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
9月12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数智引领 ‘碳’索未来——2024中经能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与会嘉宾围绕能源转型的效率与成本、碳排放双控、碳市场、企业脱碳与ESG行动、能源数智化转型等热门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表示,能源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必须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提升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与会嘉宾指出,能源转型过程中,效率和成本是关键考量因素,并关系着脱碳转型的可持续性。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将更加精准地控制碳排放,并将借助行政力量释放效果。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碳市场促进减排效果进一步显现,但其在市场活跃度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聚焦脱碳和ESG
近年来,能源转型与减排降碳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在一系列政策引领下,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迈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彤表示,当前能源转型具有特殊性,它是由气候变化倒逼而来,而非市场自发驱动,更多依赖政策驱动,这与历史上的转型大有不同。此次转型以零碳能源系统替代化石能源系统为主要内容、以碳中和为终极目标,其经济学特征是以损失部分“效率”,来实现脱碳目标。
朱彤指出,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效率和成本问题,否则可能影响未来脱碳转型的可持续性。
为了更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积极推进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新机制,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将碳排放指标及相关要求纳入国家规划,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认为,从能耗双控到碳双控的转变具有革命性意义,将对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中国行政力量将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尽管碳排放双控相关政策文件已经出台,但具体实施细节仍需进一步完善。
碳市场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通过设定碳排放配额和碳价格,激励企业采取减排措施,降低碳排放成本,引导资金流向低碳领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华合碳科董事长詹娟表示:“从目前我国碳市场活跃度以及市场空间来看,与国外的碳市场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或许可以借鉴科创板、北交所等资本市场的发展思路,允许合格的、经过认证的机构投资者参与碳市场,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全球绿色低碳理念的快速渗透,影响着贸易环境和竞争维度,也倒逼着企业更加注重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责任,践行可持续发展和ESG理念。
通威股份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朱子涵表示,目前通威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将ESG纳入到公司日常经营和管理。过去三年,通威开展了不少ESG行动。比如,公司连续三年完成温室气体盘查与核查,开展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估,逐步构建了低碳供应链体系。
朱子涵还表示,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开展ESG行动过程中,国内外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而且整个可持续发展的话语体系主要来源于海外。“我们既要学习与融入国际ESG体系,也需要从‘做题家’变成‘出题家’。”
数智化助力低碳转型
数智化对于助力低碳转型具有重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意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专家看来,借助数智化手段能够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监测、管理和调度,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推动能源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季为民指出,能源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必须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提升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当前以人工智能、高端智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风起云涌,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的落地应用,极大推动了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近两年,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旨在推动能源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深度融合,以释放能源数据要素价值潜力,促进能源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
在季为民看来,现阶段我国能源产业仍处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初期,也尚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比如,部分企业对数智化认识理解不够透彻,生产发展模式仍较为传统;一些能源行业大数据没有充分打通,存在“数据孤岛”问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升。这需要业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动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朱彤认为,数字化是提高能源转型效率和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工具。
“能源转型中产生的新市场主体与商业模式(分布式能源DER的P2P交易、聚合DER和可调节负荷的聚合商等)只有能改善能源效率、提高能源系统可靠性才是有价值的,数字化不可或缺。” 朱彤说。
在他看来,数字化的最大价值就是提高了分布式能源效率,可以助力解决供需匹配问题。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燕郁霞)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