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研发拼“内功”美妆行业整“妆”再出发

加码研发拼“内功”美妆行业整“妆”再出发
2023年03月27日 12:05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许礼清北京报道

    万物逢春,美妆行业的新征程已经启程。

    近日,各个美妆品牌在陆续交出成绩单之后,纷纷紧锣密鼓地开启全新的战略布局和改革。《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多家美妆企业了解到,提高品质、优化体验等方面成为品牌方们接下来的发力点。“我们跟踪最新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观察到当下消费者需求变化呈现为品质化、中高端化、优体验。”提及当下消费者需求变化时,珀莱雅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

    记者了解到,品牌方们都对2023年的美妆市场抱有期待。而消费复苏、消费升级无疑会给行业带来利好,尤其是在国潮背景下,通过网络大主播的流量加持,本土美妆品牌发展迅速。不过,随着国际品牌的不断深入布局,新品牌的不断涌现,行业竞争也在日益加剧。

    上海悦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云虎表示,当下,消费者需求已经发生变化,梳理国际品牌的业绩和过往发展路径,可以看到,美妆不能一味地去打“价格战”,而走向中高端的底层逻辑还是品质。同时,美妆品牌尤其是现阶段的本土品牌,一定不要走进流量“陷阱”。

    “卷营销”转变为“卷研发”“卷功效”

    从现阶段美妆企业的动作来看,“研发”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较前三年,今年的化妆品市场更加活跃。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零售数据,1—2月化妆品的零售总额为656亿元,同比增长3.8%,这也是继去年7月之后首次的正增长。在新的消费环境中,美妆行业的发展展现出了新的趋势和变化。

    “从产品、供应链和消费者洞察三个方面来看未来国内美妆发展趋势,可以观察到国货品牌从‘卷营销’转变为‘卷研发’‘卷功效’的趋势。具体而言,国货品牌正在加码研发投入,通过知识产权、研发团队、创新成果等,打造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产品;也在构建更敏捷的供应链,帮助企业提前预测并有效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系统性冲击;同时,相比国际品牌,国货品牌拥有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洞察。”珀莱雅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货美妆正是靠着大规模营销占领消费者心智,而从现阶段美妆企业的动作来看,“研发”越来越受到关注。

    记者从珀莱雅处获悉,在品质化消费趋势下,珀莱雅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其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2.33%,母公司半年度研发费用率为4.69%(2021年同期为3.76%),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为2.41%、研发费用为9537万元。

    这在另一家国货品牌贝泰妮身上也有所表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2023年,耗资近5亿元的贝泰妮新中央工厂已于今年3月13日正式竣工投产。不仅将大大提升集团供应链效率,降低对于部分供应商和生产商的依赖,完善供应链内部闭环,也能响应国家绿色减排的发展理念。

    对于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从业者的感触或许最为深刻。上海家化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妆消费者的理念、行为变化,消费渠道变化以及细分、个性需求的变化,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而“卷研发”的另一个原因,或许与细分赛道的高速发展不无关系。将视线聚焦到产品的细分赛道上可以发现,功效护肤赛道或许将成为品牌方角逐的竞技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功效性护肤品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250亿元。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国产新品牌、老品牌,国外大牌都纷纷来“抢食”功效护肤赛道。早期的主角多是薇姿、雅漾等国际大牌,近几年薇诺娜成为新晋品牌,“国产玻尿酸第一股”华熙生物已推出多个功能性护肤品牌,同为玻尿酸大厂的福瑞达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颐莲、瑷尔博士等功效型护肤品牌。

    对此,逸仙电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功效护肤等细分领域势头正猛。而护肤品类的发展也更考验企业的研发能力、品牌建设能力、渠道能力。在过去这一年,化妆品行业加速进入品牌精耕、聚焦质量的时代,近两年间国货美妆品牌对研发的重视肉眼可见地在上升,行业进入比拼“内功”的新阶段。

    多样的品牌逻辑

    在品牌战略上,不同的美妆企业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记者发现,在企业不约而同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在品牌战略上,不同的美妆企业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集中推行大单品战略,也有的选择多品牌发展。

    就大单品战略,回顾过往几年,有太多耳熟能详的产品成为了某一功效或者品类的代名词,例如雅诗兰黛小棕瓶、娇韵诗双抗精华等产品,充分展现了大单品的强劲势能。

    这在国货品牌也有所体现。据了解,珀莱雅自2020年启动大单品战略以来,相继打造了红宝石精华、双抗精华等大单品。这一战略也让珀莱雅的成绩表现亮眼。近日,珀莱雅发布2023年1—2月主要经营数据。经初步核算,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左右;净利润0.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3%左右。

