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事故,智能短板暴露

理想汽车事故,智能短板暴露
2020年10月19日 16:20 懂懂笔记

理想汽车对最近这起备受关注的车祸回应了。

近期,青岛理想ONE在晚间高速路、辅助驾驶状态,与右前方变道货车相撞,副驾亲属受伤,车身前部遭受挤压……

其后,相关行车记录视频流出,围绕事故的争议也随之展开,主要有两点:

一,在此次事故中,理想ONE的A柱断裂,全车安全气囊无一弹出,汽车本身质量是否合格?

二,宣称L2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汽车”理想ONE,竟然前方如此明显车辆未能识别……

作为一家以“智能”作为差异化的造车新势力,这桩事故牵出的问题,无论是汽车安全性,还是智能能力,实际每一项都直指关键。

事故如何发生?

9月22日晚,近22点左右,青岛理想ONE车主,与父母家人,驾车行驶在G18高速内侧道。

此时,右前方一辆厢式货车打左转灯变道,试图进入内侧道。

但理想ONE不仅没有减速,还最终径直撞了上去。

事后车主披露,当时车辆处于辅助驾驶系统开启状态,车速保持在120KM/h左右。

并且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理想ONE系统对前车变道,没有警示,也没有减速,等到他发现接管,为时已晚,理想ONE右前方撞击到货车左后方。

事故后车身撞成这样:

这样:

以及这样:

理想ONE A柱断裂,副驾亲属面部受伤,所幸没有危及生命安全,后排亲属也遭受撞击伤害。

但遭遇如此撞击,全车七个气囊无一弹出——这也是事后理想车主质疑的关键问题。

Why?

理想在10月14日给出官方调查后的回应。

(完整回应图文见文末)

理想如何回应?

主要涉及三方面。

首先,责任

理想称,本次事故经交管部门判定,大货车由于违规并线承担全部责任。

其次,车辆质量安全

对于追尾事故后出现A柱断裂,理想官方回应称,由于大货车的尾部并未正确安装符合国家要求的防护装置,高度过高,导致理想ONE追尾大货车时,A柱直接卡主货箱,使A柱成为主要受力点,A柱无法单独承受如此大冲击力。

理想还强调,理想ONE的A柱使用的是1500MPA的超高强度钢,与宝马X7、奥迪Q7、沃尔沃CX90车型的A柱材料强度一样。

国内外的试验及实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均表明,乘用车在发生钻撞货车的情况时,如货车后防护装置不满足标准,乘用车A柱无法承受货箱的直接碰撞或挤压。

而针对安全气囊无一弹出的问题,在最初工作人员给出“没有撞到点上”的回应后,理想也在此次进行了完整解释:

此次事故中,车辆A柱单独收到挤压,车辆前舱纵梁、前指梁、防撞梁及吸能盒均为发生明显变形,这种情况并不属于安全气囊的保护场景,气囊传感器受限于位置无法监测到足够的减速度导致气囊未开启,而且目前在售车型中也没有一款车在A柱设计气囊传感器。

另外,理想官方还补充:在此碰撞情况下,大货车尾部是挤压进车身,即使气囊起爆也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

并表示如果还有媒体质疑,愿意接受同级别做工车型进行对比实验——理想免费提供理想ONE进行支持。

最后,辅助驾驶系统问题。

理想承认,此次事故中车主使用了理想ONE辅助驾驶系统。

回应解释称:

目前辅助驾驶系统对旁边车道上车辆变入主车道的识别具有局限性,没法在旁边车道车辆并入1/5车身的时候,识别成主要目标,这也是目前L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局限性。

还进一步提醒和强调:

L2级辅助驾驶还是以驾驶员为主来控制车辆,不能完全替代驾驶员做决策,也请各位用户安全使用理想ONE的辅助驾驶系统。

如何评价?

毫无疑问,相比动辄把车祸事故归因于“车主对自动驾驶系统使用不当”“未能及时接管”的车厂……

理想汽车无论在态度上,还是回应中,都直面问题,并且敢于承认不足。

但即便如此,理想依然没有完整回答质疑,特别是在辅助驾驶系统方面——

为何视频中如此明显且不算突然的变道,理想ONE系统近乎“视而不见”?

