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建福耀大学很热,不同的角度有很多步看法,社会舆论总体是支持者较多,看好的也较多。从我个人,以我的人生经验,对于社会管理的看法,我是旗帜鲜明的反对私人企业办大学的。下面我说说理由:
1.我相信社会服务有两种,一种是基础服务,就是支撑这个社会服务的基础能力,比如交通、通信、能源、医疗、供水、教育,这些服务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基础服务,有很多有自然垄断的属性,这些服务最需要的是公平,是满足社会需要。这类服务也一般变化较小,不以创新为主。
另一种服务非基础的服务,各种非基础的服务,包括各种生产制造,需要不断创新,不易成为垄断资源,可以通过市场化形成资源配置。
我相信基础服务是应该主要由国家来控制,这样做到不被用垄断势力来赚钱,可以维持较低的社会成本。至于非基础服务就可以放开来自由竞争。
大学教育是基础服务,用它来选拔人才,保持相对社会公平,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大学教育被资本掌握,一定会打破社会公平机制,和哈佛大学一样,靠关系,靠推荐就可以入学。高考的公平竞争,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社会最后的公平,突破这个机制,让上大学被金钱操纵,我永远无法接受。
2.今天中国根本不缺高等教育资源,高校数量、在校学生人数,都已经是世界第一,如果缺乏资金,国家就应该担起来,不应该寄希望于私人企业来办学。
相反私人企业进入大学教育系统,就会冲击正常的公办大学,比如用高薪挖走原公办大学的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在公办大学,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除了他们拿工资之外,他们还得到培训、优秀项目、各种学习的资源,公办大学是要用这些老师的,结果一个高薪就挖走这些老师,不给原来的大学付出做任何补偿,这是典型的不公,冲击了原来的公办大学的教学秩序和人才培养体系。
私人企业办大学不可能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培养自己的人才和教师队伍,一定是挖人的办法。用破坏原来公办大学的人才队伍,来发展自己。
3.中国大学中一定存在需要调整改革的地方,但是这并不是必须要办新大学才能改革,事实上,新大学并不具有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大学的人才、能力、品牌的积累。中国大学的改革方向是什么,变成国外一样?事实上,那些知名的国外大学,主要是靠长期的品牌积累,甚至是各种排名支撑。哈佛入学就不靠考试,靠的是推荐,是看这个学生背后的身家背景,是父母的实力,这个我们也能引进吗?
再看这些年,除了排文、论文之外,中国大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水平、创新力,一点也不比国外的大学差,在中国除了教育界和金融界,众多做实事的产业领域,那些有创新力,取得巨大的成功的人,绝大多数是中国高校培养出来的。
办一所新大学,就能重建一套新的教育理念,就能培养出更好的学生,这就天方夜谭。
4.大学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几代人积累,渐渐形成能力和风格,私人办大学在短期获利,一定不会长时间积累,用的办法一定会是短期行为,是用破坏成熟体系的办法。一个连本科生没有招,就已经开始宣传了本硕博连读,这就是虚假宣传,因为绝不可能已经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如果和别的学校联合培养,自己无权授学位,那不要参加别的学校考试,这是本硕博连读吗?如果这叫本硕博连读,一切大学都可以是,因为所有学生都可能参加别的学校考试,拿别的学位的硕士、博士学位的。
大学是百年树人的地方,如果这个大学还没正式招生,就用完全无视常识和国家管理的办法去宣传,我们怎么相信这样的大学能把学生教好?
5.最后我相信大学还会成为一种势力,以前国民党黄埔军校就是这样,大学毕业生会形成感情纽带,这种关系会长期影响判断,大学变成私人的,就很容易异化为一种力量。中国的大学只能和国家联系起来,而不应该和人,某个私人企业联系起来。
大学是社会系统重要一部分,也是中国社会公平的一个基本支撑,这个领域让资本进来搞,我相信就会以前水务卖给外企业一样,搞一段,最后又是国资收回来,社会大众付出了巨大代价,财政赔了很多钱,谁是获益者?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