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执法行为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确保这些地下产品无所遁形。
文 | 江城
9月26日晚,封面新闻一篇关于“黑燕窝”的报道引发关注。据报道,日前,消费者朱先生反映,10年前被《焦点访谈》曝光过的人工熏染“血燕”,近几年似乎借助一些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卷土重来。
朱先生表示,“他们另造概念,把正规进口的能溯源的燕窝贬低成劣等货,说燕窝越黄越红营养越高,毛燕窝是纯天然野生燕窝。实际上,深色燕窝,很多亚硝酸盐超标,而毛燕窝未经消杀,更是有病毒风险,被我国禁止个人销售。”
现实中,所谓的“黑燕窝”,指的是那些产地存疑、质量堪忧的“三无”燕窝。但在一些电商平台和主播口中,这些产品反倒被宣传成“纯天然”“越黄越红营养越高”。不仅如此,他们还污名化正规进口的能溯源的燕窝,说其是“刷了胶水塑形的”。
但这种所谓纯天然的深色燕窝,其安全性才是存疑的。在实测中,这一批燕窝果然没让人“失望”。报道显示,记者买了10份样品送检,结果显示,其中6份亚硝酸盐超标严重,2份超标100倍以上,最高的超出国家标准160多倍;6份燕窝的霉菌数值超过200个单位,最高一份的数值为9200个单位。
虽说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但在某些条件下,当其与氨基酸结合成为亚硝胺之后则会致癌。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严格限制添加亚硝酸盐,而这些“黑燕窝”中的亚硝酸盐动辄超标上百倍,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重大的健康隐患。
事实上,这个问题早在十多年前就出现过。2011年,问题“血燕”在全国范围内频频被爆出。随后,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门发现,“血燕”不仅亚硝酸盐等超标严重,抽查的各路品牌里不合格率竟然高达100%。一时间,“血燕”甚至被部分媒体直接称为“毒药”。
没想到十多年过去,“黑燕窝”又再次出现。而且相比于上一次,这一次“黑燕窝”还搭上了电商平台和带货直播的顺风车,正在快速地“收复失地”。
从报道看,这次,不法商家还试图用种种伎俩去套路消费者,有的连蒙带骗,说自己是稀缺货所以没有溯源码;有的挂出的链接是正常燕窝、实际收到的货却是黄色毛燕;有的甚至还玩起了文字游戏,产品宣传上写着“进口”的字样,消费者质疑时却诡称是“进口”是“进入嘴巴里食用”的意思,令人啼笑皆非。
对于这种卷土重来的“黑燕窝”,应当引发社会的重视了。相关部门不妨参照十多年前的专项执法行动,尽快展开大范围的排查,对这些再度冒头的“黑燕窝”露头就打。
可以想见的是,有了十多年前的前车之鉴,如今的黑燕窝在风险规避、行为掩饰上可能也会更有“经验”。比如,在报道中能看到,一些网店会通过频繁改名的方式,用于躲避消费者追责。那么,相关部门在排查时也要提高执法行为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确保这些地下产品无所遁形。
另外,电商、直播平台也应当积极行动,对平台内的违规产品尽快做出处理。这些产品的销售如今已经大规模地转移到了网上,平台当然更有责任对其进行规制。接下来,平台需要畅通举报、加强巡查,对于缺乏证照、可靠性存疑的产品及时下架,并对相关账号做出处理,不让“黑燕窝”卷土重来。
从近期一系列案件的处罚结果看,在互联网平台售卖伪劣产品、虚假宣传,无疑有着相当完善的处罚规定。“黑燕窝”毫无疑问也适用这些规定。就此去看,对于这些严重危害人体、同样出没于网店和直播间的“黑燕窝”,相关整治行动更应当尽快展开,将其早日清除出市场。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