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RISC-V产业链快速成长

中国RISC-V产业链快速成长
2022年12月03日 04:06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李玉洋 上海报道

“从现在市场上看,包括蓝牙、WiFi等之类的无线连接芯片已经是RISC-V(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了,所以我觉得这块(RISC-V)已经实现完全的落地。”11月30日,珠海昇生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CEO阳昕在第二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上表示,采用RISC-V架构的无线连接芯片已经量产,由于生态较为封闭,估测在整个珠三角产业链这样的芯片有上千万颗甚至上亿颗。

电子创新网CEO张国斌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作为一种新兴的精简指令集架构,RISC-V相较于X86和Arm,最大的特点是完全开源没有授权限制,加上自身架构精简、模块化、可扩展等优势,诞生以来便迅速在市场中生根发芽。

业界普遍认为,RISC-V的主赛道将在AIoT(智能物联网)市场。但实际上,RISC-V的应用远不止这些。“RISC-V和DSP(数字信号处理)的结合,在技术应用上非常好,我认为在工业控制芯片这块也有比较大的应用场景;边缘计算这块因为它的生态并没有成型,操作系统等其实还没有形成一个业界统一标准,这里更依赖各家芯片厂商以及应用厂商的算法集的积累。”阳昕认为,相对而言,未来RISC-V在工业控制芯片和边缘计算芯片这两个应用领域会更快落地。

RISC-V国际基金会CEO Calista Redmond则表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RISC-V在数据中心、HPC、嵌入式物联网汽车芯片、手机和移动通信等行业都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潜力。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地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和机遇。”

量产出货尤为重要

据了解,2018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在全国率先旗帜鲜明地出台相关RISC-V扶持政策,当年9月,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推荐芯原股份作为首任理事长单位,牵头建立中国RISC-V产业联盟,当时在短短10天内,包括紫光展锐、华大九天、华米科技、北京君正等50多家公司,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成都电子科大、东南大学、中科大等近10家重点大学,华芯投资上海分公司和上海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加入“中国RISC-V产业联盟”。当年10月,“中国RISC-V产业联盟”宣告正式成立。

“2018年7月,RISC-V开始在中国推动。虽然当时产业界已经提出芯片自主的方向,尤其对CPU(中央处理器)类,但中国企业在RISC-V方面相比印度、俄罗斯、欧盟的反应都偏慢。”中国RISC-V产业联盟理事长,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认为,究其原因在于此前CPU架构的发展,大多由某个企业或者某国政府部门支持多年、耗资较大,突然面对一个开源架构,大多数人刚开始可能会有所犹豫——到底RISC-V能不能发展起来?

消除这个顾虑,需从了解RISC-V开始。指令集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石,传统的复杂指令集架构在面对目前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不太适应,RISC-V作为一个全球开放的、先进的精简指令集将大有希望。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奕武表示,RISC-V具有精简、低功耗、模块化、可扩展等技术优势,近几年来RISC-V生态体系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成为半导体产业以及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应用领域的重要创新焦点。

据外媒报道,今年7月Calista Redmond就曾对外宣布RISC-V架构的芯片出货量达到了100亿颗,中国企业可能贡献了其中的50%。“RISC-V有望成为继X86和Arm架构之后新的技术转折,为我国掌握芯片产业的发展主动权提供机遇。”郭奕武指出,从2015年全球RISC-V基金会成立至今,成员数量持续增加至超3100家,包括谷歌、华为、英伟达、高通、三星、IBM等全球一线厂商均在会员行列,这些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的话语权,对于RISC-V推广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而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投入到RISC-V生态建设中。郭奕武表示,四年来,“中国RISC-V产业联盟”已有150多家会员单位,对于逐渐形成贯穿IP核芯片、软件、系统、应用等环节的RISC-V生态链起到良好作用。

据戴伟民介绍,去年的首届滴水湖论坛期间论坛官方推荐了10款芯片,截至2022年10月已有两家公司的出货总量超过百万颗,多家公司已有超万颗或十万颗的出货量,其中较多应用于消费类市场。“目前,国内芯片公司推出的RISC-V产品种类繁多,对这些产品而言,量产出货尤为重要,不能只停留在项目层面。”他强调。

RISC-V的进阶之路

戴伟民指出,由于车规级芯片认证周期较长,部分公司距离大量出货还需一定时间。就车用芯片而言,哪些车用RISC-V芯片最先得到大批量应用?

对此,芯来科技(武汉)有限公司CEO彭剑英表示,汽车里有不同的芯片,不是所有芯片都要通过车规级标准测试,比如娱乐系统,目前还没有任何车规要求,基本上是以消费类芯片用在车上。现在看到很大一类是智能座舱。

彭剑英认为,目前很多的智能座舱越来越像智能手机,业界认为智能座舱对于国内企业是巨大的挑战,“因为高通进来了,高通的整个平台、整个生态,对于新进入或者想现在切入去做智能座舱的半导体公司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我觉得反而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后,有一些新的领域比如车载以太网、自动驾驶或者辅助驾驶、雷达这些细分领域还有很多机会。”彭剑英说,这其实和生态、软件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汽车行业有一个“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比如智能座舱有很多App,基本是安卓生态,致使高通在该领域有很强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高通有上千人的团队做了很多年的软件积累,对于一家创业公司,特别是国内的公司,想要切进去非常不容易。”彭剑英表示,像大算力、智能驾驶、辅助驾驶的软件生态不是统一的,在车载以太网、网联等新应用领域,由于生态没有那么强,所以这对于RISC-V来说是有机会的。

不只是车用芯片,RISC-V在服务器领域也有市场空间。据投资机构ARK invest预测,到2030年,Arm和RISC-V可能成为新的处理器标准,在云业务领域取代英特尔X86架构,Arm+RISC-V的组合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将从2020年的零,增加至2030年的71%。

不过,RISC-V蚕食现有主要市场的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北京嘉楠捷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汤炜伟表示,一个新架构想渗透到一个原来的市场里面去,往往都是“从低向高”渗透的,但这个路线不适合RISC-V。

“Arm是从C端向B端渗透到X86市场的,server(服务器)最终使用者是B端,而PC(个人电脑)最终使用者是C端,C端的一个特点是软件需求非常多、非常完备、使用非常友好,才能够得到广泛认可,体验足够好。”汤炜伟认为,RISC-V会优先渗透server而不是PC,由于server所使用的软件偏少,只要能在两三种软件取得优势,就能打出一定市场空间。

RISC-V在高性能应用领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有很多,汤炜伟认为安全可控是首要的,“Arm、X86架构集中于少数供应商手里,这对于下游客户来说是一种供应链风险。如果哪天Arm碰到了危机,那么使用该架构的用户怎么办?

对此,阳昕也认为安全可控很重要。“Arm之所以可以在server上占有一席之地,和它在手机端的高占有率是有关系的,因为手机最终还是要和数据中心连起来。RISC-V在AR(增强现实)这块做起来,也需要有自己的云端。两者连接,才是自主可控的。”阳昕表示,抛掉供应链、地缘政治等因素,安全可控是产业本身的需要,要把RISC-V产业做起来,云端、终端这两端要同时发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