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处于愿景研究阶段 2025年左右开启标准化

6G处于愿景研究阶段 2025年左右开启标准化
2022年08月13日 05:12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谭伦 哈尔滨报道

5G应用生态尚在有序推进之际,探讨6G是否为时过早?对技术本身向来冷感的消费市场也许认同为时尚早的观点,但流量无法撒谎,对“元宇宙”概念的热捧与追逐,显示出前沿科技舆论热点背后的真相。而元宇宙恰恰将建立在6G技术基础之上,无疑已成为产学研各界的共识。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2021年举行的第一届全球6G技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曾直言,元宇宙需要6G。而在近期举行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爱立信中国首席技术官彭俊江也表示,6G将成为连接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桥梁,而这个建立在VR/AR基础上的虚拟世界,显然正是指元宇宙。

据我国IMT-2030(6G)推进组发布的6G白皮书显示,未来6G业务将呈现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发展趋势,形成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全域覆盖等八大业务应用,而元宇宙正是其中的应用场景代表。

在此背景下,发展元宇宙产业的关键,也再度落于6G本身。在8月9日开幕的2022世界5G大会上,邬贺铨指出,当前,6G处于早期愿景研究阶段,全球相关组织正在积极讨论6G的愿景需求,并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而6G将全面支撑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联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

“当前研究6G,和十年前研究5G相比,形势更严峻,供应链市场遭遇国际国内标准化小圈子的风险,但我们还是要坚持6G的标准化,本着开放合作的理念,以更大的精力开展6G技术与未来产业的国际合作,加大创新力度,为人类社会贡献无愧于时代的6G标准应用。”邬贺铨强调。

两大标志性变革

提及6G的面貌,更高的带宽与速率似乎仍是公众最为直接的认知,但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指出,由于需要支持元宇宙涉及的数字孪生、万物互联技术,更广更精细化的网络覆盖将会是6G与5G最为明显的分野之一。

“目前全球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只覆盖了陆地表面的20%、地球总面积的6%,因此,未来通过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应用卫星对海洋、森林、沙漠、偏远地区进行覆盖,实现星地融合的全球广域覆盖,将是6G的一大标志性变革。”陈山枝表示。

同时,由于需要支撑小覆盖、沉浸式元宇宙的体验,陈山枝认为,6G需要使用到包括超维度天线、太赫兹、毫米波,新的编码及内生智能与安全技术。“这意味着将来可能要以用户为中心接入6G架构。”陈山枝表示,这将是6G带来的另一项巨大变革。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6G首席科学家王俊则表示,6G将不仅是能力的升级,还将进一步发展超越通信的能力,在5G三大应用场景基础上,扩展人工智能和通信感知两大应用场景,将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AI能力,通过AR/VR等沉浸式体验传递给用户。

而对于备受关注的6G网络架构,中国移动技术部总经理王晓云介绍称,5G甚至将来的6G是移动信息服务时代,单一性的网络和业务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通信需求,因此需要平台化的网络和定制化的业务提供信息服务。

王晓云表示,移动通信系统吸纳多种先进技术在变革中演进。总体来看,集中化、云化、服务化将是移动网络架构变革的三大主线。“移动通信系统架构的演变从1G到4G是增量式演进,而5G是颠覆式变革,而6G将会基于5G进一步发生演进。”王晓云称。

此外,业界目前对于6G的推进时间表基本已有共识。据陈山枝介绍,按照移动通信代际的演进规律,目前6G处于前沿技术研究阶段,预计到2025年左右开始标准化,到2030年则会形成固定标准。

6G之路将充满挑战

广域和精准覆盖带来的变革性能,注定将使6G成为元宇宙的技术底座。但每代通信标准的变革性演进都未如想象般轻松。在业界看来,未来中国的6G之路,也同样充满挑战。

首先是大国间的激烈竞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在本次大会上表示,6G作为国之重器,也是大国博弈主战场,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如美国提出了弹性与智能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计划;而欧盟则启动了6G旗舰研究项目Hexa-X;日本致力实现2025年完成6G基础技术,2030年商用的目标;韩国则计划成为全球首个6G商用的国家。

其次,6G自身面临基础理论的突破。“在以前发展1G到5G的过程当中,通信技术倚赖的是香农信息论,但现在正面临性能极限,因此迫切需要变革,寻找到新的技术创新点作为引领。”张平表示,我国在通信基础核心技术领域是比较薄弱的,而发展6G需要、并疏通这一关键堵点,在一些关键技术器件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陈山枝也提出,6G技术的挑战更多来自技术本身的提升。以多址接入技术为例,未来星地融合后,万物互联需要支持每平方米10个以上终端的巨量泛在连接场景以及空天地融合场景。因此,6G需要有一个灵活的接入方式,以容纳更多的用户接入,这将对通信信号的多址接入带来巨大挑战。

此外,张平认为,6G面临与5G同样的困境——缺乏“杀手级”应用与完备的开源生态,这将成为我国未来在推动6G发展过程中的两大产业阻力。

“我们要清醒看到,6G的技术面临需求不缺、瓶颈受限、生态滞后等挑战。”邬贺铨补充强调,准确预测2030年至2040年移动通讯需求的难度不亚于对新技术的探讨。“需求不是越高越好,不能只是服务于小众市场,没有大众刚需支撑不了。”邬贺铨指出。

疏通“堵点”是关键

如何走好6G发展之路,业界也在本次大会上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其中,邬贺铨认为,标准的统一是6G发展及演进的前提,但在当前逆全球化背景下,大国间的各自为战为全球6G标准化增添了难度。

好消息是,据张平介绍,目前中国成立了IMT-2030(6G)推进组,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并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等,这将使得中国在6G标准制定方面获得更好的推进。

而在网络侧,张平认为,6G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网络基础设施的部署;同时做好内生智能的新型空口及网络架构,实现云边端协同部署;此外,做好算力感知网络部署,在通信、计算、存储为一体的信息系统、算力资源的统一建模度量、统一管控、智能化调度方面进行创新。

张平进一步指出,要重视以智、简为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的核心理念,这不仅对短期内的高端芯片“卡脖子”难题有帮助,也可以在长期实现理论原始创新和新模式生态的构建,赋能移动通信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王晓云表示,中国移动已经在对6G网络架构演进进行创新研究,并提出了独到性的三体、四层、五面的6G架构总体设计。

王晓云认为,架构是5G最重要的标志性创新,同时也是6G的基石。随着通信网络代际演进,服务架构也会逐步向新架构不断演进深化。

最后,张平表示,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的路线,才能在6G演进中解决存在的诸多“堵点”,同时,以政府加市场双轮驱动的模式,构建新型举国机制,建立广泛的科技联盟,重塑突破“堵点”的国际环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