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年前下海潮看中国经济韧性与回旋余地,92企业人物之张近东

从40年前下海潮看中国经济韧性与回旋余地,92企业人物之张近东
2022年09月24日 12:24 是个人物

来源:一号企业家(ID:yihaocaijing1)作者:九哥

他,曾经贵为江苏首富。

他年纪轻轻的大公子,是意甲豪门国米主席。

他曾经和恒大老板许家印,喝过史上最贵的交杯酒,一杯酒,200亿。

他,就是苏宁集团创始人,张近东。

“企业灵魂人物”高调归来?

久未露面的张近东,最近忽然现身了。

苏宁易购(002024.SZ)818大促季刚一落幕,张近东便只身前往南京大区,慰问核心团队。

选择在此时重回公众视野,张近东或许是不想让自己一手创立的苏宁太快忘掉自己。

在这份只有一张新闻配图的半官方新闻通稿中,恰巧就是张近东正襟危坐给大家开会的照片。

气质这块,张近东仍然拿捏得死死的。

有意思的是,会议桌两侧与会人员的席卡竟然不是采用通常面向本人一侧的摆放形式,而是通通横着放,让拍照的镜头能将所有人的席卡尽收眼底。

这样一来,倒也能显示出高管们的身份,让外界看出张近东在苏宁仍然掌握着不小的话语权。

就像这篇新闻稿在最后说到:

“近段时间,作为创始人和企业灵魂人物的张近东现身,给团队动员鼓劲,凝聚力量、传递信心,这对处于艰难时期的苏宁易购来说尤为必要。”

董事长的位子虽然不干了,但是“企业灵魂人物”的标签还是得贴下去。

这段位,低调而不失分量。

抱上“春兰”大腿

说起张近东的发家史,绕不开上世纪90年代的“下海潮”。

1984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张近东进入南京鼓楼区一家区属企业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出现一股“下海”潮流,年轻的张近东也在此时跃跃欲试。张近东先是利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为自己创业攒到了10万元资本。

在短缺经济的当时,最热门也最赚钱的商品是家用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供不应求。

不过,张近东却没凑这个热闹,在冷静思考了几天后,他做出了令周围许多人惊讶的选择:

专营那时还属于“奢侈品”的空调。

1990年12月,27岁的张近东,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辞去了令众多人羡慕的体制内工作,在远离闹市的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一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门面,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批发的小公司——苏宁交家电,开始了个人和苏宁电器的创业历程。

现在回过头来看,张近东当然是选择了一条铺满黄金的路,弯下身子去捡就是了。

但在当时却还是有赌的成分。

1990年的GDP增长率只有3.9%,也是从1978年以来的12年中GDP增长率最低的一年,1984年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5.2%的GDP增长率。

但是在1991年GDP增长开始回升,达到9.3%;

1992年GDP增长得比1991年更猛,仅次于1985年,同样超过双位数,达到14.2%。

所以说,今天说中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足,是有历史根据的。2022年上半年GDP增长的慢一点并不可怕,过去通过 40 余年的时间,中国GDP 飞速增长了 100 多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恢复发展态势,今年全年实现5%增速目标仍然有望。

也是在1992这一年,一批体制内青年纷纷下海创业,从此在中国企业家诞生了“92派”这个群体。

张近东比92派出道还早两年,算是尝到了“头啖汤”。

当时正处于空调销售的暴利时代,张近东下海第一年就做到了6000万元,净利润1000万,此时的他年仅28岁。

而张近东能赚到空调的暴利,离不开当年火爆一时的一个空调品牌:春兰空调

在张近东正式辞职下海之前,他曾经开过一个咖啡店,据说这也是南京的第一家咖啡厅。

当时为了让咖啡厅显得上档次一点,张近东想到给咖啡厅装上空调,可是他又舍不得花大价钱去买空调。

后来,通过熟人的关系,张近东认识了春兰空调南京办事处的主任卞国良,并以优惠的价格从卞国良手里买下了两台空调。

通过这件事,张近东和卞国良有了交集,他在与卞国良的交往中也对空调行业有了了解,随后便萌生了进军空调行业的想法。

在卞国良的引见下,张近东有了机会到江苏泰州春兰空调厂参观,随后他便干净利落地决定和春兰合作。

所以当时小小的店面上不仅挂着苏宁交家电公司的牌子,还挂着春兰南京专营店的牌子。

对于张近东来说,或许他当时只有春兰的货源,所以就做了春兰的专营店,那时的他可能还不知道,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几年后,各个行业都开启了这种商业模式,各大企业的专营店和专卖店遍布全国。

