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进程过半,揭示5G发展的“中国经验”

商用进程过半,揭示5G发展的“中国经验”
2024年06月06日 21:26 闫跃龙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

一般来说,移动通信技术大约十年为一代,五年,意味着5G的商用进程过半;五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间节点。2024年6月6日举行的2024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仿佛是我国5G发展五周年的隐喻:5G发展,正在掀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千家万户、千行万业的“质变史”

毫无疑问,过去五年的发展表明,我国在5G的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5G发展上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数字可以说明:截止2024年4月,我国已建成5G基站374.8万个,在全球5G基站部署量占比超2/3,5G移动电话用户达8.89亿户,在全球5G用户数占比超52%。5G套餐用户总数达到13.96 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15.4亿户。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5G发展的引领者。

在笔者看来,一部5G的发展史,就是千家万户、千行万业的“质变史”。

在消费端,5G释放数字消费市场潜能,让无数用户迈入数字化的新时代。据信通院发布的《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3年)》,2023年1-10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456亿GB,其中5G流量占比已达45%。消费者正在享受到5G网络所带来的高带宽、低时延等优势。

行业有句著名的话,“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在行业端,5G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先锋军。笔者这几年走访了很多一线企业,深刻感受到了5G正在深入到千行万业的生产过程中,打破传统生产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质量。

在宁德时代,以5G为基座,中国移动和华为助力宁德时代构建了以5G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架构,依托其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技术先进性,解决极限制造的业务痛点。通过5G技术与极限制造碰撞融合,宁德时代探索出了22个具有高价值的业务场景,目前已落地9种5G融合应用。

在银华机械,厦门联通与银华机械联手打造的“5G智慧工厂”应用5G技术,通过部署160个5G工业网关,连接企业MES、设备数据采集等系统,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从设备监测、产品设计、智能仓储、工厂建设到能耗监测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其中数字孪生工厂平台,实现了透明化管理,可以将生产损耗成本降低到5%以内,订单综合及时率提升到88%,产品外部质量总成本降低到1.13%。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5G正式商用五年来,我国5G直接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据了解,5G已经覆盖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大型工业企业中的渗透率达37%,从工业到医疗,从农业到电力,从港口到煤炭……5G正在结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硕果。

5G发展的“下半场”,5G-A成为破局关键

站在5G发展五周年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业界既看到了成绩,也清醒地看到了不足,5G向5G-A的演进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5G半程仍需加力前行,5G下半场创新在路上。无论是消费端VR/AR、车联网等关键应用对低时延和高带宽的进一步需求,以及行业端对确定性时延、高可靠与精定位、无源物联等的需要,都需要5G-A来破局。

5G-A既是市场的需求,又是技术的驱动。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曹既斌说,5G-A与AI同频共振,将更好地联人,走向沉浸交互式体验;联家,走向超高清智慧家庭;联行业,走向核心生产环节;联物,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联车,走向高可靠智慧交通,加速数智化。

邬贺铨用“十倍带宽、十倍连接数、十倍定位精度、十倍能效改进”四个维度来概括5G-A相比5G所实现的数量级提升。此外,5G-A还在通感一体、泛在物联等方面极具想象空间,如通感一体将能实现通信和感知的融合,让基站拥有“千里眼”能力,极大提升无人机的跟踪和管理能力,为低空空域开放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低空经济“起飞”。而5G-A的无源物联技术,则有望打破电源束缚,实现泛在联接,助力人、物、车等工业生产要素的透明可视。例如在制造企业的物料托盘追踪场景中,可以实现自动盘货,用于人员管理场景则可以加强人员管理。

在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天津市、长春市、哈尔滨市等三十多个城市举办启动仪式,携手开启5G-A新时代。此举意味着5G-A的发展将会提速,助力城市数智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运营商已经在5G-A的商用部署上积极行动起来,可以看到,2024年正在成为5G-A发展元年。中国移动率先在100个城市推进5G-A商用部署,年内将扩展至300个城市。中国电信利用5G-A技术打造了南京、西安、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级的低空专用网络。赋能低空经济产业,中国联通已建成5G-A通感一体、无源物联等技术的全产业链条覆盖的产品体系,并积极进行试点验证。

