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老牌国货,靠成都男模,爆了

这一老牌国货,靠成都男模,爆了
2025年04月28日 20:53 南风窗

一头利落的短发,戴着墨镜,弹着吉他,在舞台上摇滚范十足——随着《浪姐6》的热播,一位姐姐多次登上热搜——她就是蒋一侨,香飘飘创始人蒋建琪的千金。

蒋一侨的出现预示着,20年前的“茶饮鼻祖”香飘飘正在高调重回公众视线。

而不久前,在号称“中国最贵”的四川成都春熙路,一家“香飘飘奶茶线下店”开业活动引发关注。多名身高模样出众的年轻男店员,站在店外迎客。

更引人瞩目的是,成都门店开业之前,香飘飘发布了店员招聘信息,要求“身高 180cm以上、空乘专业优先、气质形象佳”。

香飘飘门店的年轻店员们/图源:社交媒体截图

开业当天,门店秒变“男模秀场”。帅哥店员冲泡奶茶时,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

成都并不是香飘飘开设第一个线下店的城市。今年初,香飘飘“地球首家奶茶店”在杭州西湖畔的湖滨银泰开业,虽然只运营20多天,但第一天就大排长龙,店面浪漫有格调,泡茶师帅气吸睛。

这些容貌出众的年轻男性,在现场做的并不是现制调配奶茶,而是用茶包进行泡制。要知道,作为中国杯装奶茶鼻祖,香飘飘做的就是植脂末冲泡的“奶茶”,原本是没有茶叶的。

历来以冲泡勾兑奶茶为特色的香飘飘,一时间喊出了“手冲现泡、一杯两泡”的口号。店员用茶汤、牛奶和其他香料来制作一杯奶茶,还把萃取茶水的过程也展现给了消费者。

店铺外的巨幅海报上,香飘飘甚至直接贴脸开大“以茶会友”的霸王茶姬:“没点分量,凭什么以茶会客?”

香飘飘的巨幅海报

不过,香飘飘推出的茶叶新品,消费者并不完全买账。

4月初,香飘飘推出的新品“明前特级龙井轻乳茶”,定价为16元/杯,相比此前个位数单价的杯装粉末奶茶涨幅较大,招来部分消费者的不满。该产品在香飘飘淘宝旗舰店里的标价是94元6杯,合约15.6元/杯。

无论是“男模泡的茶”,还是“粉末变真茶”,当年那杯在电视广告里“环绕地球好”的奶茶鼻祖,在历经十余年的茶饮行业的迭代后,正艰难地从被淘汰的边缘重新爬回牌桌。

01

从“奶茶妹妹”到“制茶弟弟”

在成都念大学的陈曦路过春熙路的时候,偶遇排长队的香飘飘线下店。那是4月12日下午5时许,“场馆排队从前门绕到了后门”,陈曦告诉盐财经记者。

店内约有四五个男店员,在陈曦看来都“蛮帅的”,个子也都挺高,“从外面拍的话,人堆里也能拍到他们”。

她拍了一名穿紫色T恤、戴黑框眼镜的店员,“他是最忙的”。除了忙着点单和制作,男店员们还需要负责与消费者合影。

陈曦看见,店内店员制作一杯茶饮的过程,主要是在“泡茶”。柜台的点单页面有十几种奶茶品牌,但不能线上下单,只能人工排队。

排了40多分钟,陈曦花9元买了一杯推荐款“茉香满庭”,但口味与市面上各家奶茶店的“轻乳茶”差不多。

今年3月初,香飘飘官方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27位“制茶弟弟”的候选海报,邀请读者为自己喜欢的摇茶官“打投”,像海选男团那样,凭点赞量决定最终胜出者。