而且认为这是L2辅助驾驶系统的局限性……像是行业普遍挑战

在理想的辅助驾驶方案中,以视觉系统和雷达为主,采用了Mobileye EyeQ4视觉芯片,以及77GHz的毫米波雷达,是当前非特斯拉的智能汽车的“标配方案”。

而理想ONE在此方案加持下,主要可以实现三方面能力:

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

自动紧急制动:

以及自主泊车:

即便仅按这三项能力而言,理想ONE在本次事故中的表现和结果,也令人出于意料。

或许夜晚光线、货车识别,以及侧前方等等因素,都可以视为个例中的特殊挑战。

但最主要的短板,可能打铁还靠本身硬——出在辅助驾驶系统的硬件方案局限上。

车聚网援引之前理想工作人员回答,称理想ONE一方面使用的是水平视角52º的EyeQ4版本——而不是视角更大的100°版本;另一方面在用于高速长距离探距的毫米波雷达方面,理想ONE只用了1个——作为对比,蔚来用了5个,威马用了3个,小鹏G3用了3个……

虽然传感器方案,不能简单以参数之和来比较智能程度。

不过在当前自动驾驶软硬件都处于初步应用时期,越多的传感器,确实能更好实现安全冗余。

当然,成本也相应会增加。

但对于以智能化作为核心卖点的造车新势力而言,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冗余作为保障,智能化卖点,就建立在浮沙之上。

一方面希望驾驶过程中尽可能解放车主,另一方面又希望车主必要时随时能接管,还没有足够的硬件冗余方案……

更何况,售价在10万-15万档的小鹏G3、威马,都能尽可能高配,为何32万售价的理想ONE,在事关安全的传感冗余方案里自信得只用1个毫米波雷达?

因为特斯拉Model 3也只用一个?

△特斯拉Model 3深圳事故,系统同样未识别变道大货车

但如果直接对标特斯拉,就还得在在FSD硬件、摄像头,以及感知距离等方面,都完全对其。 

实际上,理想ONE在传感器方案上的短板,之前就有车友反馈,并且表示自己加钱也可以实现升级。

不过现实情况是,涉及前装量产,理想ONE已难直接回应能与不能,只能表示:使用变道辅助时,务必主动观察周围环境使用条件。

言外之意,再明确不过。

只是谁也想不到,实际驾驶场景长尾挑战太多,青岛车主对理想ONE辅助驾驶系统的过分信任,造成一家出行中的悲剧。

是理想ONE的传感方案和智能驾驶能力“短板”造成的吗?

或许也不能这样直接归因。

毕竟辅助驾驶就是需要车主注意力集中,而且车辆安全是一项综合工程,这也是为什么理想汽车回应中对A柱断裂和气囊无一弹出长篇幅解释的原因。

但对于以智能作为卖点的新造车公司理想汽车而言,这样的事故结果非常现实:

在一个动不动就宣扬造车质量和安全“百年积淀”的行业,差异化的智能能力应考成绩如此,于本于末,都显得尴尬。

理想可以不必有纯电动、加速新能源变革的理想主义,但距离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理想,这次事故也暴露了关键问题。

这样的短板,会在下一代补上?

毕竟CTO已经近期到位,自动驾驶方面也宣称要用上英伟达最新ORIN自动驾驶芯片,传感方案应该也会一并加码优化……

因为理想ONE才是第一款车,所以理想依然还有时间和机会。

而且此次事故前后,理想股价也未受影响,市值创下新高。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蔚来和小鹏也都在涨,中国造车新势力整体都在被看好。

只不过这种看好基于长远,可能暂时还不会因为一两次事故而发生变化。但事故背后暴露的短板,如果不能及时亡羊补牢,或许就会风气浮萍之末。

对于理想是这样,对于智能汽车们,也是这样。

你说呢?你怎么看理想ONE这次事故和回应?

附理想汽车事故回应全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