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带给社会的“双刃剑”效应

元宇宙带给社会的“双刃剑”效应
2021年11月29日 12:08 中国经营报

    核心话题

    文/毕舸

    作者为财经评论员

    如果说当下什么概念最火? 那大概就是三个字:元宇宙。

    元宇宙这个概念其实是舶来品。目前,关于元宇宙,比较认可的思想源头是美国数学家、计算机专家弗诺·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说《真名实姓》中,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

    而今年以来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同样来自于国外。“导火索”就是,互联网巨头企业Facebook正式改名为Meta,准备拥抱元宇宙。随后,国内也开始热炒元宇宙,几乎凡是叫得上名字的互联网企业都提出要布局元宇宙,而不少上市企业也宣称自身已有业务与元宇宙概念高度重合,或者即将进军这一前景无限的新兴领域。

    但不少分析人士也指出,元宇宙更多是各种既有技术、概念的集合体,比如包含了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而这些技术有的已经研发及运用多年,如今用元宇宙的新瓶装在了一起。

    元宇宙的尽头也并不令人意外,就是要让人们将更多时间运用于数字化构建的虚拟空间,然而这已经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投射。

    如今,一个普通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白天,我们作为打工人仍然是待在具象化的办公场所,但长达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如编写程序、商务合作都是用各类在线办公工具完成。可以说,在一个虚拟办公空间完成工作所需,挣到养家糊口的钱,成为打工人共同的特征。

    当我们下班回家,用社区团购软件、外卖软件购买由商家提供的制成餐食或者果蔬肉禽,我们无须关注其原材料来自何处,只知道所有的采购都是通过APP一键下单。

    夜幕降临,人们进入休息时间,刷短视频、看直播、看网剧,用社交软件聊天,这一切都来自数字化服务,我们沉浸其中,满足自身的情感、娱乐、社交及其他需求。

    这不就是元宇宙所宣称的未来世界?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升,人们发现线下服务占比会越来越少,大家可能很久都不去一次商场,不在餐馆吃饭或者回家做饭,无须乘坐飞机高铁出差,用在线会议办公就能完成。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外很多企业开启了全员远程办公,这也就意味着,以后可能企业在租用商业办公楼的投入会越来越少,员工不用开车或者乘坐其他交通工具上下班,而是在家里用电脑、手机与企业数字化连接。

    与此相对应的是,人们花在虚拟空间的时间越来越多。中国 互 联 网 络 信 息 中 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均每周上网超30小时,6.5亿网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

    这组数据反映出两个问题:第一,人们对于数字化网络的使用程度在不断加深。第二,三分之二的网民收入不高,因此会有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非数字化空间。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外卖、餐饮、中介、其他服务行业从业者以及工人等体力工作者,主要工作内容都集中于线下,而且工作时长更多,不像白领等脑力工作者对于数字化办公的需求那么高。

    由此可以预料的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价值的提升,相当数量的蓝领职业将逐步缩短工作时长,甚至被更多依赖于技术的新产业所替代。人们上网也就是通过数字化空间完成工作、获取生活娱乐休闲需求的时长将持续增加。

    这也就凸显出元宇宙带给社会的“双刃剑”效应。元宇宙概念的落地及普及,一方面代表着各类数字化新技术的成熟,带给人们更具效率和便利的工作生活方式,满足人们在吃饱穿暖后的多层次精神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在元宇宙所打造的无边无垠的平行空间,人们沉浸其中,每天要花费几个小时乃至更长时间,犹如在上面建立了一个分身,喜怒哀乐也来自于数字服务质量,甚至不用走出自己的房间,就能完成一个月、一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生活。

    以往这被叫做“网瘾”,如今则是元宇宙的高大上概念,人们在上面建立生活空间、社群、更大型的团体、企业乃至“国家”,这会对人类社会既有运作秩序提出挑战,也会让个体的肉体和精神不再高度统一,肉体还需要一个现实空间寄存,但最重要的精神需求都在元宇宙中实现,犹如活在其中,成为数字居民。

    这对于人类是好,是坏? 是造福还是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 一切正如所有的技术诞生,从技术出来的那一刻起,社会已经无从选择,只能在呼啸而进的时代列车上抓好自己的把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