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解谜三星堆:绝不可能是外星文明 疑似古代祭祀遗留
繁花绽放、神鸟翔集的青铜神树,是不是世界中心的通天柱?岷山脚下,长江侧畔,杜宇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不是历代蜀王“飞升”的其中一个典型奇美故事?“三星堆和金沙文化是古蜀‘重仙文化’的代表,他们重‘神人’‘神器’,所有的青铜鸟、人面像,今天你们看起来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是他们的神器”,四川省社科院杰出研究员、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谭继和,在接受新快报专访时如是说道。
◀三星堆“青铜神树”。
羽化飞仙的梦想和“神器”造型很搭
记者:这次新发掘了六个坑,您怎么看它们的性质,如何解读那些疑似被破坏、烧毁的器物状态?
谭继和:我同意我们这边多数学者的看法,都是祭祀坑,是举行祭祀的祭祀区。祭祀时要把祭祀神物献给天地,烧成灰烬,这叫“燎祭”,世界原始民族如玛雅文化都有祭祀珠宝丢入大海的习俗,三星堆祭物采用的是华夏祖先的庭燎焚烧的古俗。
记者:有祭祀,便有信仰崇拜,您认为,三星堆文化中最重要的信仰崇拜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些外形特异的出土物件?
谭继和:三星堆、金沙体现的信仰崇拜是多元的,直观的可以看到有纵目人崇拜、神树飞鸟崇拜、太阳神鸟崇拜、太阳轮崇拜、眼睛崇拜、龙虎蛇等动物崇拜,这些都是古蜀人祖先自然崇拜的体现。其中,信仰的根和魂是祖先崇拜。他们的祖先崇拜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是考古学上的飞鸟崇拜、文化学上的“羽化飞仙”崇拜。三星堆,卧于“岷山下邑曰郫”的区域。岷山古称小昆仑,最早的神仙说——古蜀仙道就诞生于此。三星堆人认为,祖先变成了飞鸟,飞上了天,这就是他们的梦想。羽化成仙是三星堆文化里面最重要的信仰,是最早的神仙道,也是后世道教“羽人飞仙”理念核心的滥觞。
古蜀人来源于河湟秦陇古羌,历经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代蜀王部族统领,前三代都“得仙道”,鱼凫王畋猎湔山变成飞鸟神仙,杜宇“从天坠”,“望帝春心托杜鹃”,“声哀而吻有血”,魂化为杜鹃,也是仙化故事。开明氏上天成为守昆仑之虚天门的开明兽,同样是“仙化”故事。岷山成为道教昆仑真官仙灵的中心,也是这么来的。
人首鸟身像,通高12厘米,二号祭祀坑出土。
记者:所以,对“羽化飞仙”的崇拜,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奇异姿态的文物,其关系是?
谭继和:这里我们暂且设想三星堆、金沙人的羽化飞仙的梦想精神和理想精神的浪漫思维发展的七个步骤,可以同文物形象一一深入对应:
第一步,崇拜飞鸟。出土了很多长着翅膀的青铜鸟,这次新发现又有金鸟。
第二步,崇拜翅膀。三星堆器物里有非常多羽翅型青铜挂饰,多达几百件。
第三步,想象古蜀人骑到飞鸟背上去。我们看那青铜人身鸟足像,一只脚板踏一只飞鸟,还不是两只脚同一只,可见他们飞天的急迫。
第四步,最好就是人本身能变成飞鸟(更快更直接),证据可见人面鸟身的青铜鸟。而且我们发现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琮上有线刻的鸟翅人体像,这是最早的羽人,蜀人飞升愿望强烈至斯。
第五步,为了更快捷,他们需要通天的神树,这次不是又新发现了好几个神树?有树上九个枝头立着九个人面鸟身的飞鸟,飞到神树上,以便更好通天。
第六步,表现在三星堆青铜神坛,四层神坛最底一层,是长着翅膀的怪兽托举着大地。在中原,相传大地是鳌鱼托举,而在三星堆,天地是由飞鸟支撑。神坛最顶上是个大屋顶,四个屋脊都有四个飞鸟,引领进一步飞升,这显然是飞鸟拱卫神仙的天堂(也许就是想象的“天府”境界)。
第七步,到了金沙遗址,四只太阳神鸟赫然出现在金箔上,神鸟化成三足金乌,融进太阳,这也是华夏民族的太阳神。随着三星堆的进一步发掘,我很希望还能出现类似太阳神鸟这样的东西。
此外,我们看三星堆的 A 型与 B 型青铜面具,人额顶正中生出一高高竖起的勾云翼,更是人脑额幻想飞升,魂魄欲化出人体而幻化为翼鸟的形象。如此丰富的飞鸟成仙想象是很罕见的,世界上也没有的。
三星堆和金沙二者没有高低之分
记者:如此放飞自我的想象,留给后世所见的文物,难怪会让有些人,生起“简直是外星人所为”的感觉。而且,相较于其“承袭者”金沙遗址文化而言,三星堆文化是否更飞扬更有“神性”,而金沙相对已经“滑落世俗”?
