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在胶片相机群体里很知名的电影《柯达克罗姆》,里面男主的爸爸用假胸来类比数码照片,索然无味;而胶片则是可触摸的实体,令人陶醉。这种比喻,现代人站在上帝视角上看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如果放到2006年呢?难道刘慈欣也是因为不喜欢假胸才让《三体》男主玩胶片相机的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三体》小说第一部是2006年开始连载的,那时可谓是胶片相机的至暗时刻,同时也是便携数码相机的狂欢年代——年轻人对便携数码相机的态度远远超过如今小红书jms对CCD的追捧。因为如今追CCD不过是个冷门的怀旧爱好,而2006年左右的便携数码相机那可是主流的时尚单品,年轻人手里要能拿一台,不管是逛街还是出游,好心情都会+1。
至于胶片相机嘛。试想一群年轻人聚会或出游,别人都拿着时尚漂亮的便携数码相机左拍拍右拍拍。唯有你掏出一台胶片相机,那可真是如同出土文物一般的尴尬。
不过,2006年面世的《三体》小说在现代剧情正式开始时,却出现了一个重要道具——一台联动测距的徕卡旁轴胶片相机。小说中作者自己也提到汪淼玩胶片属于怀旧爱好,数码相机已经成为时尚趋势。虽然笔者一直跟人吐槽大刘作为直男对情感戏的描写非常生硬,但是在选择徕卡相机作为重要道具这一点上,绝对是越想越佩服。
首先,为什么他不选择当时最fashion的数码相机?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为了放大剧情中的冲突和意外。胶卷中图像的呈现,有个时间延迟,必须冲洗出来才能看到智子制造的倒计时。正是这个延迟,才会对主角王淼产生巨大的心理震撼,让他在排查倒计时的出现原因的过程中一步步产生疑惑和自我怀疑,甚至走到崩溃的边缘(当然汪工心理素质相当强,没有和那帮科学家一样自杀,令人敬佩)。
其次则是胶片的tangible,与数码照片相比,胶片具有可以用手直接触摸的实体质感。作为相信物理法则的理工男,当王淼发现不合常理的现象出现在现实中,而不是梦境中,也没有美颜软件和PS的加工——那种真实的时空错乱,对无法超脱时空规律的三维生物造成的心理震撼,远超数码照片这种digital dusts。
第三点则是大刘选择了徕卡旁轴相机,而非更常见的单反相机,也是个很巧妙的细节。因为旁轴是所见非所得,单反是所见即所得,王淼自己也知道在拍摄取景时是看不到徕卡旁轴相机主镜头里是否有倒计时数据的,必须冲洗出来才能发现。这种间接因素,会给他的排查过程再加一层复杂度。当然,对于这一点我不能判断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巧合。
《三体》的影视化拖了十年以上,最终在2023年上线时,碰巧胶片相机也从当年狗不待见的屌丝变成了热门物件。不得不说,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无法预测。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