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调的福布斯榜中国首富钟睒睒,突然发飙炮轰胡润榜中国首富张一鸣,狠话频频刷屏互联网。
钟睒睒在11月20日交流会上一开始谈到互联网文明,指当某一种文明力量过度时,就是对人类的伤害。他自嘲是互联网小白,是条老狗学不了新把戏,而在互联网文明面前,他感到自己是个需要被矫正的冲突对象。钟睒睒呼吁张一鸣承担起企业文明的规则,规则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公平和公正,互联网文明应该“让强者不孤、让弱者无惧”。
表面上看,钟睒睒这次炮轰目标似乎是张一鸣个人及字节跳动旗下社媒。但如果仔细斟酌,会发现钟睒睒其实是向整个互联网行业发出控诉。
在他眼中,互联网企业是盈利性企业,靠流量来获利,也要对产品承担法律责任。有组织地引流限流,随心所欲地删稿,用金钱奖励流量及谣言,把网络变成一种技术和算法,变成一种玩弄民众智商的游戏,不仅破坏了文明国家的法律体系,也对他个人和企业造成伤害。他的“看不起直播带货的企业家”的评论也引起争议。
钟睒睒之所以对互联网和谣言耿耿于怀,与他个人和农夫山泉早前遭受网络暴力脱不了关系。但抛开他个人经历,趣味低下的短视频以及其他种种“互联网之恶”横行社会带来的毒害,需要所有人检视。
围绕他的直白言论而产生的争论回声,加剧了类似于美式大选的分裂——不仅是工具与价值之辩,而且是激进与保守之辩。就像“贸工技还是技工贸”之争,现在的这种争议也有助于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反思与重塑。
互联网之恶呈现多个面相,既有粗鄙之内容,也有侵犯之算法,更有霸权之统*治。网络游戏曾被视为精神毒品,而今短视频更甚于网游。内涵段子被禁后,抖音在其尸体上吸收了营养,进化成如今的模样。这类平台拉低了人们的心智,让社会粗鄙化。当成年人沉迷于短视频而难以自拔,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如何不沉迷?成年人又有何资格去说教自己的孩子?
如果要将短视频、算法等等视为“先进”,那么试问:你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全身心拥抱这种“先进”吗?如果要为泥沙俱下的所谓“互联网文明”辩护,你鼓励自己的孩子不加辨别去拥抱这个文明吗?
相信每个家长都有明了的答案。这个答案几乎不需要深入思考,而是来自于直觉。连老派的基辛格在他敏锐的观察中,也对算法给出了类似的警言:“西方历史和心理学迄今依然认为,真相与观察者的性格和经历无关。可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改变真相本质的概念。……那些“你喜欢的”东西被优先展示,在线新闻被称为“最适合你的新闻”。两个人使用同一搜索引擎查询同一问题,不一定得到同样的答案。真相的概念被相对化、个人化,失去了普遍性。”
无独有偶,一名曾在哈佛和牛津等名校担任历史学教授、并供职于斯坦福胡佛研究院的资深学者也撰文,称“美国版抖音”所带来的危害要比“危害国家安全”更严重。他先是表示自己是一个几乎不用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软件的老派网民,但在亲身体验了TikTok之后,发现这款APP宛如一种鸦片,尤其是会让年轻人上瘾。他的第二层逻辑,即除了人们本身喜欢图片多过文字,以及TikTok易于操作、“连白痴都会用”外,更是因为TikTok“基于AI的算法”——TikTok会通过搜集用户的数据,定制出个性化的内容给用户。
作为老派的家长,我也希望对这种“先进”进行监管。最新的消息是,澳洲立法要求X、TikTok、脸书和Instagram等平台社交媒体公司禁止16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在国内,快手被处罚。
这是有益的行动。
---------
在任一时代都存在绝命毒师。
短视频成瘾≈大脑内存低下
河森堡
2023/12/09
从我个人经验出发,短视频成瘾会给生活带来全方位的负面影响,人会变笨,变胖,丧失注意力和创造力,而这一切都和大脑内存的降低有关。
