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工信部于12月2日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指南》提出,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指南》提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3个部分。其中,基础共性标准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人员能力6个部分;关键技术标准包括智能装备、工业软件、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智能赋能技术、智能制造新模式、工业网络7个部分;行业应用标准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汽车等14个部分。
《指南》的总体目标是,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具体包括要加快制定智能检测、智能物流等智能装备标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业软件集成标准,智能设计、智能管理等智能工厂标准,供应链建设、供应链运营等智慧供应链标准,数字孪生装备、人工智能工业应用、工业数据流通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网络协同制造、产销一体化运营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标准,工业无线网络、工业网络融合等工业网络标准等。
在人工智能标准方面,《指南》提出,该领域标准主要包括面向工业领域的大模型、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的参考架构、系统要求、性能要求、测试方法及生成内容评价等通用要求标准;面向工业领域重点行业及典型场景的模型、算法、知识及系统的集成、部署、应用、管理和运维等服务应用标准。
在大数据标准方面,《指南》提出,该领域标准主要包括面向工业领域数据的分类分级、命名规则、描述与表达、确权规则等元数据与数据字典标准;智能制造领域各类对象的标识规则、解析规范、异构标识互操作等标识标准;平台建设的要求、运维和检测评估等数据平台标准;数据采集、分析、可视化、访问、管理等数据处理标准。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2015年至2021年制定的三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阶段性目标均已完成。
新版《指南》延续并优化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架构,系统更新了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等标准化方向,梳理了智能制造国家标准清单和行业标准清单,进一步强化对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性,未来3至5年将引领智能制造系统深入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