香飘飘的27位店员/图源:@香飘飘

请“男团”坐镇,香飘飘试图把曾经电视广告里走出来的“香飘飘女孩”变成“香飘飘男孩”,但这并不是它试图重返市场中心的第一步。

“男色经济”,在今天已经并不新鲜,不少上了点年纪的国货都用过这一招。

比如,椰树集团海南椰汁饮料有限公司曾在2023年开始尝试请一批“阳光开朗大男孩”进入直播间,一改往日美女营销的套路,将重心倾向于讨好女性消费者。

又如瑞幸咖啡、纸巾品牌维达,都曾在直播间里用“男色”吸引用户下单。瑞幸搭建了一场“男大T台走秀”,维达打造出“宝藏少年团”主播团体。

蛋糕品牌好利来推出二公子做自媒体,也歪打正着地吃上了“男色”的颜值红利。

靠“美男”而非“美女”来吸睛,背后是女性消费能力的提高。对奶茶这种原本就女性受众更多的产品而言,男色显然比女色更容易迎合消费者心理。

椰树曾在2023年开始尝试请一批“阳光开朗大男孩”进入直播间

不过,无论是“她”还是“他”,通过代言人、服务人员与品牌形象绑定的营销方式,都还停留在最简单的视觉冲击层面,是一种作为价值交换的符号,而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回到香飘飘,其集团创新业务总经理蒋晓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香飘飘开线下奶茶店,本意是想“通过一个实体化的空间来和消费者进行互动”。

“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线上与线下资源互融共通,线上与线下短板互补,这三点是整个中国快消品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以及趋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盐财经,“但香飘飘到了今天这个节点再去开线下店,我觉得有点晚了。”

朱丹蓬认为,如今,整个新中式茶饮市场已经非常内卷。“2025年,整个窗口期都关掉了,咖啡也好,新中式奶茶在2025年之后,整个品牌就固化下来了。”

新中式茶饮行业门店数量变化图

对香飘飘而言,线下店员泡真茶,以及店外3D大屏广告里喊出的“没点分量凭什么以茶会客?”“不到明前拿什么上新?”“看不见茶叶装什么真茶!”都是高调以真茶叶作为创新与营销方式。

其实,香飘飘近年来一直在物色合适的上游茶叶基地,比如,先后在云南临沧和杭州龙井核心产区落成的“超级茶园”,被誉为“茶中顶奢”的特级明前龙井茶,被香飘飘纳入其奶茶原料体系。

而在朱丹蓬看来,这条路对香飘飘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你开茶园、种茶叶,这是农业板块,农业的投资周期是很长的,回报期又要等很久的,这对它(香飘飘)的整个利润肯定会有影响,对整个团队的运营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02

无人在意的“绕地球之梦”

作为女性消费者,“05后”陈曦的童年记忆里,香飘飘和优乐美是两个代表杯装奶茶的品牌,“尤其是上初高中的时候,如果想喝奶茶,学校又不能从外面带进来,就只能喝香飘飘”。

奶茶的消费主力往往是年轻人,但对今天不少“00后”而言,香飘飘却已经不算是一个令人眼熟的品牌了。

如今,奶茶市场早已“茶满为患”,各类品牌类型争奇斗艳,风格与创意也被开发得所剩无几。

中高端的精致奶茶品牌,有从当年的喜茶、奈雪,到依附于城市崛起且后来居上的茶颜悦色、霸王茶姬;

相对低端的性价比系列,有蜜雪冰城、益禾堂等;

“香飘飘”三个字,则实在平平无奇。

2004年,蒋建琪在杭州街头发现,不少人都在排队买一杯奶茶。他想,如果有一杯能像方便面一样可以随时冲泡的奶茶,大家就不用排队购买了。于是,“一包奶茶粉+一包椰果+一杯热水+一根吸管”构成的杯装鼻祖诞生了。

那句至今也仍然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具象化了香飘飘当年风光:仅在2008年一年内,香飘飘就卖出3亿多杯。

香飘飘广告语: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

随后两年内,香飘飘的销量更是从3亿多直飙2009年的7亿多杯,再到2010年超过10亿杯。广告词也从“绕地球一圈”,到“绕地球两圈”,再到“绕地球三圈”。尽可能多地环绕地球,是香飘飘当年的宏愿。