在之前的几年中,我的体脂率一直有着周期性变化,低的时候能看到六块清晰的腹肌,高的时候肚子上一层赘肉,后来,我无意中发现,我体脂高的时间段和我狂刷短视频的时间段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一开始我觉得这很容易解释,毕竟,躺在沙发上刷几个小时手机,最起码的运动量都无法保证,当然会胖,但后来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知乎上有位作者,名叫lris Pan,其人曾在哈佛和MIT进修,文笔流畅,见解深刻,几年前她写过一篇关于自律的文章,引用了一些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文中提到一个概念,叫working memory,有老师将之翻译成心理带宽,但我觉得结合上下文,一个更恰当的翻译是大脑内存。
概括来说,大脑内存在日常活动中会起到各种关键作用,如短期记忆,运算推理,收敛注意力,克制冲动等等,在咱们熟悉的中文语境里,若一个人大脑内存低下,那么此人往往会被描述为心态浮躁,意志薄弱。
有个实验是这样的:找两组本科生作为实验对象,让其中一组凭空记忆两位数字,而另一组凭空记忆七位数字,同时给两组被测准备零食,既有相对健康的水果,又有高糖高脂肪的巧克力蛋糕,实验结果显示,被要求记忆七位数字的被试者更倾向于选择蛋糕。学者对此的解释是,七位数的记忆挤占了过多的大脑内存,让人已经无暇顾及健康饮食的问题了。
从这个实验结果推而广之,大脑内存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关于意志的,维持健康生活的意志。
说回短视频成瘾,一个人若是长期沉迷短视频,大脑就会习惯那种几秒接收一次刺激,几十秒切换个主题的意识节奏,注意力被长期分割切碎,大脑内存就会犹如肌肉那样,在用进废退的原则下变得愈发低下,其带来的间接影响就是意志力的羸弱。
回想我之前沉迷短视频时,不仅大量的运动时间被占据了,饮食也因意志羸弱而变得肆无忌惮,坚持锻炼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说我先是脑子被短视频干废了,进而身材和健康也跟着完蛋了。
除了身体健康之外,我的注意力和创造力也明显受损,具体而言,当一个人习惯于“小帅,小美,大壮,佛波勒”的短视频节奏后,此人甚至就连正常电影都看不了了,比如,我前段时间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导演的杰作,说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一群台湾少年的残酷青春,这本是一部在影史中备受赞誉的大师作品,但我完全看不进去,每隔几分钟就得拿出手机刷一会,一部电影竟然分四天才拖拖拉拉地看完,而且因为大脑内存不够,看了后边忘前边,人物关系剧情发展一头雾水,看电影都如此,看书就更别提了。
创造力受损同样明显,一般来说,创意的萌发过程是这样的,你在生活中先是看到各种信息和趣事,然后无意识地记在心里,等过段时间,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和你心里之前记住的某件事产生了联系,于是灵感就来了,但一个人大脑内存低下时,心里根本就记不住什么事,信息流过大脑,犹如溪水淌过竹篮,旧记忆和新现象的联系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这使得我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竟然经常处于无话可说的状态。
至于如何消除短视频成瘾带来的负面影响,我现在也在摸索,若之后有了进展会和大家探讨,当我回顾自己这些年因为短视频成瘾而带来的诸多变化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之前网上看到的一句话。
“一个人只要不沉迷短视频,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就能自动战胜50%的人了。”
结合自身经历,我完全不同意这句话——不是50%,而是80%,真的不能再低了。
来源 | 资本记事(ID:ZiBen-JiShi)
作者 | 汪凝眉
(发稿:丁昕昕 张子鹏 )
---------------------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科记汇,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财经报道先锋,年阅读观看量数亿。关注研究重大财经动态、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发展历程,报道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关键发展节点。内容同步数十家网络平台。欢迎提供报道线索和采访机会。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