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下岗叫“跑不赢机器人”,往后连找搬砖的工作都难了!

有一种下岗叫“跑不赢机器人”,往后连找搬砖的工作都难了!
2019年04月16日 00:36 京城老记

经锐观察 方舟编辑

编者按

近年来,人工智能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但在就业方面也引发了人机冲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目标。发力人工智能成为中国的一大亮点。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对于人工智能,我们既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积极应对由此带来的风险挑战。

政策篇

对机器人收税行不行?

图片来源/新华社

我们在迎接一个美好的时代,也可能在创造一个糟糕的时代。

著名科学家霍金预言:机器人将产生自我意识,向人类发起战争。眼下,这似乎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机器人带给人类的威胁更多还仅仅只是停留在就业这种比较浅层次的小问题上。全世界的人都怕被机器人端掉自己的饭碗,更大的问题似乎离大家还很远,所以并没有当回事。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份报告称,到2030年,8亿个就业机会将在机器人的一个响指下蒸发消失,仅这一数字就吓得人瑟瑟发抖。有人甚至担忧,未来人类将向机器人讨饭。

霍金生前曾反复讲到自己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担忧:“人工智能或许不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而且还有可能是最后的事件。”换言之,“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

霍金被称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哲学思想领域同样有着超乎常人的见解。霍金一生做过5大重要预言,其中之一就是人类科技的发展或将加速自我灭亡,而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赖以为傲的人工智能技术。

霍金认为,一旦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将有可能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从人为操控变成自主判断,直到彻底脱离人类可以掌控的范畴。在这个时候,人工智能将不再是战争的工具,反而会成为人类最大的敌人——它们会产生更大的欲望和野心。不过,这是后话,现在人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饭碗能不能保住。

现在机器人的种类非常繁多,按大类来分,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和服务业机器人等;也可以按用途来分,可分为餐饮机器人、采摘机器人、法律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等。总之五花八门,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泛。

在2019年春运和全国两会期间,多种机器人纷纷亮相一度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由机器人扮演的虚拟主持人也颇受瞩目。实际上,机器人不光会代替主持人主持节目,还会模仿其声音,想模仿谁就模仿谁,哪怕本人早已不在世了,机器人还可模仿其主持节目,做到以假乱真。现在,机器人写稿速度也非常快,写一篇稿,只要0.5秒,机器人裁缝生产1件T恤,也只需22秒。另外,有的地方已经启用机器人断案、监考,警察机器人也已问世……未来,银行职员、教师、法官、律师、记者乃至公务员等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可能失业,甚至连军队、警察都可能由机器人充当。

如今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无人商店和无人工厂也已出现。仅去年就约有232万台工业机器人上岗,到2025年,还将有5万多个仓库安装400多万台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将全面崛起。去年4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马德里出席世界零售大会期间表示,希望未来京东百分之百无人化运营。他还表示,充分利用AI技术可以减少人们的工作时长,未来一天只要工作两三个小时。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也曾说,未来世界程序化的工作都会被机器所取代,我们需要做的,是让人活得更像人,机器更像机器。马云表示,在未来二十年间,人类每周将只需工作三天。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也曾表示,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式,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人类未来每周只需工作两天。

但问题是,如果我们真的大量失业没有收入咋办,谁来养活我们?就算我们每天只工作两三个小时,或者一周只工作两天,我们的收入能够有保障吗?还能够稳步增长跟上时代步伐吗?

为应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带来的失业潮,各方均在积极建言献策,其中尤以美国“全民发钱”呼声最高。据波尔州立大学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自2000年以来,美国已有约500万个工厂的工作岗位蒸发了,其中绝大多数(88%)都是自动化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所导致的。很多对自动化表示担忧的人都在呼吁通过所谓的“全民基本收入”来弥补自动化对劳动者的冲击。在这一框架下,公民能从联邦政府获得一份最低年收入保障。如果按每个成年人每人发放2.5万美元来算,美国政府每年要掏出约5万亿美元给全体国民发钱。这种看起来不失为抵御自动化带来的就业风险的好办法,实际上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却是无力承担。

“全民发钱”行不通,还有一条路子是通过对机器人征税来弥补自动化对劳动者的冲击。由于老板不用给机器人发工资,也不用交五险一金,机器人可以全天不知疲倦地工作,生产经营效率大幅提升。虽然机器换人短期有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非常划算的,赚钱更容易,所以资本对机器人加大追捧。比尔·盖茨曾提出对机器人征税,他说:“假设工人在工厂做价值5万美元的工作,该个人会被征收个人所得税。如果机器人也做一样的工作,那么也应该对机器人征收相似水平的税款。”

有专家认为,自动化将成为收入不平等的最大问题之一。虽然自动化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它将让财富更集中。如果不对机器人征税,将进一步加剧收入分配不公。因此,向机器人收税可以作为应对办法之一。

就业篇

哪些工作最容易被机器人替代

图片来源/新华社

最近电视剧《青春斗》很火,剧中失恋的向真在家过起大学毕业即养老的日子,撸串喝茶打麻将。向真找工作过程中多次碰壁,许多人看到这里,仿佛看见了自己青春的影子。如今,大学生就业压力普遍较大,向真的遭遇就是某些大学生现实遭遇的翻版。

事实上,向真所处的职场还不算残酷,更为严峻的是,有一种下岗叫“跑不赢机器人”。不远的将来,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渐普及,有的人可能不是求职到处碰壁,就是被迫下岗。

