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替代供应链”?有点想法,但是不多

“亚洲替代供应链”?有点想法,但是不多
2023年03月22日 16:52 中国经营报

近期,《经济学人》杂志提出了一个新词——Altasia,该构想认为,从日本北部的北海道,经过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东盟国家到孟加拉国,并一直延伸到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这一新月形地带将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亚洲替代供应链”。

为此,《经济学人》还提出了一系列支撑论据,比如相关国家和地区累计对美出口额与中国不相上下,劳动力资源近乎相等,且其中很多都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国等。

长期以来,外界一直试图寻找一个能够取代中国制造地位的国家,但却最终无果,于是风口一转,打起了联合竞争的主意。这些论据乍一看有点道理,但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整个构想依然只是天方夜谭。本文将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展开分析:

1.为什么说“亚洲替代供应链”的构想站不住脚?

2.中国制造业是否面临产业转移和被替代的危机?

3.舆论背后,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什么?

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加法题

搅拌、调和、烘干、切割、组装……制作一支小小的铅笔,中间就需要30余道工序的紧密配合。那么,换成是精密的电子元器件设备呢?

这正是“亚洲替代供应链”忽略掉的一个最关键问题:中国并不是一个松散的多产业集合体,我们有着无数条紧密协作的产业链,能够在成熟的产业配套和统一的管理下高效运转。这种由第三方国家主导、跨多个国家和地区“拼凑”成的联合体,没有足够的配合度,很难对中国形成威胁。

除了覆盖率与协作效率,中国制造业还有着相互渗透、交叉支撑的能力。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康佳集团的原有优势业务是消费类电子,通过将该领域的技术优势、生产规模和渠道能力外溢,顺利切入到了半导体、新能源科技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对这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也反哺了自身消费电子业务的发展。

此外,这一构想对象本身的意愿度,也是一个未知数。几千年前,中国便有了“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放至今天也是如此: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6日,中国已经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家组织签署200余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多个地区。

“一带一路”的建设,为各参与方实现产业对接和优势互补提供了现实需要和重大机遇。比起“亚洲替代供应链”的假想,由中国主导建立的高质量互利共赢合作关系,显然更具凝聚力。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

既然构想很难实现,为何类似论调却总能在国内外引发密切关注?

过去几年里,国内部分制造产业出现了向东南亚转移的情况,例如近期传得沸沸扬扬的苹果供应链将迁移到印度的新闻,就是其中一个缩影。这一表象误导了很多人,包括引发了国内部分媒体的恐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制造业将被替代的论调。

我们真的会被取代吗?相信随着ChatGPT的火爆,很多人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其实仔细想想,当AI可以取代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劳动,人类必然就能腾出更多时间去做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事情,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放到产业链上,道理也一样。目前迁移出去的,基本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代工厂,而留下的则是具有高附加值的供应链上游产业,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同时,随着智能化、数字化、规模化的整体升级,我国制造业正在不断降本增效,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安徽康佳是全国99个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之一,在这里,代表康佳尖端科技研发能力的产品不断下线,走出国门,走进千家万户。康佳集团聚焦“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产业主线,像安徽康佳这样的园区已在全国遍地开花,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壮大,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向中高端跃升。

过去的一年里,康佳彩电产品登陆电视王国日本,白电厨电产品跟随中欧班列号远销欧洲……这些由中国自主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的高科技产品,彻底摆脱了世界工厂、低价倾销的标签,让“中国智造”在全球化市场中大放异彩。

产业的背后,是核心技术的竞争

中低端生产环节的外迁,正好顺应了我国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但高端产业链一旦外流,势必会对中国制造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也是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东西。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强调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安全性,原因就在此。只有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基础,将具有高附加值的供应链上游产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减少高端制造业“回流”和中低端制造业“分流”的双重影响。

与此同时,在尖端核心技术领域,我们还要加快突破封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的产业化。例如,在半导体光电MLED技术领域,康佳在突破巨量转移等核心技术,并率先迈入产业化阶段之后,有力地发挥了头部企业的“链主”作用,积极协同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让我国显示技术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6%,创下130个月以来的新高;同时,制造业投资前两个月也保持了8.1%的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达16.2%。这些数据为未来经济的增长开下了好头,也反映出了当下市场对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信心。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未来,技术上的封锁将不再是偶然事件,类似的“舆论战”也将会时不时地发生。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全力打造具备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为建设制造强国筑起一道可靠的安全屏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