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 实习生王盼 广州报道
1月14日至17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将在广州召开,来自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将围绕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去年5月,《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发布,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广东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已布局建设11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
如何抓住人工智能机遇,助力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民革广东省委会获悉,其拟向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关于拓展“AI+制造”应用场景,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该提案认为,广东大量的传统生产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经验,存在着资源浪费、质量不稳定、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提“制”升级、加速向“新”,推动“AI+制造”,是广东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提案认为,广东制造企业应用AI的转型成本高。据埃森哲研究显示,中国很多制造企业具有智能化升级转型意识,但仅7%转型成效较显著,大部分转型成果仍有限。加上制造业细分场景复杂多样,应用成本无法量化,企业担心成本效益风险,影响制造企业升级意愿。如前往广东某重工企业调研时,相关负责人表示,适用厂区的AI应用产品研发难度大、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且回报周期长。
对此,提案提出出台金融支持政策,降低智能化升级成本的建议,探索出台“AI+制造”金融支持政策,为实际有需要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等扶持措施,降低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成本;鼓励企业通过联盟方式,建立市场反馈、风险评估、激励等机制,将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对在智能化升级中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支持。
同时,提案认为,广东“AI+制造”生态圈不足。一是国产算力不足,如江门市工业企业约4.85万家。正在运营的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江门分中心引入“天河二号”算力资源,峰值算力仅10PFlops,并发与多线程处理能力较弱。二是对大模型认知和技术储备不足。大量有场景、有数据的制造企业对大模型的认知不足,分享数据意愿不强,导致诞生于工业场景中的优质数据缺失,牵制行业垂直大模型的发展。
对此,提案建议构筑“服务圈”、拓展“朋友圈”、营造“生态圈”。具体包括,推广“先改造后分配收益”商业合作方式,由制造企业与AI模型提供商和方案提供商合作,先提供AI模型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改造,改造后企业节省的部分成本和生产收益可用作供应商的服务费用和设备费用;探索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金融机构共同合作,形成“产学研金”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和落地;加快智算中心和制造业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和应用,加快国产算力布局,为制造业提供通用算法和数据与传统工业协同发展的平台。
此外,提案认为,不少地方政府或企业都存在AI“一窝蜂”现象,高估技术升级改造带来经济效益,而忽视显性和隐性的成本,建议要结合各行各业特点、AI技术发展情况,客观调研企业开展AI改造必要性、可行性,科学评估升级成本和效益,防止AI过热现象。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