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

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
2022年05月23日 12:05 中国经营报

    成立于2009年的优贝童车,是一家集童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双自主企业,是为数不多的独资投建设计产能200万辆现代化制造工厂的生产型童车企业。

    中国制造正在推动中国品牌崛起。然而,近年来,受疫情、原材料成本暴涨等因素影响,制造业运行压力剧增。在此背景下,童车市场正在经历哪些挑战? 企业如何与挑战共存?“三孩”政策对童车行业的影响如何?又怎样看待中国本土童车品牌出海?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优贝童车创始人、董事长仝立新。

    创新才是出路

    2014年我们决定部署出海计划,先后跟世界500强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全球零售巨头costco、电商大鳄亚马逊达成深度合作,到目前,优贝童车已从国内远销至美国、日韩、欧盟等近80个国家和地区,并自2014年至今稳居美国亚马逊童车品牌推荐榜榜首。

    《中国经营报》:为什么进入童车这个传统行业?

    仝立新:童车行业看起来是一个传统行业,但当时我们做了系统分析,发现国内童车行业品牌力不强,而且当时在国内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有一定短板,产品长期没有什么创新变化,而中国的消费者随着消费观念和认知的提高,对产品的审美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我们进入这个行业进行创新提供了机会。

    2009年创立优贝童车品牌,当时借着电商兴起的东风,线上渠道迅速铺开,这帮我们拿到了打入童车市场的第一块敲门砖。后来,由于假冒伪劣等问题,电商平台受到冲击,而当时我们又把线下做了起来,从线上到线下的时间点无缝对接,这一步又踏对了。之后,我们研究发现中国新生儿的生育率处于下行弯道,一定时间内中国的新生儿会越来越少,这有可能影响国内童车市场的总量变化,2014年我们决定部署出海计划,先后跟世界500强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全球零售巨头Costco、电商大鳄亚马逊达成深度合作,到目前,优贝童车已从国内远销至美国、日韩、欧盟等近80个国家和地区,并自2014年至今稳居美国亚马逊童车品牌推荐榜榜首。从线上到线下,从国内市场到布局国际市场,这些年我们脚踏实地,踩准了每个重要节点。

    《中国经营报》:为何选择独资建厂这种重模式?

    仝立新:北京是总部,主要负责研发、营销等业务,有80多人。我们独资投建的设计产能200万辆的现代化制造工厂在天津,将近400人。其实,最早没有计划自己生产,而是想找一些外贸企业代工,但是后来发现,代工厂属于外向型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过分追求效率,品质观念跟我们品牌高端定位的品质理念差距较远,代工厂老板经常跟我们品控人员在生产线产生冲突,说我们的要求太严格。为了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在尝试了代工、合资生产后,最后决定独资建厂Made inChina,以品牌为核心的产品都由自己生产。

    挑战与增长驱动力

    我们的研发不会盲目地投入,为变而变,而是根据消费者体验上的痛点和需求,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升级,打造能感受出来的差异化。

    《中国经营报》:国内新生儿出生率下降给童车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仝立新:虽然新生儿出生率在走低,但不一定会让童车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大幅度缩水。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中产阶层,同时城镇化发展在加速。城镇化过程中会带动人口流动,人群会更加集中,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人口虹吸效应特别强,吸引年轻人向这些地方聚集,孩子也会生在这里。而这些年轻人眼界开阔,收入相对更高,对孩子的需求会更加重视,对孩童相关产品的品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将推动童车细分市场更加精准。

    我们还注意到,更多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户外活动,中国“双减”政策等因素也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课外活动时间,这也将促进童车市场的提升。

    另外,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目前我国对童车安规的标准还比较滞后,但按照高标准生产出的产品在行业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中具备优势。未来,国内对童车安规、低碳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企业生产成本随之会逐渐增高,到那个时候,我们这种从一开始就按照国际高标准生产的企业,有品牌力、有社会责任感、考虑消费者真实需求的企业,会更受欢迎,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

    《中国经营报》:怎样看待三孩政策对国内童车市场的影响?

    仝立新:尽管我们没有看到权威的统计数据,但我想这项政策一定会促使更多家庭考虑生育第三胎。总体来看,它是童车市场的利好因素。当然,多孩家庭的消费观念也呈现一些新特点。比如说,以前的家长首先会从经济条件考虑购买的产品,就像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经历的那样,一件玩具可能是哥哥姐姐先用,然后弟弟妹妹接着用。现在的家长则更多会考虑产品质量、安全性等问题。同时,我们也在不断调研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中国经营报》:你对国内童车市场产品同质化导致的价格战现象怎么看?

