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人何以热衷南下美国购物?

加拿大人何以热衷南下美国购物?
2024年08月19日 21:39 陶短房

加拿大人热衷南下美国购物并非什么秘密,如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加美边境口岸——和平门口岸,每逢周末排队轮候过关的车流就会排起长龙,“长周末”平均轮候时间超过两小时司空见惯。加拿大统计局2016年的一份数据称,每年南下美国购物的加拿大人逾5000万人次(加拿大全国人口仅3400万)。

对不明就里的外人而言,加拿大人的“南下购物习惯”有很多令人费解之处,如“网购也南下”,越来越多加拿大人选择在美国网购,并指定在诸如加美边界美国一侧某沃尔玛前台之类的地方“自取”,又如明明过境不到24小时的加拿大人跨境消费免税额度为零(现行规定是满24不满48小时200加元,超过48小时800加元),但90%以上的南下购物者在美国境内滞留时间不超过8小时。

之所以出现加拿大人热衷南下美国购物且长盛不衰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美国商民价格普遍比加拿大便宜得多。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BMO)几年前一份报告显示,相同品牌、款式的运动鞋,美国一侧的价格比加拿大一侧便宜37%,家用电器、园艺机械设备便宜32.5%,汽配耗材便宜50%,尽管这些商品价值较高,“目标”较大,一般都需缴纳关税,但因价差实在太大,在货值本身较高的情况下加拿大买家普遍认为即便搭上关税也是赚的。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境内商家各种促销活动远多于加拿大,碰上较大折扣的概率也大,如果碰上,差价还会大幅增加。

至于俗称“杂货”的低价值易耗商品,据加拿大零售理事会(Retail Council of Canada)自己承认,美国一侧的价格普遍比加拿大一侧便宜20-50%,如相同规格、品质的牛奶,美国一侧比加拿大一侧便宜20%左右,生肉类15%至25%,乳酪20-30%,熟肉制品甚至高达80-150%之多。尽管理论上待不够24小时的过境消费者回程都要缴税,而购买上述需要冷藏的食品几乎没有过夜的,但实际上加拿大海关工作人员对这些“杂货购物者”十分宽容,2023年曾有一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测试者一次性南下美国华盛顿州购买20公斤鸡肉、20公斤猪肉、20公斤杂果、20公斤干酪,过境时如实申报,结果海关直接放行,一分钱关税也没收。

喜欢喝酒的加拿大人对南下美国购物更加热衷,因为除了魁北克省,加拿大普遍延续始自上世纪20年代的“禁酒令”,普通超市、便利店不卖酒,酒类专卖店的酒品种既少,价格也十分昂贵,而美国早在1933年就取消了“禁酒令”,酒类是可以直接在超市和普通商店买到的,价格“亲民”许多,品种也琳琅满目,因此几乎每个南下购物回程的加拿大人,汽车后备箱里都会至少捎带几箱啤酒。

另一个有趣的价格落差是成品油。加拿大一侧的汽油、柴油价格较美国一侧高出30-50%司空见惯,有时高出80-100%(根据汇率和国际油价波动)也不足为奇,因此加拿大人开车过境购物前一周总会尽量放空自己的汽车油箱,过境后则恨不得耗尽最后一滴油,然后在尽可能离边境远一点的美方加油站(离边境越远越便宜)把油箱装满,有些购物不多者甚至还会在车后备箱里再塞几个空汽油桶统统加满。

其次,加拿大人口集中分布在靠近加美边界一带,且过境便利。

加拿大统计局2021年数据显示,在加拿大3400万人口中,居住在距离加美边界不到100公里范围内者占比高达34%,居住在距离加美边界不到250公里范围内者占比更高达80%,且作为全球最长的陆地共同边界,加美边界过关手续对两国公民而言十分简便,2008年以前出示普通驾照即可过关,后虽因反恐等需要有所加强,但只凭护照、加强驾照(EDL)或快速通关卡(NEXUS)就可过关,无需签证甚至盖章,“排队两小时,通关半分钟”是加拿大人过关的真实场景。

BMO报告曾估计,每年因加拿大人南下购物,导致加拿大经济损失500亿加元以上,因此加拿大有关方面总是绞尽脑汁希望减少本国南下购物,而美国则惟恐这股北来“肥水”减弱或消失。2021-2022年,因新冠疫情,加拿大一度关闭加美间陆路边界,过境消费人潮瞬时“归零”,不但美方商会“告状”到本国联邦议员处呼吁施压,伯灵汉、尼亚加拉瀑布城等长期依赖加拿大人过境消费而繁荣的美国边境城市,其行政首长也大打“苦情牌”,声泪俱下地恳求加拿大一方“网开一面”。

为什么加拿大一侧的商品价格远高于美国一侧?

