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会员体系之于京东的意义,是否会和自建物流一样,成为京东决胜未来的一招“先手棋”?
3月10日,京东集团(JD.NASDAQ,9618.HK)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京东2021年实现净收入95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6%。值得注意的是,京东PLUS会员数超过2500万人,截至四季度末这些付费会员的平均年消费额是非PLUS会员的10倍。
始于2015年的京东PLUS会员体系,最初主要是京东稳固拓展优质用户的一项举措,但很快这一体系就显现出远超传统零售付费会员制的潜力,以京东的技术驱动和业务生态为基础,PLUS会员体系在需求个性化、场景多元化、价值参与化的框架下持续衍生裂变,成为京东精细化经营和挖掘存量市场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某种意义上,当下互联网产业与地产行业面临着有些类似的境遇,城镇化进程的放缓使得地产行业粗放的拿地盖楼模式难以为继,同样,随着互联网总用户的“天花板”越来越近,传统的流量圈地模式亦显现出疲态。对于京东而言,PLUS会员不是一个最终的答案,但却很可能是一个领先的开始。
京东集团总裁徐雷在投资者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京东不追求单一指标的快速增长,而是关注整体业务增长的健康度和可持续性;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将会摒弃依靠补贴等粗放的流量型增长方式,而进入到精细化运营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新的大环境中,京东的用户增长和运营面对着“长坡厚雪”。
“长坡厚雪”逻辑下的PLUS会员生态
作为在国内率先推出的付费电商会员,京东PLUS会员从一开始就锁定了“三高”客户(高消费力、高活跃度、高忠诚度),到2018年9月,京东PLUS会员突破1000万,在京东“场景联通”、“数据贯通”、“价值互通”的思路下,PLUS会员体系也持续开拓新版图、新模式。
而今,在占京东业务大头的零售业务板块,PLUS会员带来的是稳定、高质量的营收。数据显示,截至四季度末京东PLUS会员的平均年消费额是非PLUS会员的10倍;所有在籍的京东PLUS会员用户中,家庭型消费用户占比70%;2021年京东PLUS会员通过“专享价”购物超2.5亿人次。

京东PLUS会员在消费潜力和理念上有着显著的中高收入人群特征,国际知名乳制品品牌纽仕兰旗下有一款每100ml蛋白质含量高达4.0g的新西兰原装进口纯牛奶,远高于国标和欧盟标准,但国内了解的消费者并不多。该品牌根据用户客群对高品质的追求,针对京东PLUS会员推出了定制高端纯牛奶和A2专注儿童成长纯牛奶,结果刚上架就卖断货,在缺货的情况下短短几个月卖出了4万组。另一个品牌汤臣倍健则与京东PLUS会员深度共建购物权益。2021年,汤臣倍健在京东销售中PLUS会员的销售增速达普通用户的4倍,占品牌总销售的五成以上。
上述案例显示,通过“内部权益持续扩充”,PLUS会员体系为京东零售等业务高质量增长提供了动力,而通过“外部生态不断打通”,PLUS会员体系则将带来更为深度的价值挖掘。
今年1月,京东PLUS会员宣布业务再升级,新增麦当劳、七鲜超市等会员权益,并发布了“好生活超级入口”全景图,持续为会员打造好生活超级场景。从商品拓展到服务、数据、内容等领域,京东PLUS会员将为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模式,通过数据驱动推动各场景的互联互通,实现全场景权益覆盖,带来1+1>2的协同效益。
正循环效应显现 4季度第三方商家新增量超前3季总和
京东在持续开拓PLUS会员生态的同时,用户体量和第三方商家数量也实现了高水平下的强劲增长。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约5.7亿,一年净增了近1亿,新增用户中的70%来自于下沉市场。2021年第四季度,京东零售的第三方商家新增数量超过了前三季度总和。
下沉市场新增用户的大幅增长得益于京东供应链与物流服务的下沉。目前,京东物流“千县万镇24小时达”推进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服务已触达约60万行政村,在全国93%区县、84%乡镇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遍布全国的1.5万家京东家电专卖店,把最新潮的商品送到了很多新兴市场用户的家门口,像西藏林芝这样偏远地区的配送时间,从以前的一两周缩短到如今的一两天。
与之相对应的是,据京东消费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地区的人均网购件数达到了2019年的5.3倍,年均增速131%,健康类、服务类、交通类等消费呈现出高倍数增长。凭借供应链和物流服务下沉,京东让更多的优质商品走进下沉市场,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用户。
大量新商家的入驻,得益于京东打造了公平、开放、有序的商家生态,并不断发挥自身在供应链、物流、技术、服务方面的核心能力,帮助商家实现了经营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提高了商家的经营满意度,让越来越多的商家在京东快速成长。