    仝立新:价格战的根本原因是产品的同质化。在品牌力和产品力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形下,面对有限的市场容量,价格战就是必然选择。恶性的价格战对行业和消费者的影响都是弊大于利,一味低价只会降低质量,扼杀创新。

    我们从不打价格战,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打造差异化,我们的产品也许消费者没有一眼就能看到差异,但从体验感上可以很明显感觉出来。比如我们产品里面用的中轴,这个东西外面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但小朋友骑上后很轻松,不费力。我们的研发不会盲目地投入,为变而变,而是根据消费者体验上的痛点和需求,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升级,打造能感受出来的差异化。

    《中国经营报》:对童车智能化有哪些思考?

    仝立新:我们不盲目去做智能化,要看对消费者有没有价值,如果有价值,该用智能就得用智能,如果没有价值,这个钱就是白花的,消费者也不明白。我们曾经做了一个智能车铃,因为当时发现小朋友骑车的时候有可能手忙脚乱,要看路,要刹车,还要脚蹬,甚至还要去按车铃,但是他精力不够,应付不来。智能车铃做出来后得了一个红点奖。为什么叫智能车铃呢? 这个车铃有两个挡,一挡跟正常的车铃一样,是个电子车铃,一按就响,另外一挡它会自动发射信号,然后接收信号,去判断骑行者前面有没有障碍物,如果发现有障碍物,车速会自动下降。我认为,类似这些智能是有意义的。

    中国童车品牌已经具备出海条件

    在整个童车产业链中,国外品牌有两强两弱,强项是产品设计和销售渠道,但生产制造的管控能力、品质的把控能力是他们的弱项,而这反而是中国品牌的强项,而且支撑中国品牌产品迭代速度快的优势更加凸显。

    《中国经营报》:疫情对童车市场带来了哪些影响?

    仝立新:首先是生产。2020年以来,生产端受到一定影响。因为疫情防控,部分供应链出现断供,产品缺一个零件就组装不起来,样品拿不到,研发进度就会受到影响。另外,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叠加,铝合金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海运费暴涨,企业运行成本压力增加。而国际业务受海运费暴涨的影响节奏放缓,比如运向美国的海运费从原来1700多美元涨到两万多美元,有些运费已经超过货值,造成我们去年下半年产品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不过,也有一些积极影响,封控期间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在家里陪孩子,园区内的户外活动增加,在此带动下童车需求会出现阶段性上升。

    《中国经营报》:与中国航天合作有哪些考量?

    仝立新:航天是中国的一张名片,优贝与中国航天合作,是希望做出专业的、有文化、有精神内涵的产品,而不是花里胡哨、花拳绣腿的东西。优贝有很多产品都有航天情结,比如太空1号、星际飞车等,我们希望产品从材料使用、外形设计等环节有更多航天元素。更重要的是,我们很认同航天IP,一方面体现在产品元素上,另一方面,我们都是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这一年国潮,我们希望成为其中一部分,得到国内消费者认可的同时,把中国品牌带向国际市场。

    《中国经营报》:在国际市场上,来自中国的童车品牌不多,你对此怎么看?

    仝立新:长期以来,中国主要是做代工,品牌、渠道都在外国企业手里,中国本土童车品牌想走出去,要看有没有能力和机会,并且能把握住这个机会。而现在,中国企业已经具备这些条件。

    首先中国制造给本土品牌提供了长期红利。在整个童车产业链中,国外品牌有两强两弱,强项是产品设计和销售渠道,但生产制造的管控能力、品质的把控能力是他们的弱项,而这反而是中国品牌的强项,而且支撑中国品牌产品迭代速度快的优势更加凸显。

    其实很多国际品牌的生产制造环节都在中国,而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是被他们垄断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渗透,跨境电商平台可能会让一批中国品牌兴起,因为电商平台避开了传统渠道的扶持当地企业深耕的特点,现在一些海外电商已经开始接受中国原创、中国品牌。相信随着品牌意识的强化,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另外,中国人才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中国的工厂、劳动力比较多,是优势,但现在像北京、上海等这些城市的大学里有很多包括工业设计在内的新兴专业,随着人才的培养和壮大,本土的设计能力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很多中国产品的外观设计在国际上拿到了大奖。比如优贝的产品设计是由我们自己组建的团队专门负责,包括产品的结构工程、外观工程、装饰、平面设计、营销设计,都是全球化视角。公司能够把人才和资源优势有效利用起来,产品从国内推广到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这一步,也是在中国发展的大背景下才有能力做成的事。

    《中国经营报》:下一步,在国内外童车市场,有何重点计划和部署?

    仝立新:公司成立至今已有十多年,现状和发展态势都不错,但包括中国市场在内,我们的市占率还远未达到预期,希望未来五年之内实现年销量五百万辆的目标。我们上半年主要是加大内销市场的品牌宣传和终端运营,扩大我们全国的专卖店覆盖范围,我们在租金和人员成本较高的北京、成都等城市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到全国。国际市场方面,我们会在跨境电商和大渠道大品牌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上做更多尝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