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光学,告别“数码味儿”:我最爱小米13 Ultra的哪一点?

回归光学,告别“数码味儿”:我最爱小米13 Ultra的哪一点?
2023年04月19日 16:22 春卷

由于连续出差,等我拿到小米13 Ultra的时候,距离新品正式发布已经没剩两天。如果说去年旗舰小米12S Ultra(以下为行文和阅读便利,简称‘12SU’)的样张拍摄任务是“时间紧、任务急”的话,那么这一轮我只能抄起手机就往门外冲了。而在出门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的是,相对于已经被我称为“(当时)最强拍照手机”的上代产品,小米13 Ultra又有哪些进步?

是在IMX989一英寸大底上增加了可变光圈吗?是利用三颗IMX858实现了从超广角到长焦的白平衡/画质统一吗?是第二代徕卡色彩科学或者自定义摄影风格吗?是街拍模式与专业摄影套装配件的加入吗?

上述答案,“是,但又不完全是”。

当我拿着小米13 Ultra站在圆明园路那个知名的路口,将镜头对准往来的行人按动快门时,突然有所悟:硬件配置的升级固然叫人欣喜,软件功能的增强亦令人欣慰,但真正让我喜欢使用小米这款影像旗舰手机拍照的原因并不仅限于此——最重要的,是这款机器在某种程度上让我找回了使用“相机”而非“手机”拍照的感觉!

请注意,作为一名坚定的“移动影像支持者”(就是‘手机拍照党’),我其实并不在意小米13 Ultra是否提供了带有实体快门键——对我来说,按动屏幕上的虚拟快门键反而更加快捷且振动小;我也不是因为小米连续三款手机都用了一英寸大底而欣喜——事实上,“底大一寸压死人”的铁律在这个技术爆炸的时代已有所松动。我真正在意的,还是“用手机拍出来的画面,到底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熟悉我的网友都知道,我有时会对手机拍摄的照片在后期做一点“手脚”。比如把色彩的饱和度升高或者降低、用曲线工具把明暗反差拉到更高、用“晕影”工具给照片增加暗角,甚至还有直接套用一些胶片色彩滤镜,总之目的就是让手机照片看起来不那么“数码味儿”,而让它们更像是使用传统相机(尤其是胶片相机)拍出来的效果。

我们在谈论移动影像时,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是“计算摄影”。在我看来,它最初出现的目的就是以数字方式用“算法”来弥补手机影像系统在光学上的先天不足。但是,由于不同厂商对影像的理解不同,各家所使用的“计算摄影”算法也各有千秋,因此导致最终的画面结果也会有很大差异。如果某种算法相对落后,其产出的画面就可能出现:

一、尽管多帧叠加HDR能够让小底手机拍出与专业相机媲美的宽容度,但HDR这种东西一旦做过头,画面就会显得既“脏”又“假”——该亮的地方不亮却灰,该暗的地方不暗反脏。这个问题在白天或许还能忍,但在夜景拍摄里却让人“忍无可忍”:原本明亮的灯箱招牌仿佛被人掐断了电源,而原本应该深邃黯淡的天空却呈现出某种诡异的黄绿色——呵呵,倒是“赛博朋克”的紧!

你看,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拍摄黑色的标牌、建筑物时,iPhone 14 Pro Max的HDR都会将本身黑色的拍摄对象处理成这种又灰又黄绿的色彩;在这一点上小米13 Ultra的表现就不用多说了,更能展现我在拍摄这张图时想要的那种深邃的光比和阳光的感觉。

(iPhone 14 Pro Max)

(小米13 Ultra)

这张夜景如果我不说且不标出EXIF信息的话,那么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的街景我说是在白天拍的可能也没有人会起疑虑吧?把“夜景拍成白天”,真的合适吗?

