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为一个小的创业公司,唯一能够取胜的方式,就是舍九取一,力出一孔,all in到单点,实现破局。
但反思我自己,从去年7月开始,这一年的创业,面临选择的时候,既果断又犹豫,写出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然传递出那种纠结感。
我的果断在于:几次决策的快速转型。
持续三年的口罩,这才过半年,似乎就消散在我们生活的印记里,但去年由于口罩因素,我所做的校园社区产品在推广上,却几经波折调整。
校园社区项目,从自营模式到加盟模式,从城市模型到单校模型,不断的进行调整,而在今年4月份,业务完全转型,开始做ChatGPT在校园领域的应用,一次次决策看起来很果断,甚至残酷。
但实际上,每次的决策都很犹豫,由于业务的变动,运营团队换了几波人,但从招人到裁人,其实极为耗费心力。
相比我此前几年在大公司不同,如今就是一个小的创业公司,招来的人,对能力要求却不低,这就需要你很强的信任背书,而对应的则是我裁人的时候,有很重的心理压力。
同时,在今年1月份,我们邀请优秀的创业学生,在上海做交流会,其实已然提到了ChatGPT,但未引起重视。
2月份,我们在社区产品,以及高校社群里,已经开始对接使用GPT,可在新业务和原有业务之间,还是摇摆不定,直到4月份才开始全力all in切换赛道。
这中间的三个月时间,可以说是极其宝贵,但却由于纠结不舍,极为可惜的给浪费掉了。
02
关于万能小in产品,最近几个月的时间,其实走对了方向。
我们根据后台用户的提问,挖掘到了论文、PPT、做题等大学生的需求点,于是推出了创作模块,成为了强力的付费点,这是围绕用户用脚投票的需求做产品。
但纠结点又开始出现,比如训练私有知识库,感觉是一件很值得干的事。
尤其是受到原有的业务羁绊,我们琢磨去搭建每个学校的私有知识库,能够获得不错的流量,于是在创作模块上未能实现持续的优化,细节问题一直受到诟病。
这无疑,也是极为可惜的,未能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到一个有需求的功能点上,而单点不打到极致,这就很难破局。
底层的道理,其实整个团队都懂,小in的团队,综合实力真的很强,老李、大董、包子、基哥、黑莉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搭档。
但真正做起决策来,却总觉得什么都难以舍弃,甚至还不断的添加新的需求,不想错过每个机会点。
03
这几周AI写真比较火,比如妙鸭相机,就是一个单点,获得了大量用户,服务器一度拥堵。
甚至有人说AI写真,会替代线下影楼,以及天真蓝、海马体这样的拍照机构,但我的判断是不会,因为线下的拍照机构,提供的是线上无法替代的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这四个字,我今年反复提到。
单纯的为了拿到一张照片,这样强功能需求的用户,其实几年前,已经被美图秀秀之类的软件分流。
如今去到线下照相馆的,大部分并不是冲着功能,而是冲着体验,如挑选服装、专业化妆、指导造型、专业修图等等。
以上面提到的海马体为例,他们把自己的服务流程,拆分到30多个与客户的接触点,这每个点,提供的都是服务体验,提供的都是情绪价值,用户买的不是照片,而是仪式感。
线上、线下,不同的拍照产品,切中不同的需求,虽然都是单点,但都足够生存的很好。
包括我最近一周接触到的新项目,来自一家旅拍公司,其仅仅做婚纱摄影这一个点,也带来了高溢价的利润。
我是孙凌,操盘多家名企校园业务,长期专注于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持续分享个人思考,欢迎留言、私信交流。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