在北京,5G-A正在实现商用落地,据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少林透露,北京市已经建设5G-A基站3500个。具体来说,北京电信在高校、商城、地铁等多个用户密集区域成功完成5G-A 3CC部署;北京移动在2024春晚网络直播中使用5G-A专网技术,开创超高清浅压缩移动直播的新时代;北京联通助力八达岭长城打造全国首个5G-A通感应用文旅示范场景。

在南昌移动红谷滩新会展路营业厅,笔者体验到了3CC组网的5G-A网络。通过将 2.6G(100M+60M)和 4.9G(100M)频段三载波组网,可实现 260M 可用超大带宽,能带来更强感知的体验。基于5G-A网络,新通话、云手机、裸眼3D等应用正在蓬勃产生。以新通话为例,其重新定义了通话,如可以在视频通话中提供表情/互动特效、背景替换等的趣味功能,可以在视频通话中开启使用文字实时转字幕功能,可以在视频通话中进行中英翻译,可以为自己或亲友设置偶像/AI形象等。

在河北保定的长城精工自动化智慧工厂,5G-A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柔性产线已经开启商用。传统工业的设备串联和控制依靠有线网络,通信线缆长时间运行磨损可能导致生产中断。5G-A网络具有高可靠、低时延的特性,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工业网络的有线束缚,助力企业更好地实现柔性生产,提升效益。据测算,从有线改5G-A无线,每年可以减少停机60小时,长城汽车各生产基地可以做到一分钟下线一辆车,为企业直接带来带的效益约6亿元/年,同时新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还能再增加每年2亿元的经济收益。

正如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所说,5G开辟了移动信息通信产业新天地,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迈向万物互联,而5G-A则加速推动人类社会从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联的新时代。

就像2024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的主题“智联未来 无限可能”,在5G发展的下半场,5G-A将开启5G发展的无限可能。

后记:揭示5G发展的“中国经验”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我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从“1G空白”到“2G追随”,从“3G突破”到“4G同步”,最终实现了“5G引领”。

5G发展中有哪些“中国经验”?笔者总结为:战略布局,适度超前,体验优先,价值引领。

我国在5G发展上的突飞猛进,与国家最高层的战略重视、谋篇布局密不可分。国家最高领导人曾经多次指示,强调要加快 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丰富 5G 技术应用场景。工业和信息化部更是统筹指导,相继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加快推进5G建设和应用发展。从发布5G中频段规划到发放5G拍照,从“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到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从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到推进5G异网漫游都是这样。

适度超前的网络建设,是5G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5G商用以来,我国秉承适度超前的原则,推动运营商累计投资近1万亿远,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事实充分证明,高质量的网络是业务爆发的先决条件,正是高质量的5G网络,让5G应用落地具备了先决条件。在过去5G发展中这一点很重要,在未来5G-A的发展中同样如此。

体验优先,同样至关重要。事实证明,网络覆盖好、体验优的地区,5G发展得就好,反之,5G发展就欠佳。笔者在一线探营活动中深刻感受到,在工信部“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指引下,各地运营商积极推进重点场所通信设施深度覆盖,优化提升移动网络服务能力,让5G的体验不断升格。例如,江西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劲良就表示,2024年聚焦 12 类重点场景,协同基础电信企业对照重点场景清单逐项对比目标、落实任务,实现 7200 个重点场所移动网络深度覆盖和质量提升。当然,我们也看到,5G建设在一些地区仍然有深度覆盖不足、网络体验不均衡、网络能效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如信通院组织的移动网络质量专项评测活动既涌现出了大量网络体验优秀的样本,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5G之所以能在千行万业的数字化转型中表现出色,在于真正为企业带来了价值,真正在典型场景实现了突破。无论是5G+无人机巡检,还是5G+急诊救治,或是5G+工业互联网都是如此。以5G+工业互联网为例,已经在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柔性生产制造、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设备故障诊断、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生产现场监测等典型应用场景真正创造了价值。

回顾过去,5G发展的上半场是砥砺前行勇争先;展望未来,5G发展的下半场是奋楫逐浪天地宽。

精彩才刚刚开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