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技论坛的六年演变:活动即内容,内容即爆点

一个科技论坛的六年演变:活动即内容,内容即爆点
2024年05月25日 11:05 闫跃龙

“炸裂!史诗级!核弹级产品……” 这是最近国内科技媒体针对OpenAI发布的GPT-4o的用词。

不可避免的,大模型也成了最近举行的2024搜狐科技年度论坛的热门话题。不过,相比很多媒体的追捧,该论坛上有关大模型的讨论更加冷静、多元。

如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国际核能院院士张勤给大模型泼了冷水:“大模型好像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大模型是AGI,但是我不赞同这种说法,我赞成有一些比较冷静的科学家的认为,大模型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靠的是暴力计算。”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邬江兴则指出了其中的安全问题:“AI内生安全个性问题是当前AI应用推广中的最大障碍。”

回顾起来,搜狐科技年度论坛自2019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一个年度论坛的六年演变,折射出科技的发展脉络。

一个科技论坛的六年演变

“既有不变的传统,也有内容的不断演化。”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曾经这样评价搜狐科技年度论坛。

不变的,是对科技的聚焦,汇聚科技行业大咖,纵论科技大势;变的,是内容的不断演化,具体总结起来,是三个度:广度、深度、锐度。

2019年,搜狐举办5G峰会和AI峰会,持续关注5G、AI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落地。从2022年起,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在内容和规格上全面升级,关注的科技领域广度不断扩大。从今年的论坛来看,涉及的前沿热点非常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大模型之外,还有6G、外星文明、太空探索、生命科学、核聚变等。

在讨论的深度上,今年的论坛也创下了新的记录。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科学的比重大大增加。很长时间以来,国人都是喜欢用“科技”这个词,其实“科技”是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科学”,另一个维度是“技术”,前者是探索自然现象的奥秘,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后者是利用科学原理,是科学的具体应用。今年搜狐年度科技论坛,有很多科学家现场布道,带来了深度的科学普及。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科普作家罗会仟发表了《室温超导,哪里去找?》的演讲,他认为,找到室温超导的话可能不好用,也不会在室温下用,但找到室温超导的科学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代表着人类有不断突破极限的能力。

必须说,这样很深度,同时又很科普的内容,非常有意义。正如张朝阳所说,“科学是人类智慧的发现,科技工程是人类勤奋的结晶。今年我们想必都听到了智能时代前所未有的轰鸣声,新的产品、新的应用、新的突破都会不期而至,颠覆着我们既有的认知和生活。”

全程听下来,笔者印象最深刻的,还有锐度。在搜狐年度科技论坛上,观众能听到很多真知灼见,甚至是锐利的声音。除了上面提到的关于大模型的安全问题,还有很多声音振聋发聩。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荣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空间、拟人化机器人三项技术交叉融合汇聚,将产生真正的颠覆性变化,甚至会产生“人类2.0”版本。畅销书《年龄革命》作者谢尔盖·扬也提到,从现在起的20年后,人类将被“改造”,它将是人和技术的结合,社会和监管都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伴随广度、深度和锐度的不断发展,可以看到,搜狐年度科技论坛已经成了前沿科技的风向标。

活动即内容,内容即爆点

更重要的是,搜狐年度科技论坛不仅仅是一场论坛、一场活动,而是成了“流量引爆场”,也透露出搜狐的营销策略:活动即内容。

张朝阳曾说,把直播当成媒体来做,把活动当内容来做,而直播让活动变成重大事件。

在笔者看来,活动即内容的真谛在于:活动不仅只是活动,而是内容孵化、产生、传播、引爆的“场”,在直播、传播的加持下,活动也不仅是在线下,更是线下举行、线上引爆。

本次论坛,诞生了很多热门话题。如问题“如何看待阿里云副总裁安筱鹏对【为什么中国没有ChatGPT的回应】”问题登陆知乎热榜;问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苟利军表示:火星最有可能探测到地外生命。那么未来中国会是第一个载人登上火星的国家吗?”登陆知乎热榜;话题#专家称希望脑机接口像医美一样普遍# 登陆同城榜 等等就是如此。

活动即内容、内容即话题、话题即爆点,这是搜狐举办年度科技论坛的背后打法。《引爆点》一书总结出一个“引爆点理论”,即引爆话题有三条规则:关键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对应的其实是人、内容和场景这三个营销的核心要素。归结起来,就是找到关键人物,产生能吸引人的内容,在合适的场景引爆。

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就是这样的。可以看到,论坛的演讲嘉宾都是精心挑选的,他们都是相关领域的大咖级人物,多位院士、科学家和产业级领袖齐聚一堂;而且,他们的演讲内容都是既有科学性,也兼顾大众性,这就使得其具备引爆的天然基础;再加上搜狐科技年度论坛这样IP级的内容场,以及直播、社交传播等多维度的加持,引爆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如围绕火星探测,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就打出一个内容的小高潮。苟利军解读火星生命的可能性,而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博士、博士生导师贾阳以“奥运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的“新身份”,萌生“火星奥运会”想法,称从技术角度已能够解决火星上水、电、氧气等问题。

拉长时间来看,活动即内容、内容即爆点,也让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历经六年,已经成为科技领域的IP。

后记:艰难的路上不会拥挤

为什么搜狐能将一个科技论坛做得如此有声有色?而且一坚持就是六年?

或许你会说,因为搜狐公司的互联网(科技)背景,因为张朝阳的物理学博士(科学)的背景。

当然,这些原因肯定是对的。不过,笔者倒是认为,这背后其实透露的是搜狐这家公司的差异化特色,即始终以长期主义来穿越周期。

纵观互联网发展的这二十多年,有过太多的热点,有过太多的概念,但是作为互联网活化石的搜狐,却始终在做一件事情:聚焦用户最本质的需求,回归媒体最本质的内容属性,为用户创造价值,而无惧外界的变化。

正如张朝阳在此前一场直播中所说,“坚持做有价值的事情,机会也许会如天使般降临。”

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就是这样,坚持活动即内容,沉下心来做事,一做就是六年,而且每年都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迭代,终于做成了科技领域的IP级事件。

其实,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搜狐财经年度论坛连续举办了五届,以媒体视角见证着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搜狐时尚盛典更是连续举办了十一届,见证着时尚、文娱行业的潮流变迁;搜狐新闻马拉松,也举办了十五季;还有连续5年举办的搜狐酒业年度论坛……

张朝阳更是以身作则,当秀场式直播风靡时,张朝阳却开创出独特的知识直播模式,如今,《张朝阳的物理课》《星空下的对话》和《科学演讲局》已经成为知名的内容IP,高擎知识直播的大旗,成为科技、知识、信息传递的最好载体。其中《张朝阳的物理课》自2021年11月5日开始,至今已经开播超过200期。

最近,一张图片在网上流行,地铁站里,两侧扶梯上拥挤不堪,而中间的步行楼梯上却只有一个人。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当众多的企业为了流量、热点拥挤不堪时,搜狐却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虽然这样做短期可能成果不明显,过程也很艰难,但长期来看却是正确的方向。

艰难的路上不会拥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