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郭阳琛采写
距离香港大学5公里,一片现代化的科技产业园区临海拔地而起,这便是香港数码港。作为香港数码科技的旗舰及创业培育基地,数码港汇聚了超过2000家企业,也在2023年正式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随着一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争夺战正在全球上演,香港也正以数码港为主要载体全力打造领先的人工智能生态圈。这里孵化了超过300家主力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及机器人技术的初创企业,并与百度、华为、科大讯飞、壁仞科技等内地领军企业签署合作协议,试图打造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发展生态系统。
为了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香港数码港目前也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近日,香港数码港方面宣布,建设于此的香港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阶段设施于2024年11月底正式启用。据悉,该超算中心全面启用时,预计可以提供每秒浮点运算3000千万亿次的算力,相当于一小时可完成近100亿张图像处理工作。
为何香港数码港如此看重人工智能产业的前景及大力布局?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能够在香港数码港茁壮成长的原因有哪些?香港数码港一步步成为内地企业打开海外市场跳板的秘诀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香港数码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细明。
初创企业的“成长摇篮”
《中国经营报》:数码港是香港最为重要的产业园区之一,它的发展定位、目标是怎样的?对于香港产业发展有哪些作用?
陈细明:香港数码港以创新科技为数字经济及智慧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引领企业联通海内外市场。
具体而言,一是通过培育科技人才、鼓励年轻人创业、扶植初创企业,致力创造蓬勃的创科生态圈;二是借着与本地及国际策略伙伴合作,促进数码科技产业发展,包括金融科技、智慧城市及智慧生活、数码娱乐、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安全和第三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公私营机构采用数码科技,以新质生产力为香港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总的来说,香港科创的发展重点在哪里,香港数码港就重点培育相关产业的初创企业。
《中国经营报》:初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境?香港数码港如何帮助这类企业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陈细明:初创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钱,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提供丰富、成熟的创投平台,众多国际化产业基金也汇聚于此。
此外,很多初创企业实际上都是年轻人做的,他们在技术方面非常强。但是怎么申请基金、怎么融资甚至推动IPO,他们有时候会手足无措。香港数码港有一个专业的服务网络,以此来培训初创企业家,让他们能与投资者、使用者、政府部门等进行有效沟通。
为促进科创产品商业化工作,我们也在强化与业界的深度对接。例如,提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科技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为有潜力的绿色金融科技提供前期资助;同时,为科研提供基础平台和新技术人才,助力研发产品落地转化应用,包括数码港加速器支援计划、华润—数码港联合加速器计划等。
《中国经营报》:对于初创企业,香港数码港针对性地推出“数码港培育计划”,能给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帮助?
陈细明:香港数码港之所以设立“数码港培育计划”,是为了向企业提供全方位创业支援,助力创业家及初创企业加快业务增长。
例如成立于2013年的GOGOX是亚洲第一个以应用程式为基础的物流平台,实时将个人及商业用户与数以万计的物流伙伴连接起来,解决各式各样的货运需求。同年,GOGOX入选“数码港创意微型基金”;2014年入选“数码港培育计划”,2016年成为该计划毕业企业。
打入中国内地市场后,GOGOX于2017年与58速运合并,并以快狗打车作为内地货运交易平台品牌晋升“独角兽”企业。之后,于2022年6月24日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中国经营报》:地域空间小、土地成本高一直是香港发展科创产业的最大难点之一。随着入驻的企业越来越多,香港数码港也逐步饱和,未来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陈细明:香港数码港很多早期孵化的科创企业已经非常成熟,超过半数已经搬离了数码港。尽管如此,随着近年来引入的龙头企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动辄需要几百人的办公区域,数码港现有的空间确实不够了。
正因如此,数码港正在加快建设第五期工程,预计2025年竣工,数码港将增加50%的办公面积。从中长期来看,香港正在大力推动建设北部都会区,这里对岸便是深圳前海,将进一步推动香港和内地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领域的合作。
从整个香港来看,北部都会区是未来解决发展空间问题的策略据点,也是科创用地的一个重要来源,并计划在流浮山打造新的数码科技枢纽。根据初步估计,流浮山及尖鼻咀一带土地,可容纳6000—8000个与创新科技应用相关的工作职位。
香港特区政府已初步预留西部铁路的拟建流浮山站旁约1公顷土地,可提供总楼面面积约38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当下数码港的规模。未来,也将发展成一个商业和科技园区,并提供数码科技设施。
押注人工智能赛道
《中国经营报》:人们常说香港科创错失了20年。在此期间,新加坡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成为“亚洲的硅谷”,深圳也崛起成为中国科创中心。面对这一困境,香港如何“补课”?
