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芯片断供、中美“脱钩”威胁下,中国通信企业应避踩这三个“雷”

专家:芯片断供、中美“脱钩”威胁下,中国通信企业应避踩这三个“雷”
2021年08月04日 17:00 中国经营报

文/李丹

2021年是5G商用的第三个年头。

从1G到5G,短短40年间,不少移动设备巨头从“起高楼”“宴宾客”到“楼塌了”,这给了中国企业哪些启示?当前,芯片断供打压不断,假使美国及其盟友对我国“脱钩”,我国通信业将受到怎样的影响?该如何应对?

8月31日,清华五道口“数字中国”企业家课程项目学术顾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高级顾问、中国移动原董事长兼总裁王建宙在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上表示,从产业整体看,我国在移动通信产品的半导体芯片设计方面,已经居于领先水平,唯独手机芯片加工制造方面有待提高。具体到通信企业本身,王建宙表示,摸清企业基因、谨防盲目收购、善用“断臂求生”是通信企业的三大求生之道。

小切口、新赛道:中国企业崛起史

1G时代,移动通信竞技场上还未见中国企业的身影。据王建宙回忆,1G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诞生于欧洲,随后向美国发展。但当时有两个问题待解:一是供应商太少(市场上基本只有摩托罗拉和爱立信两家供应商),二是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

随后,从2G时代开始,中国企业入场竞逐。彼时,运营业方面,中国移动已经成为了全球网络规模最大、用户数量最多、市值最高的电信运营商。与此同时,制造业方面,华为和中兴开始从2G网络设备和手机制造方面切入国内外市场。

“华为当时要进入移动通信市场是很困难的,国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非常高了。”据王建宙介绍,华为最终找到了两个进入点:边际网和软交换。

所谓“边际”指农村和城市交界的地方。王建宙回忆,当时城市的网络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但边际地区仍然比较薄弱,于是华为从边际网开始,使用比城市网路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覆盖率更广的设备,很快便得以切入移动通信市场。

此外,王建宙还介绍道,从2G后期开始,电话交换系统也在向新的软交换系统方向发展。华为于是顺势而为,先是与中国移动建立软交换系统,随后又与国外运营商建立相关系统。“华为的切入点是很智慧的,尤其是他们重视国外市场,从发展中国家开始,从2G开始,逐步扩大产品的占有。”王建宙表示。

与华为面临的难题类似,当另一家中国企业中兴进入移动通信市场时,也面临着“国外品牌占有率很大”的情况,但中兴的切入点又有所不同——通过CDMA。据王建宙介绍,当时,全世界绝大部分厂商生产的是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但中国联通正在筹划建立CDMA全国网,于是乎,中兴顺势切入。

从2G、3G、4G到如今布局火热的5G,中国企业在逐渐走向竞技场中央。王建宙表示,5G时代,中国企业“全面领先”已然成为事实。领先体现在诸多方面:标准制定、技术研发、专利数量、网络规模、用户规模、行业应用等。

以专利数量为例。2020年2月,国际知名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发布了5G专利和标准研究报告《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报告显示,接近1/3的5G专利申报来自中国公司。其中,华为已宣布5G专利族3147个,位列第一;中兴2561个,位列第三。此外,OPPO、CATT、vivo等中国企业均榜上有名。王建宙表示,专利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衡量研发能力的指标。“在5G阶段,中国公司又实现了一种跨越。”

基因、收购、错判:中国通信业需吸取巨头衰败教训

“1G时代,大家发现移动通信太赚钱了,几乎所有的电信设备制造商都从固定通信改做移动通信。”王建宙回忆,从2G时代开始,全球范围内至少有14家能叫上名的移动设备供应商。但行业在发展,设备供应商的数量却在减少。

到如今的5G时代,设备供应商已经从当初的14家锐减到了5家: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三星。其中,前两家为中国企业,后三家分属瑞典、芬兰和韩国。

“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赫赫有名的跨国公司倒下了,而且是短时间内轰然倒下,比如摩托罗拉、朗讯、西门子电讯、诺基亚手机。”这些曾经的巨头为何短时间内倒下?王建宙总结出三种可能性。

第一是企业的基因无法适应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王建宙表示,这是一个企业基因的问题,“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最典型的例子是诺基亚。“历任CEO都知道功能手机要向智能手机演进,公司也探讨了各种操作系统、建立应用商店、从互联网公司大量引进人才,但都无济于事。”在王建宙看来,对于这类企业,需要重新编辑企业基因,“原本的企业基因不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变化”。

第二是盲目收购。在王建宙看来,不可否认的是,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最快的方式,与此同时,通过收购获得技术也是企业取得研发成果最快的途径,“而且收购过程中不需要通过现金、股票来兑换,收购后公司市值还会大幅提升”。

但王建宙也指出,盲目收购同样会带来恶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朗讯。鼎盛时期,著名的贝尔实验室隶属朗讯麾下,实验室曾遍布全球16个国家,自1937年以来产生出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但由于朗讯在短时间内进行了40多次收购,且没有形成协同效应,使得收购行为本身成为企业开始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第三则是公司的不当应对,尤其是大规模裁员和出售优质资产。“按理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个僵尸企业都能存续十几年,这些通讯业巨头为什么说倒就倒?”在王建宙看来,企业往往会为了改变短期的财务状况而做出错误选择,随后,整个企业将面临更加不利的局面:被整体收购甚至破产。

当前,芯片断供打压不断,有不少人担心,假使美国及其盟友对我国“脱钩”,将会对我国通信业造成哪些影响?王建宙表示,尽管资本、政治等因素在企业兴衰的过程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但是我国信息通信业的优势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的,有坚实的基础,这种优势必定能持续。当然,我们要正视我们在制造业方面存在的短板,同时,国际电信业巨头衰落的这三点教训,我们也要引以为鉴。

本期内容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云课堂“在线大讲堂”与《中国经营报》触角学院“解码商业公开课”系列课程合作推出,旨在为宏观经济发展、金融发展、产业创新提供更好的建议。

(编辑:黄玉璐 校对:颜京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