(iPhone 14 Pro Max)

(小米13 Ultra)

另外来看这组在南浦大桥轮渡上拍摄的夜景:iPhone 14 Pro Max拍摄的天空和江面都由于HDR而出现了发灰、发黄的情况,并且引桥附近还有奇怪的绿色光晕和色阶断裂;反观小米13 Ultra同场景同时间拍摄的样片,不仅对比度更高,光比更符合现场肉眼观察到的样子,也没有这些奇奇怪怪的偏色。

(iPhone 14 Pro Max)

(小米13 Ultra)

由于HDR上的“不通透”带给iPhone 14 Pro Max的画面问题在夜晚的酒吧拍摄时也十分明显:明明是被背后的白色高光直接打透的酒瓶在iPhone 14 Pro Max相机中却呈现出诡异的黄绿色以及有些发灰的质感;而小米13 Ultra在同场景下却完美展现了玻璃制品在逆光下通透的质感。

(iPhone 14 Pro Max)

(小米13 Ultra)

二、不管是套用“色彩滤镜”还是选择“鲜艳模式”,手机照片固然能显得色彩饱和度很高,但有时免不了会产生一种“妖艳”之感。而另有些机型则反其道而行之,生怕色彩太艳丽所以一门心思把颜色变素淡,还称唯有这样的颜色才“真实”。结果呢?照片色彩极为寡淡,甚至能把原本鲜活的场景拍的“暮气沉沉”;

在拍摄这张绣球花的时候就iPhone 14 Pro Max拼命增加饱和度的迹象。我本身在拍摄时是想要通过较为暗淡的背景来来凸显中间那朵“洋红色”的绣球花,结果由于iPhone 14 Pro Max拼命增加的饱和度,结果让整张画面的层次与对比彻底被磨平了。反观小米的画面,谁是画面重点应该很明显吧?

(iPhone 14 Pro Max)

(小米13 Ultra)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iPhone 14 Pro Max祖传“偏黄”且忽略拍摄场景和摄影师意图的曝光策略让画面显得很“平”。可以看到,我本是想在夜里拍摄街边种植的小白花,然后用绿草做衬托。但是在iPhone 14 Pro Max的画面中,一切显得杂乱无章——本应暗绿的植物被拍成了黄绿色,极高的饱和度直接让我们的关注点从小百花上转移到了背后;

再看小米13 Ultra,恰到好处的曝光取舍让整张照片多出了那么一丝“德味儿”。

(iPhone 14 Pro Max)

(小米13 Ultra)

三、更令人捉急的是有些机型为了掩盖自身镜头解析力不足的先天弱点,于是死命地为照片增加锐度。这类照片乍一眼看去倒是“弹眼落睛(沪语‘非常惹眼’的意思)”,但却经不起细看:画面中物体表面都带有一种明显的“人造感”,极为生硬。至于物体的边缘轮廓则更是吓人,不但有强烈的“勾边”,甚至还会出现不存在的“伪像”;

高频信息丰富的场景中,iPhone 14 Pro Max的锐化本身就会严重损害拍摄对象本身的质感,想要放大看一下树木的细节,更是被这种过度锐化搞得头晕眼花;

相反小米13 Ultra画面更加柔和且更好再现了阴影下树木的色彩,即使将画面放大之后也不会有过度锐化的感觉。而且,你仔细对比的话,实际小米拍摄的树皮纹理会有更多细节层次;

(←iPhone 14 Pro Max,→小米13 Ultra)

(←iPhone 14 Pro Max,→小米13 Ultra)

四、像这种过度锐化在拍摄人像和宠物时更叫人“深恶痛绝“!来看看这两张小猫在细节上有什么不同?

事实上,我们拍人像大部分情况下都想要一种偏柔和的质感,但iPhone 14 Pro Max这种毛糙的感觉确实让我无法接受;反观小米13 Ultra的画面,则能让我感受到丰富细节的同时并没有任何生硬的感觉。

(iPhone 14 Pro Max)

(小米13 Ultra)

(←iPhone 14 Pro Max,→小米13 Ultra)

最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则是在一些比较极端的光线环境下,几种过度“计算摄影”效果的叠加会让最终画面呈现出某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效果。比如我们经常用来考验手机影像能力的“逆光人像”场景里,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结果:模特整体处在一种发“灰”的状态中,甚至肤色还会变得奇奇怪怪...