陈细明:如今的香港非常重视科创发展。为了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特区政府自2015年至今已投入超过2000亿港元,这也是香港针对单一产业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
2024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财政预算案》明确十大举措支持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计划斥资百亿资金用于科技创新投入,还提到在香港特区政府“未来基金”下设立的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由号称“港版淡马锡”的港投公司管理。
而在香港谋划的科创版图中,人工智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6月,港投公司与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思谋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月,港投公司投资初创公司百图生科;7月,港投公司又投资了银河通用机器人,同时还引进了自动驾驶企业黑芝麻智能。
10月16日,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提出将设立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兴和未来产业投资。
《中国经营报》:人工智能是香港数码港专注发展的三大科技集群之一,目前发展情况如何?
陈细明:香港数码港是香港发展科创的重要“支撑器”,因此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我们这两年来的重中之重。
香港数码港着力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圈,涵盖算力基础设施、基础/垂直/专业大模型建设等,并引入系统集成商(System Integrator),推动科技研发创新,促进各行各业应用人工智能。
目前,数码港汇聚超过300间主力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及机器人技术的初创企业,并与多家领军企业,包括思科、百度、华为、科大讯飞、壁仞科技等签署合作协议,全面打造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发展生态系统。
《中国经营报》:香港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落地数码港,首阶段设施将在年内投入使用,这对香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有哪些意义?
陈细明:这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将会是香港首个同类并具规模的设施。全面启用时,预计可以提供每秒浮点运算3000千万亿次的算力。
作为驱动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引擎,其将提升香港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不同科研及应用领域的研发能力,同时吸引海内外初创企业及科研人才来港,助力香港发挥基础科研及国际化的优势。
具体而言,首先,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是引领数码经济、智能产业、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信息基础设施,也是推动AI发展的关键要素;其次,除了为大学及科研机构提供算力,亦希望可借此吸引顶尖科研人才来港及留港,以及吸引重点企业落户,并能极大地扶持初创企业的成长;最后,人工智能现在应用非常广泛,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一旦在香港建立,普罗大众都会得益,包括智慧政府、医疗保健、金融管理和交通运输等。
《中国经营报》:该超算中心预计能为香港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陈细明:香港数码港的超算中心规模与其他区域性超算中心比较,属于区内较大型的超算设施之一,可满足本港短中期的算力需求。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资科办)顾问估算,超算中心在未来三至五年预计可为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带来60亿至160亿港元的增长。
同时,预计在未来三至五年可创造多达700至1300个专业职位,同时能吸引海外和内地的人才及企业来港,有助提升香港的研究水平及数字经济发展,并促进国际及区域性合作,从而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携手内地强化合作
《中国经营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创产业,也是内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能否以香港数码港为例,谈谈两地如何加强合作、携手发展?
陈细明:早在香港数码港成立之初,这里便是内地与海外链接的重要跳板。近年来,我们努力与内地政府、产业园区和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引进更多内地龙头企业奠基铺路。
2023—2024年,香港数码港与上海临港集团签署产业加速计划,深化与深圳前海管理局的合作关系,并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百度、蚂蚁集团、北京中关村、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合肥科大硅谷、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等建立合作关系,深化香港与内地的前沿技术交流及创科合作。
今年7月,香港数码港率领8家数码港企业参加WAIC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借此机会,数码港参会企业有机会与国际顶尖的人工智能企业、专家和学者交流互动,扩展了国际视野,并能了解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数码港培育初创企业Votee AI和友图科技(YouToo Robot)更获选为“WAIC 2024未来之星100强”,彰显香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经营报》:数码港与临港集团签署的产业加速计划,提出在活动、人才、企业服务方面加强合作。这一计划具体是如何开展的?
