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倒计时 银行“冲刺”假日消费

“十一”黄金周倒计时 银行“冲刺”假日消费
2024年09月30日 20:05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王柯瑾北京报道

    随着“十一”黄金周的临近,银行业正积极备战假日消费市场。

    在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把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的政策指引下,各大银行纷纷调整策略,加大对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通过优化信用卡服务、推出消费贷款优惠政策以及加速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应用,银行机构力求以假日契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供给,从而有效激活假日消费潜力,进一步提振国内消费市场。

    业内分析认为,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针对“十一”黄金周的短期策略,更是银行业构建助力消费长期生态的重要一环。银行业正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强与线上线下商户的合作,打造涵盖购物、餐饮、旅游等多个领域的消费生态体系,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花式手段+多场景覆盖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消费者习惯的适应,数字人民币有望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为了抢抓“十一”出游季,信用卡花式营销再现。

    比如邮储银行(601658.SH)信用卡联合携程旅行、飞猪旅行、中免海南线下指定门店等推出国庆出游超值优惠活动,持卡人使用邮储银行信用卡支付订单,可获得最高立减200元的优惠。

    工商银行(601398.SH)针对假期出游持卡人,推出酒店、机票、火车票等订单支付满500立减50元的优惠活动。

    农业银行(601288.SH)则在积分上“做文章”吸引客户。9月15日至10月7日,该行信用卡主卡持卡人累计消费满1万元,即有机会领取权益券,积分加倍,最高可额外获赠20万积分。

    “十一”长假让出境旅行时间更从容。建设银行(601939.SH)龙卡Visa适时推出返现、拍卡、结算、出行、优惠、护卡等一条龙活动。比如,消费结算时,刷龙卡Visa畅享MUSE卡,和收银员说明使用当地货币结算交易币种为中国建设银行受理的国际货币,均直接兑换人民币入账,还可以免货币转换费。

    除出行外,“十一”长假也少不了购物。中国银行(601988.SH)信用卡联合微信支付、京东支付、抖音支付、美团支付、拼多多支付等,推出多种绑卡制度满减活动,例如美团支付首绑至高减66元。

    9月也是电子产品发布的高峰期,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新产品,这一趋势已经成为科技行业的惯例。比如,华为和苹果公司在9月举行了新品发布会,多款新品问世,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消费电子月”。

    各大银行信用卡瞄准机会,推出相应活动。比如在工银e生活App使用工商银行信用卡购买Apple产品可享至高12期免息分期;使用农业银行信用卡在天猫Apple直营品牌旗舰店购买iphone16系列可享最长24期免息分期。

    除信用卡之外,消费贷也成为众多银行力推的业务。记者观察发现,9月24日前后,多家银行消费贷年利率在3%左右,但会通过发放优惠券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灵活调节消费贷产品的利率水平。

    9月23日,记者登录某股份行手机App,该行某款消费贷产品显示年利率(单利)低至3.4%,额度为30万元。该行北京分行某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申请贷款时使用优惠券,年利率可低至2.88%。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分析认为:“当前信用卡十分注重多元化和细分市场,针对不同时点和消费群体,开发差异化产品或推出相应活动,持续满足特定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加强场景创新。”

    近年来,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在中秋假期期间,多家银行便开展了关于数字人民币支付的丰富活动,例如使用数字人民币享受阶梯满减优惠,进一步激发公众对数字货币支付的兴趣和参与度。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表示:“一方面,数字货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为广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提供一种新的货币选择,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新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区块链和数字加密等技术在数字货币中的应用,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交易隐私和资产安全,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质效,从而长期营造更加稳健有序的市场生态环境。”

    艾亚文认为:“数字人民币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力,通过数字人民币红包发放的消费券,不仅增强了民众的花费意愿,还促进了特定行业的消费复苏,数字人民币的使用简化了支付流程,提高了支付效率从而提升整体消费体验。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是多维度的,涉及支付效率、市场波动、监管环境、技术创新以及消费者行为等多个方面。不仅改变了支付方式,提高了交易效率,还促进了金融创新,增强了市场透明度,但同时也带来了监管挑战和市场波动的风险。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消费者习惯的适应,数字人民币有望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持续构建消费生态

    银行应持续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变化,灵活调整产品策略,确保创新产品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今年,随着国家促消费政策的深入实施,各大银行积极响应,持续构建多元化、场景化的消费生态,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

    近日,上海银行(601229.SH)启动了“消费焕新季”系列活动,以线上支付、线下商圈、汽车、家电、文旅、适老六大重点消费领域为着力点,通过九项举措助推消费提升。其中,推出假日主题活动,支持双卡线上消费升级。联合各大核心支付渠道及电商场景,结合即将到来的国庆、“双十一”等线上消费大促时点,推出丰富的借记卡和信用卡首绑立减、支付满减等活动,促进市民线上品质消费。

    持续构建消费生态,场景拓展十分关键。李一帆表示:“当前,在消费场景嵌入和拓展方面,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同业激烈竞争和较高科技能力要求的考验。未来,银行在稳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通过自建场景、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拓展场景等不同模式,进一步挖掘新场景展业,围绕文化旅游、娱乐体育、健康服务、智能家居、绿色减碳、体育赛事、国货‘潮品’以及低空飞行等细分场景,提供更贴合相关市场主体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强化科技赋能,通过优化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无接触式支付方式提升客户体验,聚焦银行卡受理、现金支付、外币兑换、移动支付、账户服务等领域,提高对市场主体金融需求的响应、审批及办理速度,最终通过拓展消费场景化、数字化服务,实现消费金融客户和业务规模化增长。”

    支持消费提升,对金融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艾亚文认为:“挑战是多方面的。比如中小银行普遍遭遇新客户获取的难题,以及现有客户活跃度低、客户黏性弱问题。银行需要不断优化客户体验,增强客户忠诚度,可能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和技术支持。”

    在艾亚文看来,银行应持续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变化,灵活调整产品策略,确保创新产品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求,不仅要紧跟市场趋势,还应注重长期战略规划,平衡风险与收益。“考虑到消费市场中服务消费的增长和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趋势,银行可创新消费分期产品,提供灵活的信用额度和还款方式,促进消费升级。鉴于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增强,银行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银行应开发更多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相关的金融产品等。”

    “在金融场景生态建设中,银行应处理好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之间的风险隔离,确保符合监管要求,保护好消费者权益、提升平衡审慎性与服务便利性。归根到底,银行需要加强内部技术能力建设、深化与外部伙伴的合作,优化客户体验设计和强化风险管理机制等,克服这些挑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艾亚文表示。

    展望未来,李一帆表示,银行可以依托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赋能,在监管合规前提下对接有关部门,围绕征信机制建设持续进行探索,推动长尾客户群体的征信白名单建设,逐步挖掘潜在客户拓展空间,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便利度。同时,在发掘传统消费业务增长点的基础上,稳妥发力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打造爆款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产品,形成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明星单品。此外,结合不同客户差异化消费需求,开展针对性产品及服务推介,实现业务扩张和着力支持扩大消费的目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