C.D. Howe Institute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加拿大商业竞争匮乏,加上消费市场狭窄,导致卖方市场缺乏让利意愿,零售终端也难以通过“走量”降低成本。安大略省报纸《国家邮报》副刊《财经邮报》就曾指出,成品油、番茄酱、牛奶等实际上都是加拿大的“土特产”,而与加拿大相邻的美国各州相形见绌,但上述产品的价格无一不是美国一侧远低于加拿大一侧,说到底正是加拿大同行“我就算卖高价你们也拿我没办法”的有恃无恐所致。

一些研究机构(如加拿大零售业协会)认为,加拿大税负较高(加拿大各省税负普遍为12-15%,而美国各州一般只有8%),劳动力成本昂贵(各省最低时新普遍在15-16加元以上,而美国联邦统一最低时薪常年稳定在8美元),导致美方商业运营成本低于加拿大,并最终作用于零售物价。但对此说法另一些研究者不以为然,有研究者指出,加拿大阿尔伯特省是著名石油大省,且省税为零,该省商品税负仅5%(联邦货劳税GST),较对面美国几个州还要低一些,但该省物价包括成品油价格仍然远高于美国“邻居”。在他们看来,“加拿大商业企业因缺乏竞争更多垄断性”才是问题本质。

持上述观点者进而指出,过去20年间加美汇率波动剧烈,美元坚挺时兑加元达到过1:1.25以上,疲软时加元“单价”则高于美元,但不论汇率“正挂”还是“倒挂”,美国一侧物价远低于加拿大一侧的现状却从未改变,加拿大一侧商家则用“利差”、“单位购买力”之类煞有介事的专业术语,竭力解释自己标高价的“横竖有理”,这足以证明“垄断和缺乏市场竞争才是最大问题”。

每年数以百亿计的加拿大人南下过境消费对加拿大商业的冲击十分猛烈和致命,著名跨境连锁大型商业企业如沃尔玛、好市多,其在加拿大一侧的门市业绩均远远逊色于美国一侧,历史悠久的两大“水泥加砖块”连锁零售家电商场之一、加拿大土生土长的Future Shop在“南边同行”的强烈挤压下,2015年全部66家加拿大门店一夜关闭,整个品牌“虚化”;甚至,本身是美国品牌的大型连锁商场Target(美国第七大连锁零售商)2011年踌躇满志全盘收购了同样被“南下过境消费潮”挤垮的加拿大本土品牌Zelles全部门店,信心十足大干一场,结果仅4年零3个月就重蹈Zelles覆辙,全加拿大133家门店同日倒闭,最终注销加拿大分公司黯然离去(于此同时其在美国的业务“活得好好的”)。

针对这种“抽血现象”加拿大朝野忧心忡忡,并提出过五花八门的应对策略,包括“宣传国货”、在商场和连锁超市内设立“国货专柜”,呼吁联邦和省降税,呼吁商业企业“加强自律、平抑物价”,等等,但效果均不理想,“国货专柜”通常只有少得可怜且品相价格都缺乏竞争性的雨鞋之类少量商品装点门面,“购买国货”的宣传在巨大价差和“收入倒挂”(加拿大人同类岗位收入普遍远低于美国同行,但物价却相反)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有恃无恐的加拿大零售商在缺乏竞争的卖方市场环境下即便政府给予补贴、让利也不愿与消费者分享,于此同时,政府还动辄出台与“减少南下越境消费”背道而驰的政策,如在本已高企的成品油价格上加征“碳税”(个别省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甚至要加征联邦和省两级碳税,且连续加征多次并尚有后续加征计划,当地消费者戏称“五升油三升税”,以及不切实际地不断推高最低时薪(从普遍8加元提升到普遍15-16加元以上只用了不到10年)。正因如此,一些加拿大消费者甚至发出“两级政府(联邦、省)还是不要干预了,否则越干预越糟”的吐槽气话。

至于连网购也流行“南下越境”,则主要因为美国一侧网店经营者商品种类更丰富,经营方式也更灵活,价格也如实体商业那样存在较明显的“落差”。鉴于加美两国快递和送货效率都不高,只要精心计算好“留点自取”的节奏,“在加拿大上网购买、去美国定点自取”的速度和效率,有时甚至比直接在加拿大网店购物等送货还要高得多、快得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