陈细明:临港集团深耕上海产业发展、科创建设,形成了完善的科创产业生态、培育了高端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体系。在第六届进博会上,临港集团与香港数码港正式启动“产业加速计划”。
通过上述计划,上海临港集团将为香港数码港推荐企业,提供落地指导、资源对接及政策咨询等服务,协助开拓内地市场;香港数码港亦会利用本身资源,协助临港集团推荐的企业探索海外市场,也会协助相关推荐企业申请数码港旗下的“创意微型基金”“培育计划”及“加速器支持计划”。
《中国经营报》:香港数码港如何为内地企业出海铺路?
陈细明:2023—2024年,香港数码港深化与深圳前海管理局的合作关系,并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百度、蚂蚁集团、北京中关村等建立合作关系,深化香港与内地的前沿技术交流及创科合作,并为引进更多内地企业奠基铺路。
与此同时,香港数码港已与阿联酋、泰国、日本、马来西亚等科创园区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24年,数码港不断拓展海外网络,先后与沙特国家级科技城KACST达成合作,协助两地企业双向落户;并与韩国创科中心d·camp签署合作备忘录,强化两地创科交流,共同培育初创企业。这些都为内地企业打开海外市场搭建了桥梁。
老板秘籍
香港对于内地企业有哪些吸引力?
过去一年,有超过440家企业进驻数码港,同比增长20.5%,当中有17%为来自内地或海外的企业。香港数码港已成为内地企业打开海外市场的重要跳板和理想基地。
今年7月,科大讯飞方面宣布,将包括国际研发中心、国际业务总部和国际贸易及资金管理平台的国际总部落户香港。讯飞医疗也将在香港数码港设立国际研究院,聚焦融合医疗健康及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研究。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选择香港?我认为,首先,香港长久以来都是国际金融中心,能够为企业融资提供很多便利和经验;其次,香港科研水平十分突出,政府对于基础学科投入巨大并拥有5所世界一流大学,内地企业在香港有很多合作研发的机会;最后,以香港为跳板有助于内地企业打开东盟、中东乃至欧美等海外市场。
数码港是怎样逐步成为香港数码科技旗舰及创业培育基地的?
1999年,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启动“发展数码港”计划。4年后,数码港园区全部落成运营。
2020年11月,科技部确认香港数码港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3年10月,数码港正式获得科技部授牌,彰显国家对数码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努力予以肯定。
为了培育更多的科技创新公司,香港数码港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初创公司提供创业支援服务,最高可达110万港元的资助和两年免费办公室空间。此外,还为初创企业提供以“数码港培育计划”为代表的一系列资助政策。
截至目前,香港数码港汇聚超过2000间社群企业,包括超过900间驻园区及超过1100间非驻园区的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其中有1家上市公司和8家“独角兽”企业。
简历
陈细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社会科学学士学位,之后获英国欧斯特大学科学硕士学位及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会计硕士学位,亦为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及注册内部审计师。
陈细明在银行、金融及资讯科技行业具有四十年的经验,曾任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及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多个高级职位。
同时,凭借多年经验及专业知识,陈细明获委任及推选担任多个公共机构及业界组织要职,包括被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香港互联网注册管理有限公司主席、创新科技与产业发展委员会委员、“产学研1+计划”督导委员会委员等。
深度
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香港路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快“人工智能+”迭代动态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技术变革,而且有助于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当前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面对新科技浪潮,香港也正由过去金融和地产主导的经济结构,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加速转型。作为香港的数码科技旗舰,数码港自然而然成为香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旗帜。
为此,香港也拿出“真金白银”,正在香港数码港建设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阶段设施于2024年11月底正式启用。这也是香港首个大规模的算力设施。
此外,据2024—2025财政年度香港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香港特区政府计划推行为期3年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向香港数码港拨款30亿港币,用于资助本地大学、研发机构及企业等运用超算中心的算力,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推动有关用户使用超算中心的算力服务。
据了解,该人工智能资助计划预留28.56亿港币,以资助符合资格的用户使用超算中心最高九成的算力资源,并为符合资格用户提供一般情况下服务定价的最高七成的资助。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计划既面向香港本地企业,也面向非本地企业。对于本地企业来说,需要从事对香港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行业,其项目可以为香港的研发和人工智能创新做出贡献。而非本地企业则需要承诺在香港落地,雇用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以推动当地生态系统的发展。
正如陈细明所说,香港数码港将继续引进更多创科旗舰企业,打造蓬勃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促进技术交流和产业对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吸引和汇聚香港及海内外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人才,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地位。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