比如下面的这组对比,我们特地去鲁迅公园拍摄几位大爷写地书、下象棋的场景。使用iPhone 14 Pro Max的画面说细节吧倒也OK,但依然会觉得这场景显得很“平”,完全没有立体感。而原本处于逆光中的大爷皮肤被刻意“漂白”,同样让人感觉不自然。

(iPhone 14 Pro Max)

与之相反的是,使用小米13 Ultra拍摄的同一场景画面,拥有非常强烈的立体层次感。同时,人物肤色的也得到了准确地还原。“会不会显得脸太黑了?”,可能会有朋友发出这样的疑问。但其实在逆光+阴影的环境下,这样的肤色亮度既保持了足够细节又还原了真实的光线环境,这样的曝光才是正确的,也正是我想要获得的效果啊!

(小米13 Ultra)

再邀请这位吹着萨克斯的大爷来帮忙出个镜!

(iPhone 14 Pro Max)

(小米13 Ultra)

可以明显看出,iPhone 14 Pro Max在这种逆光场景中对于人像质感、肤色处理等都有着一定的问题。或许平时单独看并不会马上意识到问题,但就怕“货比货”啊...在我来看,小米13 Ultra在拍摄人像照片时既保证了画面的立体观,同时又有着良好的肤色表现。事实上在拍摄现场,我们的“模特”大爷们也小米13 Ultra的直出效果赞不绝口(笑)。

没错,我在上面用了几张iPhone 14 Pro Max的样片用来阐述什么是我眼中的“数码味儿”。但我也必须指出上面列举的问题并非只有iPhone用户才会遇到,在安卓阵营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与之相对应的,则可以看到小米13 Ultra的画面不滥用HDR、色彩沉稳不失真、没有强行锐化,已经较好地摆脱了所谓的“数码味儿”而呈现出一种近乎传统相机的画面质感。

小米官方介绍说这得益于他们基于徕卡相机的色彩方式开发的“第二代徕卡色彩科学”。无论是“徕卡经典”还是“徕卡生动”,“在 Xiaomi 13 Ultra 上,两种画质风格的色彩科学都得到了升级。我们将整个摄影管线迁移到了 P3 色彩空间,使其相比上一代可以多捕捉 25% 的色彩。在 P3的支持下,Xiaomi 13 Ultra在面对夕阳、鲜花、霓虹灯、美食这样的高饱和色彩时可以得到更真实的画面。”(摘录自小米13 Ultra官方宣传资料)

我个人对于具体技术参数并不十分感冒,我所知道的就是只要能活用小米手机里的几种不同设定,就能随时获得我想要的画面风格:或浓烈、或淡雅、或偏重自然、或记录人文。

相比上代旗舰12SU,小米13 Ultra这次新增了一个“自定义摄影风格”功能可谓深得我心。尽管该功能需要在“专业”菜单下进行调整,但一旦预先设定了画面的“影调”(对比度和动态范围)、“色调”(白平衡冷暖和青品)、“质感”(降噪和锐度)这几大参数后,即使在默认拍照模式下也能被调用。这个功能在我拍摄一些偏纪实风格的扫街画面以及进行黑白摄影创作时格外有用。一些高明暗反差、粗颗粒的黑白照片以及一些色调清冷的扫街画面都是在这个新模式帮助下完成的;

当然,既然今天也放出了好几张“扫街”照片,肯定有网友要询问我对于小米13 Ultra新增的“街拍模式”的看法。其实,这个模式最大的功效就是“快”——从手机待机状态到快速双击音量下键完成抓拍,官方给出的数字是0.8秒!我可以很坦率地说,这个速度其实已经超过了我自己的反应速度。

我有若干次尝试着用这种方式进行拍摄,但并非每次结果都能如愿:有时候我会在按下音量键的同时忘记调整手势, 结果导致照片上出现了自己的手指;有时候,虽然画面成功捕捉到了我想要某个瞬间,但却存在构图歪斜的“硬伤”。

其实,在我看来,由于小米13 Ultra本身常规启动速度和快门时滞都处理的很好,即使采用常规方式也能让我拍摄到自己想要的画面。超迅捷的“街拍模式”倒更像是某种不会让被拍摄对象察觉的“盲拍”方式,未来我打算再就此多做一些练习吧!