作为2021年6月入驻京东的新商家,惠美仁个护旗舰店京东店长于颖杰表示:“京东能够给新商家提供各项费用补贴、工具免费使用等扶持举措,帮助店铺降本增效,促进销量快速增长。而京东的物流服务,更是在疫情期间对店铺销售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据于颖杰介绍,惠美仁个护旗舰店于去年8月实现大部分产品进入京东仓库,并使用京东物流配送,让配送时效得到保证,大大提升了消费者购物体验。入京东仓后,店铺月销量是没有入仓时的6倍,隔日达商品占比85%,快递妥投时长比入仓前提升了63.3%,入仓后物流速度近30天客户满意度高达100%,店铺风向标评分高达9.71分,并获得了“京东好店”认证,得到了更多的政策倾斜扶持。
持续增长的第三方商家数量也为京东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商品品类,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间,京东销售的商品种类扩充了83%,新品牌增加了40%。这背后,是京东借助供应链优势,以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了多元化消费需求、特别是新生代消费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下沉市场品质消费,实现产品服务和消费升级的正向循环。
“反哺”实体经济投入2万亿
在产业“数实融合”趋势进一步显现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实体企业的京东,过去三年投入实体超2万亿,带动全产业链效率的提升。
财报披露信息显示,过去三年来,京东累计用于商品采购、基础设施、技术研发、物流履约、员工薪酬福利、品牌商家扶持等实体经济相关投入总额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这其中,从2017年初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京东体系已在技术上累计投入近800亿元。2021年京东集团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经营利润为134亿元人民币,经营利润率为1.4%,在继续保持低利润率运营的同时,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正向的外部性。
以京东供应链为例,截至2021年底,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300个仓库,一年新增了400个仓库,相当于在过去一年每天新增一座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已超过2400万平方米。京东物流在全国33个城市运营的43座“亚洲一号”,不仅大大提升了偏远地区的配送时效,还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就业,形成多个“亚一就业村”。2021年末,京东物流的一线员工数量超过30万人,超过60%实现了在本乡本土的稳定就业。
刚刚过去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京东成为独家互动合作伙伴。在全球华人尽享15亿红包和好物、691亿次互动的同时,京东云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成功挑战全球最大规模流量洪峰;20多万物流配送一线员工保障了全国30个省份的300多个城市、近1500个区县的消费者在除夕、大年初一也可以正常下单收货;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为全国1700多个县区市提供“春节小时达”服务。在京东坚实可靠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支撑下,带动大量品牌商、线下商家的销售在今年春节“火了一把”,这其中,仅在春晚销售的上千万件优质农产品,就帮助100多万农户增收了3亿多元。
京东的创新业务同样聚焦于对实体经济的“反哺”,关注下沉市场的京喜业务在2021年不断迭代和优化,提升以生鲜日百为主的下沉市场商品供应链和履约效率,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更好地服务大众消费者,为本地商户降本增效提高收入。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京喜业务在行业内率先进行战略聚焦,围绕“效率”和“体验”,进行本地供应链底层能力建设和UE模型的精细化调整,把提升用户体验作为核心目标。在覆盖的核心区域里,京喜的供应链效率和成本结构不断优化,单均履约成本持续下降,用户体验NPS指标及商家满意度也在不断改善。
“我们认为下沉市场是一个需要五到十年投入的长期赛道,短期营销带来的规模不具有可持续性,需要逐步打造短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和用户心智,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验证我们的判断”,京东集团总裁徐雷表示,“四季度面对外部大环境的变化,京东依然保持了健康的增长势头,并持续促进中国消费的扩容增质。这得益于京东作为新型实体企业的具有极强韧性的商业模式,以及对服务用户和支持合作伙伴的不懈追求。”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