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2024年11月11日 12:06 中国经营报

    观察

    从ofo的勃兴和速衰中,我们可以窥见各种所谓新兴商业模式的脆弱性。一个曾被视为创新标杆的企业,在短短几年内便走向没落,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ofo的失败也让我们重新审视流量经济和互联网烧钱模式。在追求市场份额和流量的过程中,ofo忽视了用户真实需求和服务质量。大量烧钱虽然能带来短期繁荣,但若无持续的用户留存和转化,终究是昙花一现。

    迷信资本和流量,却从根本上忽略了用户体验和赚钱的逻辑,本身的盈利模式也不清晰。ofo在极速膨胀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和初心,未能对共享单车的模式和产品进行持续的创新和优化,未能解决用户的痛点和需求,也未能形成稳定的用户群和忠诚度。

    在这种情况下,小黄车的结局几乎是注定的。

    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真正能赢得市场的,一定是用心对待消费者,提供好用产品的企业。真正的商业模式应当能够抵御市场的波动,穿越经济周期,而不仅仅是一时的热情。

    ofo小黄车的失败实际上就是在于不负责,对用户不负责,对投资者不负责,对自己也不负责。因此,企业在追求流量的同时,更应尊重商业规律,关注用户的长期价值和满意度。

    短短的两年间成功推向市场,覆盖两亿多用户,共享单车因为软件App+硬件单车的双轮驱动,并融合了线上线下的创新模式,催生出一系列共享经济,而被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作为共享单车的首创者,ofo虽然已经倒下,但它掀起的共享经济热潮还在持续,共享经济模式对用户的教育意义影响深远,而它的成功和失利依然值得后来者细细体味。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吴清采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