    对于大单品战略,白云虎认为,“传统的美妆消费习惯是有连带性的,比如水乳或者眼妆部分的成套使用。但现在线上销售成为主阵地,尤其是主播在有限的时间内介绍产品时,使用单品的效率更高,同时价格比套装礼盒更低,更能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企业做大单品一定不是完全独立的,而它是在某个系列中具有领导作用,同时其他产品也不错,能够以点带面,比如从精华,逐步拓展至眼霜、面霜、面膜、水乳品类。此外,大单品需要科研创新去支撑,比如雅诗兰黛小棕瓶等都是通过技术研发创新不断升级迭代。”白云虎表示。

    行业人士高先生告诉记者,一个有潜质的大单品应该具备三大特点。首先是独特性,即产品具有独特的功效、配方或设计,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其次是可复制性,即产品的制作工艺和原材料可以被稳定地复制,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和一致性。最后是品牌本身已经在市场上建立了一定的声誉和信誉,消费者对品牌有一定的认知和信任。

    而除了坚守大单品战略,也有企业选择多品牌发展。贝泰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贝泰妮集团将持续挖掘深厚的品牌积淀,拓展多品牌发展的无限可能。”

    同样走多品牌战略的逸仙电商则是彩妆+护肤品业务。从逸仙电商的商业版图来看,除了彩妆品牌完美日记等,还收购DR.WU达尔肤、EVE LOM和Galénic法国科兰黎等护肤品牌。从业绩上来看,2022全年护肤业务实现营收增至12.4亿元,增长44.8%,占总营收比例上升至33.5%。

    逸仙电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逸仙电商来说,护肤和彩妆是同样重要的业务,在彩妆及护肤的大众、中端、高端,公司都希望有品牌相应的布局,从而服务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提供给他们更立体化的变美方案。

    实际上,多品牌并行发展的战略,也有一定的底层逻辑。产业经济投资专家、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告诉记者,当前国货美妆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很大程度上靠营销驱动,对比国际品牌,本土品牌还处于比较初步的发展阶段,市场产品品类尚不丰富,市场热度、认知度有待进一步培育,核心硬核技术缺乏。未来,需要培育本土新锐品牌,提高本土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出海能力。

    快功夫与慢功夫

    在经过流量助推、营销活动等快功夫之后,美妆行业正在慢下来。

    实际上,回顾近年来的美妆行业,本土品牌快速崛起的重要一点就是电商平台的助推,尤其是直播带货、超级主播带来的流量加持。

    不过,白云虎告诉记者,流量能带来销量,但品牌不能过于依赖渠道营销。种草、直播带货、低价引流、打造爆款等是过往美妆行业的一贯做法,可流量能够转变成多少“留量”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品牌的建立不是仅靠一时的低价去实现,而是需要围绕产品和技术下慢功夫。

    显然,在经过流量助推、营销活动等快功夫之后,美妆行业正在慢下来,不是放弃营销彻底转变,而是兼顾营销与研发、服务等。

    这种慢最直观的体现就使企业不断地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到美妆行业的发展当中,或是利用高新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或是通过数字化运营,做好消费者维护。

    记者注意到,上海家化在去年9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首次亮相了AI定制化、AGEs荧光扫描探针、微流控、胶囊频射仪等前沿科技设备。

    上海家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开发了3D皮肤断层成像扫描仪,可通过对皮肤各层结构的三维重建,反映从表皮到真皮结构的形态变化,实现实时、高分辨、无创的检测。在智能护肤领域,上海家化亦进行了大胆尝试——胶囊射频仪。”

    也有企业通过数字化增强消费者黏性。贝泰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构筑的私域流量池(包含私域与公域结合)包括旗下王牌薇诺娜基于微信小程序搭建的“专柜服务平台”和“小程序商城”、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社群和线下导购等。

    对于上述情形,白云虎认为,做品牌需要的是打磨好产品,建立自己的主阵地,反复接触用户,与用户深度沟通,建立黏性。尤其是本土美妆品牌需要时间去沉淀,去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在优化用户体验过程中,要用数字化的方式去挖掘,比如以AI人工智能、Block Chain区块链和XR虚实交互等为底层技术的加持下,将线下渠道的场景,以数字孪生复刻的方式实现线上重塑,可以为消费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3D空间感体验和互动。”白云虎表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