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首秀、蔚小理再度“合体” 数位“掌门人”共话汽车高质量发展

雷军首秀、蔚小理再度“合体” 数位“掌门人”共话汽车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月01日 10:28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陈燕南 北京报道

在“2025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依旧成为行走的“流量包”,参会期间遭到众人的围追堵截。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则调侃“坐在雷军旁边享受了岁数最大的粉丝的好处”。深蓝汽车CEO邓承浩也表示:“我们上一次热搜就像过年一样,结果小米雷军基本天天过年,有时候一天过几次年。”其中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蔚小理” 三家的创始人李斌、何小鹏、李想再度相聚。三人的合影一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便迅速广泛流传,引发行业内外的大量讨论。此外,宝马、奥迪、比亚迪等知名车企的掌门人纷纷亲临论坛现场,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企业如地平线、博世等也积极参与其中,各方齐聚一堂,共同为汽车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2024年汽车产业的边界在不断扩大,成为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协同高效、韧性安全和低碳可持续的新能源新型现代产业化集团。他强调,下一步重点将是推进产品智能化到产业智能化,尤其是在智能网联化建设方面,要继续以深层化的人工智能发展来构建云端计算平台,使云端计算平台与车端实现协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具身智能。

“流量”掌门人再度聚首

“技术为本,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雷军在发言中表示,5年前小米决心5年投入1000亿元,财报显示实际投入达1050亿元,预计2025年研发投入将超过300亿元,“只有海量投入才能真正把技术做好,把产品做好”。

针对外界对小米造车时机的质疑,雷军回应道:“这是一个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也是国产品牌全面崛起的时代。所有人都说小米造车晚了,今天看来可能是刚刚好。正是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等小米造车的时候,技术、用户消费习惯、产业供应链都已经非常成熟,所以可能小米汽车来得正是时候。”

据了解,2月27日,小米发布SU7顶配车型Ultra,开售两小时大定过1万辆。雷军表示,去年50万元以上豪华轿车全年销售12.1万辆,“可以说打开了超豪华市场的大门”。

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蔚小理”。作为几乎在同一时期入局新能源赛道下场造车的“三兄弟”,再度同框时,“蔚小理”的技术路径、商业模式与市场定位已然走出截然不同的道路,在淘汰赛加剧的今天,企业的经营正在面临着多重挑战。

 “蔚来在经营层面确实有很大的压力,需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我们对两件事的投入很坚决,一个是研发,一个是充换电网络。”

在论坛上,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则表示,2015年成立这家公司时,每轮融资都会面对投资人问的一个问题,理想汽车为什么作为一个新势力觉得自己以后可以脱颖而出,我当时就想明白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认为我们会比所有的传统汽车厂商更懂得如何去做大型软件,我们又比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更懂得怎么去造一辆车。我觉得这也证明了过去十年我们几家新势力能够存活下来所体现出来的不一样的地方。

此外,李想谈起了智能化和理想汽车方法论。李想称,智能化成为中国汽车走向世界、引领全球的关键,汽车操作系统将成为智能电动车企业下一个阶段的核心攻坚目标。高效率、强性能的汽车操作系统将有效解决算力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核心矛盾,成为通往高阶智能体的技术基座。

据李想介绍,在使用相同的芯片和计算单元的前提下,理想自研的星环操作系统,在多个指标上可以实现对行业领先的AutoSar操作系统的超越。通过操作系统的创新和最新算力的配合,以及去掉大量重复的传感器和计算需求,理想已经能够看到降本增效的成果。“以2024年为例,大概一年节省了几十亿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在“内卷”之外,小鹏汽车也找到了新增长路径。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提到,近年来,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汽车产业将催生未来具身智能产业的变革。“我非常看好未来10—20年全球飞行汽车,也就是低空飞行市场的发展前景。从销售量角度预估,这一市场规模大概会达到今天汽车市场规模的3%—5%;若从销售收入角度分析,我认为将接近20%。全球汽车市场每年规模接近10 万亿美元,以此类推,飞行汽车市场在未来 20年可能会达到2万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行业深度变革 “智驾”成关键词

事实上,在流量之外,汽车行业也迎来了重大变革时期,记者注意到,多位“掌门人”提到了“AI”和“智驾”这一关键词。

在展望汽车产业下半场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特别强调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性。他认为,随着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快速渗透,汽车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重构过程。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L2级以上智能驾驶新车渗透率已超过55%。“AI驱动将成为未来车企的底层竞争力。”他表示。

尹同跃表示,电动化、智能化、AI的浪潮正在将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推向深水区。他表示:“汽车行业的变革是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我们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技术创新,与全球合作伙伴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百年一遇的汽车变革,变革的深度、广度、速度都超出预料。“智能化的下半场变革大约在 2 至 3 年,变革速度加快。以前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来衡量行业的发展速度,从今年起还要用高阶智驾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指出,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方向,而AI 人工智能是推动智能化的强大动力。他强调,没有安全保障的汽车智能化如同空中楼阁,安全关乎人的生命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只有构建坚实的技术底座,才能为用户创造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体验,有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没有智驾能力就没有参与未来竞争的入场券。”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表示,当下,立体出行正逐步打破传统产业生态边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备受关注。它们与智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互通、供应链共享、生产工艺复用,呈现出加速融合的趋势。逐渐形成以往单一产品难以实现的海陆空一体化新生态,有望释放出超过10 万亿元的市场空间,重塑全球科技竞争版图。

“汽车未来会成为可进化的智能的汽车机器人。”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认为,随着飞行汽车、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发展,相关法规标准也亟待完善。对此,加强AI、自动驾驶、飞行汽车等领域顶层设计,以技术标准引导产业发展和出海;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大一线市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产品下沉。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则指出,今年开春以来,行业掀起了“智驾平权”的浪潮,厂商要达成目标最核心的是最快跟上速度。AI的产品逻辑跟互联网时代的产品逻辑有巨大的不同,它不再以用户和流量为中心,洞见人间烟火,而是要超越人类水平。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时代的最重要的一个功能价值点,但是很难差异化,对所有人都是非常标准化的功能,从A到B足够安全、足够舒适、足够便捷。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和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则给出了具体的建议。高翔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汽车产业链实现盈利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特征。过去十年,中国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汽车快速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行业逐渐成熟,我们认为下一阶段行业增长应侧重市场驱动。在市场驱动环境下,消费者偏好、良性竞争以及技术突破将决定未来发展方向。

罗英瀚则表示,作为汽车行业从业者,我们有责任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我们深信,健康的行业环境应基于三个关键追求之上:一是追求互利合作,摒弃零和竞争;二是追求产品质量与可靠性;三是共同努力探索新的、最佳解决方案。我们在中国的承诺不仅是短期增长,而是专注于建设一个强大、可持续且有助于长期发展的业务,推动整个汽车行业进步。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