那个年代,拿到春兰空调的货源,就像今天成为茅台的经销商一样,供不应求,门庭若市。

所以说,张近东的发家,春兰空调功不可没。

但张近东并不满足只卖春兰空调,那时候珠海的格力空调势头也很猛。

有一天,张近东拿着500万元支票找当时负责江苏市场、交情还不错的董明珠购买格力空调。

张近东自以为打好了小算盘,直接送她五百万让她绕过原来的经销商直接给苏宁供货,董明珠肯定不会拒绝。

令张近东没想到的是,董明珠居然一口回绝。

董明珠早就和江苏五交化达成了协议,做生意最讲究信义,董明珠当然拒绝。张近东气急败坏,一个电话打过去和她理论,整整对骂了40分钟。

张近东说:“你这个女人,给你钱都不要”,而董明珠则直接回击:“想从我这拿货门儿都没有,你要货唯一的办法,就是到‘五交化’去取货。”

当然这件事过去得太久,也已经无可考证。但从中可以看出两位后来的商业大佬,都是性情中人,一言不合就互怼。

“93空调大战”

忙着发财的张近东,很快自己也陷入了南京城的一场“商业围剿大战”之中,这就是后来的“93空调大战”。

这是中国商界第一次短兵相见、白刃格斗一般的价格大战。

和苏宁对战的便是南京城内的八大国营商场,它们本身实力雄厚,有着很大的优势。

在这场大战中,苏宁率先出击,他将所有家电大幅度降价,特别是空调的价格更是砍到脚踝价。

张近东放出话来承诺,如果有消费者在南京任何一个商场买到了比苏宁价格还低的空调,它们愿意全额收购并支付差价。

跟所有擅长C端营销的大佬一样,张近东在花大价钱做广告上也很舍得。

从1993年1月开始,南京各大媒体上就出现了“要想夏天过得好,去到苏宁买空调”的广告。

连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扬子晚报》上也刊登了“炎炎烈日无需东奔西跑,买空调只需到一家。”的广告。

铺天盖地的宣传和价格优势中,南京城内的消费者蜂拥而至,苏宁店铺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天的销售额就突破了千万。

就这样,苏宁在1月至4月这一轮销售淡季中,一举占据了南京大部分市场,不仅如此,苏宁空调还大批量地销售到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成了大的批发商。

八大国营企业也没有坐以待毙,为了对抗苏宁,它们成立了“家电拓展协调委员会”。

“家电拓展委员会”先是向厂家们发出“致全国空调生产企业的信”,希望从厂家获取支持,继而采取降价手段压制苏宁,但是厂家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并没有配合八大国营企业,国营厂家的这一计划以失败告终。

随后,“家电协调委员会”对苏宁进行联合封杀,它们宣称八家国营商场统一采购,统一定价,统一维修服务,如果有哪个厂家给苏宁供货,它们将全部下架该厂家的电器。

这就是早年的“二选一”。

但是张近东也不是怂人,随即发出声明:

“我们降价是正当市场行为,我们的价格来源于进价低、周转快、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我们是依靠这个优势和同行们合理竞争的,我们今天将自家的商业秘密公诸于众,请同行们指正!”

张近东还在声明里明确表示,如果八大国营企业有信心,苏宁会继续竞争下去。

声明一发,所有人都沉默了,苏宁在这场空调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该年,苏宁电器占有了百分之七十的市场,销售额高达3.02亿,比上年增长了将近两倍。

一战成名。当时有媒体报道称之为:“联合舰队”与“小舢板”正面交锋。

想不到小舢板竟然赢了。

1999年,苏宁全面导入连锁概念,在全国各地推出不同经营业态的连锁形式,建立零售、物流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运营体系。

2001年4月,苏宁和国内外一大批家电企业建立了联盟,并且将很多电器再度降价,直至当时国内的最低价位。

但是,苏宁的降价并没有影响到生产厂家的利益,反而让生产厂家们拍手叫好。

苏宁一直打着“专供价”的名义低价销售电器,各个厂家也乐意配合,他们特意为苏宁生产特殊的产品,并且以超低价供给给苏宁,这使得苏宁可以一直维持着价格优势。

只不过这一招后来被淘宝、京东学去了,互联网电商撒钱式补贴,拉新拓客,又把苏宁的销售份额给抢去了。

后来,苏宁和京东干仗,刘强东亲自带队,京东设打苏宁指挥部,苏宁拉出横幅“吃光喝光,不给京东半粒粮”,又是后话。

这个时候的张近东,意气风发,2004年7月1日,带领苏宁电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一时风头无两。

但是一个更大的对手也在等待着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