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创投周志峰:投资硬科技的术、道、势、心

启明创投周志峰:投资硬科技的术、道、势、心
2021年03月03日 17:35 创业邦

编辑|吧哩

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在和Gary Rieschel创办启明创投之初,吸取了硅谷的投资风格。这使得启明创投在中国的众多VC中显得颇具“硅谷范儿”,预判趋势,从不跟风。作为最早一批在中国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启明创投专注于TMT和医疗健康两大领域,率先为投资人划分出了“专业”,深入地研究不同市场和行业。

这种风格延续到了年轻一代投资人的身上启明创投合伙人周志峰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投出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优必选、旷视科技、壁仞科技、石头科技等独角兽企业,以及长亭科技、梅卡德曼机器人、云英谷、云迹科技等明星公司。

在启明创投布局旷视科技的时候,互联网还是中国创投领域的绝对焦点。AI热潮的兴起则是在数年之后,而半导体、企业级软件、前沿科技赛道也是最近几年才进入到大家的视野。

21世纪第三个十年,新技术的趋势已经徐徐拉开大幕。周志峰向创业邦分享了他在硬科技领域多年的心得。如何做好科技投资,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术:尊重科技趋势

明确客观的投资逻辑

2014年,周志峰刚刚离开硅谷的一家顶级风险投资基金,回国加盟启明创投。那时他还是标准的硅谷投资人,非常技术至上。硅谷风险投资的崛起,是从半导体、企业软件这样的纯科技项目起家,可当时的中国市场不是这样。

彼时,消费互联网是绝对的热门领域:“千团大战”硝烟未散,美团和大众点评还是剑拔弩张的竞争对手;另一边,在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布局下,网约车和外卖之间的战斗才刚刚打响。

在追捧“互联网思维”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风险投资从互联网起家、聚焦商业模式创新的投资机构越来越多。直到三年前,大部分基金也还会投入90%、甚至更多的精力主攻消费互联网。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周期进入尾声,相关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周期才刚刚开始,转型投资技术,几乎成了投资人和机构的必修课。

但对周志峰而言,新时代只是职业生涯的延伸。启明创投自成立以来,在TMT领域,一直是多点布局。周志峰加入的时候,启明创投已经有了和他的背景吻合的赛道。这让他能够专注在科技方向上,看纯粹的硬科技项目。

加入启明创投后,周志峰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和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一起考察旷视科技。现在看,这家公司是“AI四小龙”之一,能够代表中国,拥有世界顶尖的计算机视觉能力。但在当时,旷视科技并没有把自己包装成纯粹的硬科技公司。他们展示给投资人的商业场景还是游戏等C端应用。

但最终,启明创投还是决定入局。

周志峰回忆道,那个基于体感互动技术的游戏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真正打动他们的,还是团队背后的技术实力:“我们看到这个应用背后的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深度学习技术表现出的性能已经超过了全球科技大厂,在业内的三个基准比赛中取得全球第一的成绩,觉得非常棒,就投资了他们。”

投资究竟是一种偏向于经验归纳、感性的、主观的方法,还是一种可以基于哲学、科学思维和演绎法,寻找出客观的方法论和思维模型,这是风投行业长久以来的争论。

“物理学的系统论告诉我们,在客观环境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持续地输入,一定能有持续的、类似的输出。”周志峰坚信,只要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没有变化,就可以找出相应的规律,从而保证持续投出优秀的科技企业。

这种理性思维部分来自于周志峰早年的职业生涯。在转型投资人之前,他是标准的“码农”:在惠普工作多年,而后又在大数据方向创业。在科技一线积累的观察,让他对技术趋势有着更深的理解。

实际上,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并没有太多改变。从个人电脑、数据库技术,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发端于二战之后,科技创新的浪潮已经持续了70年。

在周志峰的观察里,有几个现象一直没有变:

第一、一波又一波的科技浪潮不断涌现,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新浪潮的出现速度越来越快。

第二,每个科技浪潮的发展路径是不变的——先是时间比较长的技术萌芽与蛰伏期,然后出现几个单点性的商业化尝试,最后才变成技术应用的成熟市场。

这其中,每个科技趋势的周期为15年左右,上半场主要是技术“安装期”,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成熟期,下半场是技术“部署期”,会更多地涌现出以商业模式创新为驱动的项目。

在这个大前提下,周志峰认为起码在前沿科技领域,投资有非常清楚的投资逻辑和思路:最关键的是有效识别两个“点”。

第一个点是技术奇点,这是一个信号非常明显的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上,技术中的某项关键指标会发生十倍速以上的变化。飞速提升的可能是性能指数,也可能是准确度、可靠性这样的指标。

