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大学期间,参加营销、创业大赛时,参赛团队需要提交一份调研报告和一份项目方案。
当时,绝大部分团队,都会将精力用于做一份漂亮的项目方案,以及准备上台路演的PPT。
但对于调研报告,不过是敷衍了事,因为也无人知晓你到底是否做了调研,而调研的过程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我的团队当时也是如此。
一直等到我真正创业的时候,才知道没有充分调研,直接开始行动,会错得有多么离谱。
在一条错误道路上拼命前行,不管如何努力,也无法到达终点。
没有经过调研的行动,即使获得了成功,也不过是偶然的巧合,难以复制。
调研是发言权的基础,无论是设计产品、营销推广,还是商业投资,前期的调研工作,都是不可或缺。
关于调研的形式,看似只是让用户填写下问卷,但关于题目的设计、填写后对数据的处理等等,并不简单。
市场调研的核心目的为理解用户,通过收集数据、分析信息、提炼总结,最终能辅助决策,并降低决策风险。
但很遗憾,绝大部分的调研活动中,一开始的调研点就错了,这自然导致调研的无效。
因为在商业世界里,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多都是终局问题,而直接以此作为调研点,几乎毫无意义。
例如,面对“如何让大学生喜欢我的品牌?”“如何更好地提升产品销量?”等等问题,我们需要先转化为有价值的调研点。
找调研点的方式有三个角度:看角色、看场景,以及看阶段。
下面我以“如何让大学生喜欢我的品牌?”这个终局问题为例,给你拆解可作为调研的点。
1)看角色。
看角色就是去调研用户的行为特征,面对上面这个问题,可以拆解为调研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深入一点的话,还可以调研大致的消费能力。
2)看场景。
分析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产品,可以调研用户使用产品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更宏观一些的影响决策点有哪些。
3)看阶段。
这主要是分析自身产品当下所处的阶段,是全新推出的产品,还是老产品升级。如果是老产品升级,目的是召回用户,还是伴随升级去捕捉新的用户群,这些都值得调研。
如果是一个服务白领用户的产品,想要前置获取大学生用户,那么调研点应当是“那些大学生追捧的品牌有何特点”,从而去迭代自身的产品。
我大学期间做超级课程表APP的时候,最初是比较幸运地踩到刚需功能点上,而为了使这个工具性产品增强黏性,则做了大量的调研,最后切入到了交友需求,上线了匿名的大学生交流社区。
并且,当时我们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在夜间上线了专门的阅后即焚板块,让一个课表产品在夜晚的活跃度反而大大提升。
这是互联网产品特有的优势,根据用户行为直接获得调研结果,从而迭代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而对于常规调研而言,则首先需要注意,调研的出发点,再围绕出发点去设计具体的问题。重视调研,找到方向,一切努力才有价值。
我是孙凌,双非高校毕业,从创业到职场,历任多家名企大学生业务负责人,已出版书籍《实战大学生创业》,筹备出版《实战大学生就业》中,助力年轻人群成长精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