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商学教育如何赋能产业链创新

赵晶:商学教育如何赋能产业链创新
2024年06月24日 16:05 中国经营报

    文/赵建琳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学教育如何能够有效地赋能产业链的合作与创新,已经成为一个紧迫且现实的议题,这一议题不仅关乎商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更直接触及产业链合作创新的核心需求。

    6月12日—13日,在《商学院》创办20周年之际,《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和中经传媒智库主办了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系列论坛之“中国商业20年跃迁与创变引领新商业文明”论坛。在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赵晶发表了题为《商学教育赋能产业链创新》的主旨演讲。

    赵晶强调,中国作为全球拥有联合国全部产业分类的国家,其产业体系的完备性在全球独树一帜。然而,当前中国产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于基础能力尚显薄弱,尤其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支撑不足,这也正是常说的“卡脖子”问题。

    “事实上,当下的商业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更多地体现在产业层面,甚至是整个产业生态的竞争。”赵晶如是说。

    她进一步指出,尽管核心技术领域,如自主计算、工业设计等看似与商学院的研究并无直接联系,但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中国产业生态系统的问题远不止于技术层面,许多隐藏在技术背后的管理难题尚未得到解决,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中国的产业生态便难以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经过深度调研,赵晶及其团队揭示了目前产业生态系统企业间融通存在的一些痛点和难点。首先,企业间价值导向的差异性显著。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价值追求上存在差异,前者既要追求效率,又要追求合法性,并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其次,创新管理流程的差异也不容忽视。不同企业在创新决策与执行流程上的差异显著,尤其是民营企业流程相对简洁,而国有企业则面临更多监管和风控考量。此外,产业链内企业在数据资源共享、技术资源共享、市场化利益分配及成果转化等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构建合理的市场化利益分配和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大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度合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产业链与生态系统整合面临困境。虽然政策鼓励大型企业作为“链主”引领产业链,中小企业专注“专精特新”发展,但两者在合作过程中仍面临技术攻关、生产验证、标准制定等环节的壁垒。这些问题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更涉及背后的管理难题。

    赵晶认为,上述问题正是今天商科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商学教育的角色与挑战日益凸显。商学教育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否仅满足于培养具备洞察力、判断力和学习力的人才,还是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交叉学科工具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未来,商学教育还需要前瞻性地思考未来的社会、企业、组织将呈现何种形态,人才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并据此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训练体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