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虽小,茶的未来却大有可期

罐虽小,茶的未来却大有可期
2019年11月23日 19:14 阑夕

文 | 阑夕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中国人的桌上总少不了这两件东西,尤其是后者,还带着几分从酒桌文化中脱俗而出的品位象征,毫无疑问是国民饮食的必备之品。

在「丰足」二字早已不是问题的当下食品市场里,所谓的「民以食为天」往往都落脚在安全和质量上,吃好喝好的期盼不再是有鸡鸭鱼肉好酒好茶为伴,而是祈求每一口都落得个心安舒畅。

前几日第十七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在四川省眉山市举行,与会人数超过了1600余,国内的各大食品集团都有出席,共襄盛举,彰显出了整个行业为食品安全尽心尽力的决心。

小罐茶在这次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主题的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获得了七项大奖,被授予‪2018-2019‬食品安全诚信示范单位、第十七届食品安全年会科技创新十强企业、第十七届食品安全年会社会责任领军企业三项称号。

△小罐茶荣获社会责任领军企业、科技创新十强企业奖项

这对于小罐茶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肯定,更多的还是一份责任在身。

多日之前,我在造访小罐茶位于安溪的铁观音原产地时,就目睹了它在生产茶叶的工序上,所耗费的资源成本,机器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对于暂时不能实现智能化的部分:去絮,去梗,去杂,仍由人工完成。目前,小罐茶也在探索更多智能化的可能。

如此严谨的目的,其实可以在商言商的说,小罐茶需要有能够与其价格相匹配的产品品质,而这最终只能体现在产品的附加值上,物有所值的背后,是一分钱换一分货的市场规则。

茶叶其实是一种自古有之的商品,曾经屡屡陷入安全问题的漩涡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因为行业标准的缺失。没有标准的空间自然充斥着肆意妄为,利益追逐之间各种突破底线的事情就不难想象了。

更重要的是,茶叶市场长久以来都处于一个有品类、无品牌的微妙状态下,至今没能出现一个标杆形象的企业,无论是销量、口碑还是品牌认可度都足以成为市场榜样参照的企业,只能更是各自为政泥沙俱下。

在创办小罐茶时,杜国楹是这么说的:「产品是1,其余是0,没有好的产品,其余都是胡扯。」

把话说得太满,大概就存有不怕被打脸的底气。

围绕这个主张,小罐茶形成了自己严密的标准体系——从核心产地的锁定,到品种选择、采摘时间和标准,再到全程的制作、审评、筛查。对茶品有着丰富经验和严格要求的制茶大师们担当着产品经理的职责,全程监制,与小罐茶一起把控生产流程的品质标准。6道严选,3次农药残留检验,全链条把控,这样的标准之下,小罐茶能够在食品安全大会上拿下7项大奖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值得一提的是,小罐茶和杜国楹之所以能斩获第十七届食品安全年会社会责任领军企业与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这两大奖项,还在于其通过推动茶叶产区经济建设,带动就业,助力地方政府精准扶贫事业,切切实实的肩负起了社会责任。

以小罐茶黄山工厂为例,其不仅在去年实现8亿元产值,新增就业近300人,还凭借成为黄山高新区绿色食品产业的标杆角色,吸引了更多绿色食品产业入驻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当地经济结构优化。

尽管小罐茶还只是一个新生品牌,但很显然它怀揣着占据重要席位的信念,也如愿成为了这片市场无可争议的黑马。

其实所谓标准的成型和推行之所以难度巨大,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执行标准所带来的高额成本和操作难度。小罐茶在为自身标准体系努力的过程自然也碰到了这两道难关,但是他们却选择花费15亿元去打造一个符合标准的智能化中央工厂。

看起来这是不惜成本的选择,但是现代工业的逻辑一再表明,进行技术和研发上的创新才是企业在标准化生产中不败的取胜之道。小罐茶按照工业4.0标准打造的中央工厂,涵盖了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和产业链,不仅能够打造出极具辨识度的产品,也将形成智能的产品定制化解决方案。这一整套体系的成熟运作将会彻底摒弃茶叶传统的分散作坊式生产,既是标准的执行者,又会是新标准的创造者。

在这一整套标准化的流程之外,小罐茶也还在继续为自己注入新的技术力量,它和西门子、IBM等数字智能的前驱者合作,考虑用人工智能为自己的系统助力。小罐茶与IBM联合打造的AI挑茶工可以通过认知视觉检测技术来自动识别茶叶中的杂质,挑拣净度高达99%,甚至未来随着算法库的不断深化,这个净度还有上升空间。

智能化毫无疑问是品质标准化最强有力的助力,甚至也同时是品质标准化的升级版本。但是除此之外,小罐茶也有坚持传统的一面,即对原产地的执着。

△小罐茶在多个名茶核心产区建设了生态示范茶园

铁观音是在安溪,大红袍是在武夷,龙井是在西湖,普洱是在西双版纳⋯⋯每一个产地的后面,都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以及拉动当地就业、把好茶卖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宏图。

「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种「创新」,倒是小罐茶做不到的,所以小罐茶坚持原产地。

另一方面,小罐茶的这一系列操作,很容易让人想起立顿,或者说,立顿的未来或许不会和小罐茶重叠,但它的过去,却成为了小罐茶的影子。

立顿的全球化,采用的是和国际知名NGO合作的方式,为茶叶的流通建立起了一套可追溯系统,从茶园使用土地的健康度,到精确到小时的农药使用值,所有的数据都是记录在案的。

有趣的是,立顿的创始人汤玛士·立顿在创建这个品牌之初,选择的也是避开中间商的转手、直接向海外茶农收购茶叶这条路径,从源头开发全程可控的新锐品牌,把原本属于上流社会的红茶,引进了市井大众。

小罐茶的微妙差别在于,不同于英国需要长期进口茶叶的国情,中国本身就是产茶大国,只是百年以来,茶叶市场始终未能建立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现代工艺流程,人人都在喝茶,却无人在意自己喝的是什么来历的茶。

这才有了小罐茶重新发现市场的横空出世,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这种对茶叶产业链发展模式的探索,不仅以智能化和工业化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优质有价值的产品,还在实现传统茶人价值最大化之余,构建出了一个标准可控的闭环产业链,为整个茶叶行业树立了一根新的标杆。

小罐茶所展现的产业责任担当与长远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而抛开这些不谈,仅仅是它愿意在安全这个举足轻重的地方上投入和宣传,也终究不是一件坏事。

毕竟每一片茶叶,都是为了用户的入口之安,容不得闪失,也藏不进大话,小罐茶同样理应欢迎它的用户都来监督自己,对不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