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避害,加强自律自治,尽早为数字藏品新业态划定监管“红线”

趋利避害,加强自律自治,尽早为数字藏品新业态划定监管“红线”
2022年06月30日 20:11 李俊慧

文/李俊慧 校对/陈莉

趋利避害。

这已经是区块链技术在各领域应用普及时的共识,但依旧难免会被一些不法分子或投机炒作个人或单位所滥用。

在这个背景下,加强行业自律既是强化企业或平台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也是厘清正规业态与不当应用的合理分界线。

2022年6月30日,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牵头下,近30家机构联合在京发起《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除反对二次交易和炒作,提高准入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共识。据悉,发起方包括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长城学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等,以及蚂蚁、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公司,这是目前行业覆盖方最广的自律公约。

当前,以区块链NFT技术为代表的数字藏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引发广泛关注,但除了新颖的方式之外,部分缺乏风险管控的平台引发局部乱象也开始显现。

应该说,行业发展早期,一方面,行业协会和平台一起不断促进自律规范,另一方面,数字藏品领域被过分放大的“升值”概念,掩盖了其最核心的价值和作用,也就是对文创作品的版权保护。

因此,《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的正式发布,对于规范数字藏品行业发展,抵制市场恶意恶炒作,提高行业准入合规门槛,将发挥积极作用。

而回顾数字藏品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在技术创新驱动下,一直面临“如何实现遏制炒作风险,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两难问题挑战。

数字藏品:在抵制恶意炒作中逐步形成全新业态

当前,数字藏品仍处于早期阶段,受海外应用偏金融属性影响,在国内不可难免可能被投机者或黑灰产利用,被用于炒作。

与此同时,在蚂蚁、腾讯、百度、京东等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带动下,国内的数字藏品业态整体上是朝着让数字产品为文化产业赋能的方向在发展,同时激发出文化与其他实体产业融合创新的新动能

以蚂蚁集团旗下数字藏品平台鲸探为例,该平台上交易的数字藏品既有来自于杂志社、杭州亚组委、美术馆等单位的,也有来自于IP及文创机构的。

从作品创作到数字藏品生成,从确权到发行,从参与方到平台,数字藏品产业链或生态链已经初步形态。

可以说,数字藏品生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方、IP方、授权企业参与其中,或提供原创作品,或提供授权,极大丰富了数字藏品的领域、种类和数量,从热门体育赛事,再到传统文化作品。

行稳致远:守正创新和自律自治是行业发展关键

当前发展过程中,数字藏品领域遇到一些局部乱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一些平台缺乏资质、风控管理,还有一些属于原先行业需完善的地带,比如数字化内容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确权,文化资源授权体系如何完善等。另一方面,平台众多缺乏准入标准,影响消费者权益保障,也不利于行业建立正向生态。

2022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印发《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倡议》指出NFT作为一项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在丰富数字经济模式、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潜在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炒作、洗钱、非法金融活动等风险隐患。

在行业自律方面,除去今年的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牵头的《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规范》外,2021年10月,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发起,中国美术学院、湖南省博物馆、蚂蚁、腾讯等在北京共同发布国内首个《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

整体来看,面对数字藏品应用的汹涌大潮,行业自律和平台自治其实一直走在前面。

以鲸探平台为例,为了避免或遏制可能存在的恶意炒作,平台设置了发行方和发行内容的准入筛查机制,这有利于行业规范发展,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在消费端,实行实名制、未成年人不能购买等产品规则设置,以提高平台风控能力、保护消费者权益。

而从生态共治的角度来看,除去需要大平台们加强自治起到正向发展的引导作用,作为内容创作方、IP方、授权企业等,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规范责任。

因此,有必要呼吁,监管部门尽早划清红线,出台相关数字商品的行业发展规范指引,从而使相关产业能够在规范的前提下健康长期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长期关注、及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