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逛下厨房app会上瘾?

为什么逛下厨房app会上瘾?
2019年12月09日 19:00 阑夕

杨永信已经彻底完蛋了,“网瘾”这个概念,如今已经变成了像阑尾、男性包皮这种“它的确不太好、但我们也拿它没办法、好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式的生理缺陷:

我们玩游戏上瘾,刷抖音上瘾,逛淘宝上瘾……跳动的字节打破了黄赌毒项目对超量多巴胺的垄断,“快乐”已经变成了工厂批量吹出来的玻璃弹珠:它的确晶莹圆润,但也的确平庸寻常。

而随着我们越来越习惯于每天花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使用各种屏幕,这种“上瘾”的形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样: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自己的网瘾贡献给抖音和王者荣耀,你会看到,除了滴滴大家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沉迷以外,几乎一切app都可以沉迷。

有人刷链家、安居客看房子上瘾,有人在招聘网站上投简历上瘾,有人刷谷歌地图上瘾,有人在天眼查上研究老板上瘾……

甚至,有人逛下厨房app都能上瘾。

如果你并不了解此中的奥妙,你一定会感到好奇:“一个菜谱网站,怎么还能让人沉迷了?”。

要知道,在你把下厨房app定义成一个“菜谱”网站的那一刻,你跟这个app就已经没什么缘分了。

什么是菜谱?一般来说,菜谱都长成下面这个样子: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厨房:

一种是餐馆里的后厨,戴着高帽子的大师傅,手里颠着冒火的锃亮炒勺,下面一溜的学徒伺候着,他们用料不计成本,只追求极致的口味;

一种是家里的厨房,切葱切蒜都要现准备,没有猛火也没有高汤,能少放点儿油就少放点儿油,在健康、好吃、方便的三角形里找平衡。

很显然,菜谱,在相当长的一段都是前者、所谓“馆子菜”的专属。毕竟,在知识宝贵的纸质书时代,只有那些精细的绝活值得被书写。

然而,无数个妈妈奶奶姥姥的烹饪技巧,却只能在一个个母系脉系中被卑微的口耳相传。那些在小厨房里经过长期考验的生活智慧,并不能在成规模的社群中得到有效的传播和交流。

这种割裂对于后者显然并不公平,每天守着中央二套看美食节目的退休老人,看了一年也学不会一道菜:因为大厨房与小厨房,虽然同样是做菜,本质上却天差地别。

而下厨房app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是只属于小厨房的。

这里没有架子十足的“菜谱”,没有人要求你用铁勺颠三个月沙子,让你雕多美的花切多细的丝……如果你想考厨师职业证,你几乎不能从下厨房上学到任何有用的东西。

这里绝大部分的内容,是来自无数个普通妈妈、奶奶和姥姥的家常烹饪技巧:

你将在这里学到那些简便、健康、可持续操作的烹饪经验,即使你是一个连鸡蛋都不会打的新手,也可以在那些配有大量图片的食谱里习得一道可吃的家常美味。

在下厨房,带着“简易”、“快手”标签的食谱相当受欢迎

正是因为如此,这里的网红是全网最没架子的网红,坐拥几十万个赞几万条评论,她们仍然提着菜篮子去楼下的超市抢购新鲜菜:

没有人在下厨房上显露出傲慢和挑剔,厨艺出众的大牛上传作品固然会受到推崇,但即使你第一次做菜,把菜做成了一坨垃圾,也永远不缺人给你点赞和评论。

也正是基于这种友爱心强、功利心弱的氛围,即使是这么一道再平常不过的番茄炒蛋,在下厨房app上,就被上万名用户上传过数万个版本,并被数以百万记的人们学做过:

毕竟,每个人的西红柿炒蛋,都可能是她的姥姥教给妈妈、妈妈再教给自己的独门配方,无论作品的流量多少,它都是一份独一无二的资料。

当成千上万个在小厨房里流传珍藏了几百年的秘密配方在这里融合,学习炒菜的年轻人就再也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烹饪套路:

一方面,对于像西红柿炒鸡蛋这样的经典菜,你可以对它有更多元的尝试和理解;

另一方面,如果你困扰于自己翻来覆去只会炒几样菜,在下厨房上,万千人的几样菜就汇成了无数的菜色,随便一刷就能刷到你自己永远也想不到的新菜,隐藏在小厨房里的狭隘、偏见和成规,就这样被轻松打破了。

而如果你有闲心翻看这几万份西红柿炒鸡蛋食谱,你会发现,几乎每一份,下面都有人点赞和发表意见。虽然不能保证评论里面完全没有杠精,但即使有,你也很少能从里面感受到任何恶意。

你会发现,作为一个ugc内容平台,下厨房几乎是一个零恶意的网站。这里的评论区充满热情、温存和爱,事实上,这里俨然已经成了不少人在被窝里补充正能量的秘密渠道。

下厨房上的评论区,大部分是这样的画风

对比戾气横飞的当代互联网,凡是发现这份善意的人,都很难不对这个app产生好感。

当代互联网评论区是一个戾气横飞的世界

至此,我们已经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下厨房上瘾:

一方面,他们找到了一个真正服务于生活本身、而不是剥夺和异化生活的工具。无论对于低阶和还是高阶的家庭烹饪者,他们都能在下厨房中获得可观的真实收益;

另一方面,人们在这里体会到社交网络上难得的温存。他们得以借此洗刷自己的冷漠、消极和嗔气,尤其对于那些沉浮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大都市年轻人来说,这一点格外诱人。

在文明如此丰盛的今天,你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带着VR眼镜坐在电动轮椅上的虚弱老头,甚至直接把自己泡进黑客帝国的电池罐子里。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直视造物主的双眼,让自己尽量摆脱对社会系统的依赖,做一只有尊严的万灵之长。

钟情于厨房的人显然属于后者:当你爱上了亲手烹饪食物并与他人分享,你不但掌握了一种人类为数不多的、能够以一己之力改造自然的技能,也掌握了一种相当稳定的多巴胺分泌方式。

而下厨房app,将万千窗明几净的厨房中的幸福连接起来,当这些幸福被放大、被加倍、被融合成团,怎么看来,这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儿。

另一个方面,在下厨房的忠诚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东南沿海省份的居家女性,她们的购买力有多强大不言而喻,因此,下厨房在自营电商上也表现不俗。

事实上,看到下厨房app这样的公司在赚钱,是一件让人格外欣慰的事儿。

——在电子多巴胺泛滥的今天,大部分的科技产品都在尽可能地将你我拽离真实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厨房显然在反其道而行之。

当你在一款互联网产品上看到,还有那么多人如此尊重真实的生活,如此珍视源自生活点滴的爱和温柔,你便从冰冷的屏幕里汲取到一股真实而强大的力量,它在明确地告诉你,一切都还充满希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