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CM涨停!消费电子概念股全线走强,南芯科技:更重视稳健经营

20CM涨停!消费电子概念股全线走强,南芯科技:更重视稳健经营
2024年06月27日 23:44 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申谨睿

图源:Pixabay

6月27日早盘,消费电子概念股集体走强。利安科技、智迪科技20CM涨停,领益智造、瀛通通讯、漫步者、立讯精密、惠威科技、田中精机、杰美特等纷纷跟涨。当日收盘,瀛通通讯、领益智造、魅视科技、博硕科技分别收涨9.95%、6.77%、6.00%、5.20%。

近日,多家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释出的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行业正处于复苏阶段。

此前,精密制造龙头立讯精密预告,2024年半年度业绩上升,归母净利润为52.27亿-54.45亿元,同比增长20%-25%;电源管理芯片企业南芯科技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32亿-13.02亿元,同比增长86.51%-97.11%,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03亿-2.21亿元,同比增长101.28%-119.16%。

此外,存储器厂商佰维存储预计2024年上半年业绩将扭亏为盈。佰维存储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亿-37亿元,同比增长169.97%-222.22%;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8亿-3.3亿元,同比增长194.44%-211.31%。

关于业绩增长的原因,上述企业在公告中给出了较为统一的解释。

立讯精密表示,全球宏观经济温和复苏,消费电子产品正逐步向更个性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演进,而数据中心光连接、电连接、散热、电源等各类硬件需求亦迅猛攀升。南芯科技则称,2024年上半年受到终端需求回暖的影响,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公司在手订单饱满,主营业务稳健增长。

“消费电子的回暖会持续一段时间。”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项立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近几年手机市场一直疲软,如今开始触底反弹。经过几年技术的停滞,人工智能等相关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市场机会的诞生。

消费电子需求上行

2024年一季度开始,国内智能手机需求逐步回温。国际数据公司IDC《智能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926万台,同比增长6.5%。与全球市场情况类似,市场需求的持续恢复,帮助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延续去年底的反弹势头,且市场表现高于预期。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 Point的《中国智能手机周度机型销量追踪数据》显示,2024年第21周至第24周(6·18购物节期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6.8%。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相比,大多数手机厂商提供的折扣力度并无太大变化。

个人电脑方面,科技分析机构Canalys称,全球市场在2024年有一个健康的开端,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总出货量在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3.2%,达到5720万台。

其中,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在第一季度飙升了22%,这得益于儿童设备需求的热度升高,以及中国智能手机供应商对设备生态系统机会的关注。如华为扩大了其业务范围,推出了低价的MatePad SE系列和高端的MatePad Pro系列。Canalys预计,到2025年中国PC出货量将增长12%。

智能穿戴设备方面,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367万台,同比增长36.2%。

产业概念股短期难觅昔日增速?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在智能手机、PC、可穿戴设备、IoT、MR等一众消费电子终端中的应用加速落地。

IDC预计,2024年中国终端设备市场中,AI终端的销售占比或将提升至55%,并在2027年进一步攀升至接近80%的水平。这一趋势表明,AI技术在消费电子行业的应用将不断深化。

“AI是否能真正赋能消费电子需要看长期。”亿欧智库研究副总监严方圆向时代周报记者称,虽然目前AI图像处理和视频3D动画剪辑等功能看起来强大了许多,当下大部分券商也在强调端侧AI将激发终端市场,产生一些新增的替换需求,但从现有的产品定价来看,端侧AI还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着眼于短期,消费电子概念股似乎也难以继续凭借市场供需变化,反馈出强劲的业绩增速。

一方面,消费电子行业的创新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苹果在2023年推出的头显Vision Pro,一经面世便受到较大争议。行业迟迟难以推出一款超级产品,意味着趋于饱和的消费电子市场仍要在存量中提升渗透率。

另一方面,针对消费电子这一非新兴行业,相关概念股公司的客户企业已相对固定,从客户企业拿到的市场份额也趋于饱和。如立讯精密已经成为苹果第一大耳机、手表代工厂商和其第二大智能手机代工厂商,较难通过抢食对手领地来提振业绩。

事实上,包括立讯精密和南芯科技在内的电子产业链企业一直在寻觅新的增长曲线。

如立讯精密积极布局汽车业务,为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新能源车企提供其线束和连接器、电源控制类产品、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制造等产品;南芯科技则寄希望涉足汽车电子和工业领域,凭借充电链路相关产品打开新的市场局面。

然而新能源车高速发展期已过,立讯精密、南芯科技等不少产业链公司的主要营收仍来源于手机领域。

2023年年报显示,南芯科技报告期内总营收17.8亿元,公司在汽车电子应用领域实现营业收入0.3亿元,虽较去年同期增长89.02%,却只占总营收1.7%。

立讯精密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319.05亿元。其中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板块营收为1971.83亿元,较上年增长175.16亿元,增幅达9.75%;汽车业务虽然保持了50%的增速,但营收为92.52亿元,仅占总营收的约4%。

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南芯科技,对方表示,相比于短期内提振业绩增速,公司更重视稳健经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