2017年,香飘飘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奶茶第一股。2018年,香飘飘公司营收32亿元,净利润3.15亿元。

不过,与此同时,整个茶饮市场十余年的暗流也已逐渐发育成新的浪潮。香飘飘上市那年,广东人聂云宸创建的喜茶在上海开了第一家门店,引发了现象级抢购潮,并诞生出一个新的行业名词:新茶饮。

早在几年前,喜茶就开始采用茶叶与牛乳尝试芝士茶,一反当时以粉末状奶茶为主的茶饮市场。从口感上,包含真茶叶的奶茶,的确比冲兑粉更细腻,给人的心理观感也更健康。

几年前喜茶便开始采用茶叶与牛乳尝试芝士茶

满嘴植脂末、糖精味的冲泡奶茶,即便在热量上未必比网红茶饮高,但粗糙的口感、缺乏场景性和仪式性的纸杯,都让香飘飘在随后几年的竞争上毫无优势。

香飘飘倒也没有完全止步不前,而是悄悄做了迭代。但回头来看,它的步履有些过于保守。

2018年,香飘飘推出“Meco果汁茶”,单价4元/杯,还打出了“0茶粉”和“低卡”的标签。2020年“618”期间,借助直播浪潮,Meco在李佳琦的直播间卖出近125万杯,叠起来约等于414座东方明珠。

数据是漂亮的。据香飘飘披露的年报,2022年,香飘飘以Meco果汁茶为代表的即饮业务实现营收9.01亿元,‌同比增长41.16%,‌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

香飘飘2022年的营收收入/图源:香飘飘2022年年度报告

但短暂的高光并没有延续。

2023年,香飘飘的电商渠道营收还是仅为2.5亿元,在总营收的占比仅为6.9%。在动动手指就可以下单一杯现泡奶茶到家的日子里,鲜有人会下单一箱粉末奶茶囤在家中。

相比之下,2024年的《2023年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前五大参与者的排名及市场份额》显示,成立于2013年的上海品牌“沪上阿姨”,已以零售额104亿元、市场份额4.2%的高利润,排在全国第四。

同期的《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已在市场上活跃有些年头的书亦烧仙草,其市值估计达到92亿元。

竞争的加剧是客观事实。比香飘飘更年轻的茶饮品牌们,后来居上。十年磨一剑,香飘飘恍然抬头却发现,江湖上已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而香飘飘其他的尝试,比如,瞄准年轻白领的港式奶茶兰芳园、号称“每杯只有200卡”的低卡牛乳茶,虽然形式上仍然坚持“捧在手心里”的传统,却并未从根本上将这个老字号从市场边缘打捞起来。

香飘飘港式奶茶兰芳园

因此,即便在2024年的前三季度,香飘飘的即饮业务营收达到了8.01亿元,奶茶杯可绕地球61圈,但其他借助互联网和实体店后来居上的茶饮,要么不稀罕绕地球,就算要绕,即便单价更高、高度也更长的奶茶杯,也不见得比香飘飘环绕圈数少。

2024年,香飘飘推出了一则企业周年宣传片《我的故事》,以第一人称自述方式介绍了自己20年的发展历程,主题句是:“也许你听过我的名字,但没有听过我的故事。”

同年10月31日,香飘飘发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1—9月,香飘飘实现营业收入约19.38亿元,同比下滑2.05%。

香飘飘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

香飘飘选择翻盘的时机,恰好是茶饮进入存量市场,整体创新能力已进入疲软的时期。

2021年,蒋建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压力:“我们转型,比新企业更难,把(团队)固有的思维扭转过来,这个真的太累了,疫情加速了这个累。所以我总结最重要的事,就是忘掉过去的自己。”