技术奇点过后,还有一个比较漫长的商业化过程。技术人才充足的企业,比如科技大厂或者由顶级技术专家建立的初创企业,最早开始应用这项技术。

第二个是市场引爆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某个事件,让技术突然成为一个大众关注的爆点,从而与行业产生更加密切的联系。

在周志峰看来,技术发展过程中,被这两个点切割出来的不同的阶段,需要采用的投资策略也是不同的:在技术奇点到市场引爆点之间,比较容易出现平台性的机会。抓住这些机会的企业更有可能最终成为业界巨头,为投资人创造高额回报。

当市场引爆点出现后,各行各业都开始尝试此项技术。这个阶段评估一家创业公司,技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商业化。好比数学里的幂,商业的固有价值是底数A,新技术是指数N,只有A的N次方结合在一块,才能创造出来一个巨大的新价值。

实际上,启明创投在入局旷视科技的时候,人工智能的技术奇点已经到来。2012年,AlexNet在ImageNet挑战赛上一下子把图像识别的准确率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启明创投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个变化,于是开始系统性地抢先布局人工智能。

这其中不只是旷视科技。在2016年AlphaGo成功战胜李世石从而引发人工智能的市场引爆点之前,启明创投已经在语音、机器人、自动驾驶这三个人工智能的大方向上布局了头部公司云知声、优必选、文远知行,他们今天也都成长成为知名的独角兽企业。

道:深入理解技术与行业

在合适的阶段做合适的事

对技术奇点和市场引爆点的把握,不仅仅是周志峰自己的方法论。他对于科技投资的思考,也是基于启明创投整体的投资框架下,经过团队讨论、分析,再提炼形成的通用方法,最终才可以应用到不同的技术趋势和行业中去。

启明创投成立之初,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和其他合伙人就在投资风格上订立了大前提:瞄准非连续创新的科技领域,牵手能力超群的创业者,并帮助其成长。通常进入一个新领域时,这家机构的投资人首先要做的功课就是深入业内、预判趋势。

周志峰早年在考察人工智能时,也从这种底层方法中获益良多。

当时,他认为下一个出现平台型机会的技术会是自然语言处理。在此前,启明创投已经布局了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视觉、语音、机器人、和无人驾驶几大平台,自然也应该布局自然语言处理。

目标已经瞄定,但在扣动扳机之前,周志峰冷静了一下,决定还是要听一听业内的看法。

谷歌自然语言处理团队的技术负责人告诉他:你应该来一趟硅谷,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看看办公室门口贴的牌子。

在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教授们会在自己办公室的门上标明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周志峰发现,很多办公室的课题非常细分,比如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某个优化方法,唯独自然语言处理的课题定义还比较宽泛。

这说明自然语言处理在技术发展上并没有像视觉、语音那样相对成熟,已经固定了大的技术方向,在底层问题上已经找到了“钥匙”,可以标准化的落地到各行各业中去。而自然语言处理还需要继续寻找底层的那把“钥匙”。

“如果几年后大方向才被确定下来,那么是不是很多创业团队之前跑得再快也是跑偏了?对他们的投资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也被浪费了?”平台型公司的成长需要很大的投入,如果最后突然发现技术大方向错了,其构建的解决方案也就失去了意义。

反思之后,周志峰和团队的最终结论是不应该在当时那个时间点投资自然语言处理的平台型公司。

势:看清底层驱动力

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2020年,中国芯片行业迎来井喷。地缘政治上的一些因素明显加快了国内产业的发展。在周志峰看来,这只是天时,供需两侧的地利因素是真正推动中国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的深层原因。

在这一年中,启明创投领投了多起芯片企业的投资,其中壁仞科技和云英谷都是周志峰主导的项目。

谈及为何对云英谷如此看好,周志峰认为还是离不开对供需两侧的观察:云英谷的显示驱动芯片用在智能手机上,而全球7成的智能手机在中国制造,国产芯片理所应当是最佳方案——买方和卖方离得近,沟通成本低、效率高。

另外,中国OLED面板生产商也在崛起。三星、LG等韩国公司早前曾占据95%以上的OLED屏幕市场份额。中国近两年投入了超过600亿美元,扶植国产OLED屏幕产能,份额从6%提升到了21%。

周志峰预测,这个比例未来会越来越大,其背后的驱动芯片也将由国内厂商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

2020年初,云英谷科技完成超2亿元人民币融资,启明创投正是领投方。

当时,云英谷的产品尚未出货。但到同年11月,启明创投参与到公司新一轮融资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了国产OLED屏幕驱动芯片厂商中出货量的绝对第一。