眼下,机器代替人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多,而且未来将会更加普遍。也就是说,未来在职场,你想要成为人生赢家,个人收入的增长不光要跑赢GDP、CPI和工资平均增长水平这类增速,你还要跑得赢机器人,你必须超越它,否则被它甩在后面,等待你的可能就会是下岗失业。

前不久,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宣布发力智能建造,希望今年实现建筑机器人的量产,将其投入到全集团各项目的建造过程中去。在此之前,国外与建筑有关的机器人已经诞生,无论是砌墙还是搬砖,机器人都可以完成,而且效率更高,甚至整栋房子都可以通过3D打印出来。同时,装配式建筑的逐渐普及,也将推动智能建造加速发展。

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盖房子这种复杂的工程,完全可以通过机器人来完成。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进城到工地务工的农民工。不是说随随便便一个人,你想搬砖,就能找到搬砖的工作。这也意味着,全国8万余家建筑企业的5000多万名建筑工人,将不得不直面与机器人的竞争,未来何去何从是这一庞大群体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除房地产企业外,其他传统行业企业如娃哈哈和波司登等国内知名企业也“迷”了上机器人,大举进军人工智能产业。而在此之前,富士康更是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百万机器人计划”,未来要添置100万台机器人,以取代部分工人,近年与其有关的裁员消息总是不断。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与手段,工业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在人们的印象中,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行事风格一贯低调谨慎,其掌舵的企业发展以稳健著称。三次问鼎《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宗庆后还对机器换人产生过质疑。他曾说:“什么都用机器人代替,全社会都失业了,还要人干什么?人不都变傻子了吗?”

如今,娃哈哈已成为机器人的拥趸。即便低调谨慎如宗庆后这样的民营企业家都看好机器人未来,可见娃哈哈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并非一时兴起,显然经过深思熟虑。

人工智能的崛起将推动智能制造行业大发展,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专家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到2024年则可能达到4.5万亿元。不过,人工智能在创造就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在制造失业。

早在三年前的冬季达沃斯论坛上,一份名为《工作的未来》的报告曾指出,到2020年,全球15个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将有710万人工雇员因机器人的产生而失业。不过市场仍然会再提供约2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如此一减一增,总计将有510万份工作会被机器人抢去。其中,失去就业岗位最多的将是医疗保健行业,紧随其后的将是能源与金融行业。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18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在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高达38万,同比增长29%。其中,中国是最大买家,在2017年买下13.8万台设备。这个数字超过全年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同比增长58%。工业机器人只是机器人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但由此不难发现,中国机器人就业上岗的规模和速度,即便放在全球来看也是十分罕见的。

还有一些数据值得关注。譬如,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到2027年,银行业将削减104万工作岗位,降幅22%(以2017年的就业人口为基数)。最近根据可比数据显示,已经公布2018年年报的六大中国国有银行,在去年合计裁员了2.8万人。而去年媒体也曾报道,中国银行业正在大力裁员,从2015年开始的大约3年时间里,仅工农中建四大行就已经裁员7万。银行大量裁撤的基本都是普通的基层一线员工,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智能化的机器人。从业者担忧,这种趋势还会加剧。

伴随着AI的研发越来越深入,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普遍担忧,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会导致失业潮。尤其是基层普通员工失业风险最大,因为他们大多不懂技术与管理,没有什么特长,最容易被机器人所取代,不努力上进真的可能失业。

不过,乐观者认为,未来,因为自动化技术及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许多工作岗位将会被机器人所取代。释放出来大量的劳动力,将会从事新的行业,人的需求是无尽的,那么就业岗位也是无尽的。

观察篇

农业和养老是机器人就业的大市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二三产业仍然是就业的主阵地,农村由于人口的流失正在空心化。在机器人发展方面,在工业领域比较快,服务业次之,后者比较急需的是实用型养老机器人,农业领域由于劳动力缺乏,也急需机器人弥补。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农业和养老领域,人机就业冲突就显得不那么激烈,甚至是一种互补关系。

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根据教育部消息称,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与去年的820万人相比,毕业人数又创新高。而大学生愿意去农村发展的还不太多,包括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很多都不愿回到农村,加上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比较艰苦,导致农民大量进城,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

早在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就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谁来养活中国?”就像是一个紧箍咒,时刻刺激着中国农业领域的从业者。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经合组织(OECD)联合发布的《2013—2022年农业展望》指出:“在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源有限的制约下,中国的粮食供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虽然中国粮食产量曾经连创历史高位,但去年出现小幅减产。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据农业农村部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上升到5.54亿吨,缺口将加大到1亿吨以上。

而现在的农村,剩下的人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被称作“386199”部队,显然不能光靠他们种地来养活近14亿人,也不能完全指望进口粮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饭碗里装满“中国粮”。所以,中国农村是农业机器人的用武之地和大市场,必定大有可为。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一老一小”的问题都已日益凸显。城里或农村老人和孩子需要人照料,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较多使养老问题更加突出。人口老龄化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显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在2017年的基础上翻番,从2.4亿增加到4.9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35%左右;与此同时,少子化也在逐步加深,届时无子女家庭将达到4000万户。

人口老龄化在家庭层面同时表现为家庭小型化、少子化、老年人家庭户比重提升,随之而来的独生子女家庭、无子女家庭、无配偶老年人、丧偶老年人的增加大大提高了依靠家庭养老的风险。

农业和养老领域从业者收入普遍不高,体力活繁重,往往搞得人又脏又累,这也难怪这两个领域严重缺人,而这些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机器人去做,其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看好。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农业和养老机器人,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不少农业和养老机器人,但是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智能化、人性化还不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工作需要。而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可以解决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缺人缺钱的问题。

未来,如果机器人比人做得更好,效率更高,人类就能从各种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