03

中国茶饮向何处去

在朱丹蓬看来,整个中国茶饮市场的窗口期,在过去五年间几乎已经关闭了。近几年来,市场上没有出现新的茶饮品牌,“没有茶饮会突然间走红,要么是倒闭,要么就被别人收购”。

近年来,不只是香飘飘,各大茶饮品牌纷纷尝试破局和自我突破。

比如,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分别于2018年开始出海;沪上阿姨进军三四线城市,布局下沉市场,同时分化出“沪咖”“茶瀑布”等品牌概念。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

不过,对香飘飘而言,由于消费者心中定位固化,它的转型之路似乎相较于其他更添难度。

新品“明前特级龙井轻乳茶”被诟病昂贵,反映了消费者对香飘飘的定位仍然以廉价快消品为主。虽然香飘飘做出紧急回应,称唯一定价16元的明前特级龙井轻乳茶,是因为产品用料的特殊性和稀缺性。但正如一位网友奚落的那样,“谁会把最好的茶叶买回来装在奶茶里?”

如此质疑的合理性在于,一杯奶茶当然可以在茶叶原料上发力宣传,但批量式杯装奶茶不同于现做的街头即饮,前者使用了上好的茶叶,却在保质期、储存方式方面并未作出特别规定或承诺。

这就像曾经两元一包的雀巢速溶,忽然有一天扬言,要卖与星巴克、瑞幸同价的浓缩咖啡,但并没有更改“困的时候图方便来一杯”的“平替”印象。

无论是为解渴,还是图便利,消费者或许更宁愿选择便利店冷藏柜里的一瓶雀巢或Costa;如果闲坐在家,外卖一杯中低价咖啡,或是自己用咖啡包、咖啡豆现磨,都会是更不错的选择。杯装茶饮变成了与盒装牛奶差不多的存在,除了送礼好看,很少消费者会选择买来自己喝。

因此,在朱丹蓬看来,反而是跳出奶茶的框架,专攻“Meco果茶”“兰芳园”这类瓶装零售茶饮,对香飘飘而言会是比种茶、泡茶更合适的道路,“因为它现在已经无路可走了”。

香飘飘线下门店/图源:香飘飘

事实上,香飘飘曾短暂接近“翻红”。

2024年底,社交平台上出现过一次“复古怀旧”茶饮风潮,城市白领自我调侃“下午茶降级”——“从30块一杯的星巴克,变成了3块一杯的香飘飘”,“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也变成“全年自来水”。

如今,从星巴克到瑞幸,再到冲泡杯装奶茶,茶饮已经不再代表某种中产格调和生活方式,而是退化成了基础的生活保障。颜值让位于性价比,概念让位于实用主义,花里胡哨的网红营销,越来越难以捕获消费者的心。

此外,近年来,几乎每年“3·15”都会曝光一批知名茶饮品牌的卫生安全问题。从起售价30的网红“茉酸奶”曝出使用过期和不新鲜原料,到沪上阿姨被曝用过期水果盒小料,大牌茶饮的光鲜靓丽背后,看不见的制作工序和人工流程,暗藏着可能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导致消费者对门店现泡奶茶失去信任。

315报道中的网红奶茶店不合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被“3·15”曝光的茶饮品牌里,今年被曝制作卫生状况堪忧的蜜雪冰城,却并没有引起太多网友恐慌和消费者抵触。对于均价个位数的茶饮来说,瑕疵是某种程度可以被容忍的。

而社交媒体上,有博主测评香飘飘植脂末的含糖量,热评第一却是一则黑色幽默:“白糖算是健康的了。”

在“物美价廉为王”的大环境下,如果做不到物美,能保证价廉也是不错的。

浮华褪去后,人们为符号、情绪与服务买单的意愿降低,那些曾经差点被产品迭代淘汰的古早快消品,反而可能凭借平价和扎实重新回到人们视线。不论是“188空乘”,还是个位数单价的便携即饮,消费者对香飘飘唯一的期待,也许只是保持朴实和真诚。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