天时地利俱备,在周志峰看来,当前是投资中国的硬科技产业,特别是芯片产业的好时机。因为在这个领域,“人和”是所有优势因素中最为得天独厚的。

“我在硅谷工作的时候,华人群体经常讨论职业天花板,FANNG中华人高管鳞毛凤角。”但在半导体领域,比如世界排名前10名的芯片公司中,华人担任了众多核心角色。

周志峰认为,这让中国在芯片领域积累了人才。他还观察到,近两年芯片行业的华人高级人才回流趋势明显,而过去往往因为年龄、家庭、子女教育等因素倾向于留在硅谷。

“今天中国具备世界最顶尖的人才,这是芯片产业创业和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心:和创业者同频共振

做最亲密的投资人伙伴

对前沿科技创业公司的投资,永远是对人的投资。周志峰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他提到,通常的投资分析,会非常关注公司的销售额、增长率等可量化的运营指标。但判断新兴科技趋势中的创业公司,还要做到和公司创始人在行业和企业发展的认知上同频共振。

周志峰之前在科技公司工作,后来投身大数据领域创业。创业者在团队成长、文化塑造、战略制定、和融资中的痛苦,他都有过体会,这也让他和创业者们接触时有更多的同理心,更容易赢得信任。

加上对行业的深入了解,最优秀的创业者和团队就更容易被发掘出来。

这在投资优必选的过程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当时,启明创投正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寻找目标。和优必选沟通之前,周志峰已经见过了大约40家服务机器人公司。和优必选一接触,他感觉“天线”突然打开了。

在当时,服务机器人并没有进入商业落地阶段,全中国约有100家公司在探索服务机器人。优必选那时和其他公司表面上看起来类似——没有规模化的产品和销售,充满极客精神。

一般而言,大部分投资人在拜访过公司之后不容易产生作出投资决策的笃定感。

但周志峰看到了优必选的不同:首先,在机器人技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运动控制上,优必选明显强于竞品。其次,硬件中最重要的伺服舵机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实现高可靠性、可规模化量产、低成本的方案。

最后,虽然当时公司还没有销售产品,但创始人周剑把公司的成长战略和实现路径,都想得很清楚。在当时见过的40家公司里,他是周志峰所遇到过的对这个行业认知最深的创始人。

于是,启明创投成为了优必选A轮唯一的投资人。再后来,这家公司成为了全球估值最高的服务机器人公司之一。启明创投从中收获的回报不可谓不丰厚。

“这很像是用雷达来探测目标。”周志峰介绍,启明创投强调深挖行业,预判趋势——原则就是要先定位一个大方向,“只有‘雷达’摆在正确的方向上,接收的信号才会足够多。也因此在好‘信号’出来的时候,才能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把它识别出来。

和创业者同频共振还有一点好处:可以确保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最关键的地方给予创业者帮助。

“投资人最重要的是做到只帮忙不添乱。要有自我认知,即可以锦上添花,但没能力雪中送炭。所以一定要给公司留出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不能干扰到它的运营。”

“遇到问题,我们不能给创始团队直接的答案,但我们能够从更熟悉的资本、战略、甚至宏观市场的角度帮助团队形成分析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

这也是他从创业经历中收获的体会,很多创业者因为过往经历和背景的局限,往往欠缺一些管理层面的思维模型。“投资人要当好军师的角色,我们应该提供的是思维框架和参考样本,团队走过完整的思考流程后,拿出一个非常笃定的结论。”

这可能也是最让硬科技创业者们感到舒适的沟通风格。

实际上,在启明创投,“做创始人最亲密的投资人伙伴”几乎是投资团队和所有创始人沟通时的准则和目标。这与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的风格有关。他有在科技大厂和创业公司工作的经历。成为投资人后,会更清楚与创始团队用什么样的方式互动更合适。

21世纪进入第三个十年,周志峰仍然看好硬科技创业的未来。虽然2020年,其中的某些细分行业获得的关注度达到了新高,让部分人开始担心行业过热。但他认为这种过热并不可怕。

他表示,过热有两种:第一种是泡沫;第二种是真正伟大的技术趋势。泡沫破灭后一地鸡毛,什么都没有剩下,没有成长出任何对社会有巨大影响的企业。伟大的技术趋势因为有很高的关注度,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呈现大量资本与创业者涌入、媒体报道频繁等等表征。

他坚信,即使热潮过去,资本降温,中国的硬科技依然会坚定不移地往前走,因为他看到了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坚实根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