,因为他们等得起,但这对营收渠道极为单一的柔宇来说却是致命的。

自救未果快速滑落

为了自救,柔宇科技也曾做出努力。他们先是试图通过相关部门推动柔宇债务重组事宜,刘自鸿曾邀请柔宇科技A轮融资股东Jack and Fisher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高管到公司商谈债务重组事宜,但并未出台有效的解决方案。⑭

后来在2021年,柔宇曾找来了联想集团前副总裁赵泓紧急救火,赵泓也不负期望签下了6亿元订单的大合同。2021年11月10日,柔宇对外宣布了这笔合同。根据协议,柔宇将为客户提供自主研发生产的柔性OLED显示模组,2022年开始陆续出货,两年内完成全部订单交付。不过后来,订单交付似乎搁浅。

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过柔宇科技一位供应商时,他表示,“那笔合同据说对方给了预付款,但是刘自鸿没有用来投产,而是用来还债了,资金没能及时滚动起来,人脉也伤了,赵泓待了几个月就走了。”

现在,柔宇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当中,尽管刘自鸿后来也向投资人妥协了,但是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期,最终没能为企业找来救命钱。目前,柔宇科技仅靠自身的确已经难以解决问题了,且在一轮又一轮的资金困境下,其员工也只剩下了二三百人。如果欠薪问题没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后续其处境只会更加恶劣。⑮

自救未果,快速滑落。

2022年3月,柔宇科技被曝出6个月发不出工资;5月又曝出开启新一轮裁员。同年9月,由于拖欠供应商百万合同款,柔宇科技董事长刘自鸿被限制高消费。

2023年2月,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柔宇科技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限制公司及公司法人代表兼CEO刘自鸿高消费。

截至2024年3月,柔宇科技现存23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过30亿元。再到现今曝出破产申请。

柔宇的陨落,让人痛心。

要说的是,柔宇不是满嘴说的天花乱坠,最后靠庞氏骗局收割韭菜的骗子公司,它是有技术的,而且还是前沿的,但其手握2500项专利,却最终未能转化成收入。

它告诉我们,对一家企业来讲,技术是重要的,但对企业而言,最核心的,还是你是否拥有足够的“造血”能力,再多再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转化为实在的商品,带来实在的盈利,最终无一例外都会倒下。柔宇就是很好的例子。

[引用]

①(柔宇科技回应“破产风波”!公司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证券时报2024-04-01)

②(柔宇科技欠薪长达一年,数十名员工现场罢工讨薪   同花顺财经2023-12-25)

③(柔宇科技:至暗时刻 路在何方?2021-12-13 来源:财联社 记者/毛明江 黄心怡)

④(柔宇科技刘自鸿:“去TMD不可能”弯直男 摘自 一飞汇 2018-08-29)

⑤(狂咬小米的柔宇背后:量产、技术与上市危机   证券之星2019-01-28)

⑥(柔宇科技前员工:暗讽小米是为抢风头,给投资人交代  凤凰网科技风眼》深度报道组   作者 刘正伟 2019-01-28)

⑦(柔宇科技前员工:暗讽小米是为抢风头,给投资人交代   36氪的朋友们2019-01-28 )

⑧(狂咬小米的柔宇背后:量产、技术与上市危机2019-01-27锌财经)

⑨(柔宇创始人刘自鸿深夜发文:人生至暗时刻,永不言弃   新浪财经2021-12-09 来源:第一财经)

⑩(抢救柔宇    中国企业家杂志    2023-12-29)

⑪(柔宇科技回应“破产风波”!公司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证券时报2024-04-01)

⑫(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中国品牌吸睛 人民网2017-09-03)

⑬(观点:5G不会改变世界,要警惕下一个泡沫2019年03月12日来源:36氪 本文译自Medium原标题为"5G Will Not Change the World"的文章)

⑭(500亿独角兽返贫了  2024-04-03  来源: 每日资本论 )

⑮(500亿泡沫破裂,“独角兽”柔宇之殇侃见财经2024-01-16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