总体而言,相对于12SU凭借一英寸大底这样的“核武器”和创新的徕卡画质风格(生动、经典)以及徕卡水印而“狂拉好感”,那么今天的小米13 Ultra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让手机照片告别“数码味儿”,既需要有强劲的软硬件能力作技术储备,更需要产品研发人员本身具有优秀的摄影能力与足够的审美素养。

从小米12S系列开始,我们发现小米手机的影像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用户口碑迅速建立,而这一切其实是小米在移动影像领域中持续升级,不断投入后取得的丰硕成果。

文章最后,我还想补充两点:

关于“徕卡光学”,我注意到小米在这次对小米13 Ultra的宣传中特别强调“徕卡光学”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如何理解?我觉得,这可能要从另一个词“德味”说起。

我们常常说用徕卡相机拍摄的画面很有“德味”(在海外被称为The Leica Look),但对于这个词却从未有过清晰明确的定义。有人说它体现在用徕卡相机拍摄的照片在色彩上既浓郁又油润;有人说它体现在用徕卡镜头拍摄的照片带有足够解析与锐度,同时曝光往往比日系相机更沉稳;还有人将它与镜头带来的背景虚化样式联系起来,甚至连画面边缘的暗角也被看做是“德味”的一种体现。而在我看来,无论是镜头还是机身,不管是色彩还是曝光,这一切其实是各种“徕卡光学”摄影器材(无论是机身也好,镜头也罢)特性在照片上的最终体现。“德味”,是一种多元素综合体;德味,是“徕卡光学”的具象展现。

今天,我在小米13 Ultra所拍摄的照片上也找到了这种说不清倒不明,却又能让人真切感受到的“德味”。由此推断,小米在宣传中的“徕卡光学”四字也就站得住,说得通了。

关于“街拍”,小米在13 Ultra的发布会中一直提到“街拍”。

如果说摄影器材是摄影师的“武器”,那么相对于传统单反的“长枪短炮”,那些专业便携相机就是“匕首”。这类相机拥有这样一些共性:体型小巧、外观低调、画质出色、易用快捷。摄影师通常会带着这样的器材游走在街头,拍摄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这些被捕捉下来的画面或许不如时尚大片那样美艳绝伦,也不像巨幅风光那样震撼心魄,但这些照片中所孕育的真实之美却同样拥有能让人感动的强大力量。所以,徕卡MINILUX是匕首 、禄来35是匕首、康泰时G2是匕首、美能达TC-1是匕首、理光GR是“匕首”...而今天,在我眼中小米13 Ultra同样是一把锐利的“影像匕首”,而且它比它那些胶片前辈们更轻便、更强大、更迅捷,也更易于分享。

此前我在评价小米12SU时曾说起,那部手机让我很有摄影创作的欲望,一直想拿着它到处去拍照。而在体验过小米13 Ultra后,这种感受同样强烈但又有一点微妙的区别:我特别想拿着它去搞“街拍”——去街道、去小巷、去码头、去乡村,将自己所看到和所感受到的一切用小米13 Ultra无声无息地真实记录下来。

——————

可以有网友会提出,春卷你说了这么多,却还没有谈及小米13 Ultra的各个镜头配置以及对它们实际成像效果的评价啊?就目前来看,我对小米13 Ultra的四摄、六焦段都颇为满意。但是受限于时间与篇幅的关系,我打算在近期另外再专门写一篇文章来细谈这个话题,涉及的话题将包括:

广角主摄有一英寸大底,画质自不用说。接下来我们的关注点肯定在于可变光圈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抑或只是小米用来炫耀的新卖点;

超广角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2mm,据说该镜头采用了“原生低畸变设计”,无需通过机内矫正就能获得平直线条与出色解析力;

75mm中长焦同样拥有F1.8的大光圈,理论上它也可以算做是“弱光长焦”且想必在人像拍摄中颇有竞争力;

120mm长焦的F3光圈其实同样相当大了。那么这枚镜头在成像质量上是否会缩水?它在弱光和夜间是否具有实用性?哦,还有这几枚镜头是否真的像小米官方宣传的那样具有非常一致的白平衡表现?

除此之外,我相信网友们对小米13 Ultra的整体性能(跑分、游戏)以及那款专门设计的“专业摄影套装”(包括保护壳、带实体快门键与变焦拨杆的拍照手柄、镜头盖、67mm滤镜转接环等)非常感兴趣。前者可以阅读我同事@MyWishList买微力 与我这篇同期发布的性能评测,后者我也打算专门用一组实拍来谈谈我对它们的感受和评价,敬请期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