谭继和:不能简单这样类比,三星堆和金沙二者没有高低的问题。这次三星堆新发现二者的遗址年代是交叉的,在距今3200年前后,金沙就接着三星堆发展起来了,这是古蜀王国两个先后王都。
您这个外星人想象,我觉得很可以,当年我第一眼看到,也觉得是“外星人”。三星堆和金沙,都是以仙化为特征的浪漫主义,他们仰望星空,探索无垠,天马行空,翅飞宇宙,控引天地,表现出超凡文化想象力。三星堆的思维方式和金沙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的器物更豪迈更大气,后者器物趋向于更精致更细腻。三星堆至今没有出现神鸟融化在太阳里的物象,但是我很期待。
■黄金面具,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您想象当时的场景,三星堆更靠近岷山,不过一二十公里,一抬头看见大山在那里,巍峨气魄,几与天通,激发的想象,和处于温润安乐的成都平原中心的金沙,肯定有所差异。在三星堆,要和天接触者,都非“常人”,挺胸、凸肚、眼球突出,只有这样的人,从我们今天角度来看,有一定畸形的人,才是最容易通天的巫司。
■这是在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青铜大立人”。
独立人像青铜器,全世界就三星堆有
记者:古蜀乃至三星堆人的奇幻梦想和表达,在您看来从何而来?
谭继和:不同地域塑造了不同文化性格,有不同地域特色和个性,这就是“集体文化性格”。例如,中原文化重礼化,楚重巫化,巴重鬼化,蜀重仙化,这是不同地域文化想象力与不同地域人思维方式的体现。三星堆和金沙文化是古蜀“重仙文化”的代表,他们因神仙信仰而重“神人”“神器”,把祖先的智慧想象为聪明的大脑袋,所有的青铜鸟、人面像,今天你们看起来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是他们的神器。如千里眼、顺风耳、大阔嘴、高鼻梁,都是蒙古利亚南方人种的幻想化,被后裔张道陵创立道教,想象为长生久视、羽化轻身、化符成仙的神仙,飘飘有凌云出世之气。
而中原因祖先仁、礼、中、中和、中正、天下大同思想信仰的影响,而重庄严厚重祭祀的“礼器”,您看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饕餮纹、簠、簋等,都是礼器,但是,它们没有独立的人体圆雕像,全世界古文明都没有——独立人像的青铜器,唯独三星堆有。
记者:三星堆这种圆雕青铜人像(青铜大立人像),此前从未出现过吗?
谭继和:从未出现过。三星堆青铜文明产生于殷墟时期,其冶炼技术是学习中原来的。中原的礼器,如鼎、尊、簠、簋等也传来了三星堆,但它把中原礼器上的神人面像,发展成为人体圆雕,出现了震惊世界、不同凡响的神人仙人像,其技术和艺术都是世界其他古文明都没有的。
人像在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也出现过,但没有这种圆雕技术,出现的是扁的。我们三星堆文化,绝不是西亚中亚传过来的,绝对是土生土长的。这种观点我一直坚持。我们现在有好些人说三星堆文化从西亚中亚传来的,我觉得是错误的。如果是从美索不达米亚传来,中间经过那么多的文化区域和族群板块,那为何至今在这些文化区域板块找不到类似的物品?没有文化板块能证明这种交流吗?三星堆文化,是在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基础上,变为青铜文明,前者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文明。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建立在“土著文化”之上,建立在我们源远流长的自身之上。
中华国家文明形成有多种模式,中原有“河洛古国”,西南有“得陇望蜀”,来自河湟秦陇的古羌演化成的古巴国和古蜀国,东北有神权祭祀的红山文化古域,东南有面向海洋的河姆渡、良渚文化的玉器文化古国,而且都有龙信仰,从卵石摆龙、玉猪龙、中原青铜龙到古蜀的羊头龙,表明中华龙的传人信仰是各地域从七八千年前就开始传承发展下来的。三星堆青铜龙形象,有中原的,也有本地羌人的羊信仰的羊头龙,这些都是中华多元一体大文化中最早的文明源头,显示“中华文明的曙光”,在中华大地上如星火燎原般产生。
三星堆人应是蒙古利亚南方人种
记者:横比而言,当时三星堆在华夏处于什么水平?
谭继和:中华青铜文明,以殷墟青铜文明为代表,是世界上最辉煌的青铜文明;中华青铜文明也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满天星斗”;其中,我们三星堆有自己古蜀特有的地域文化想象力,这种独到,全世界罕见。它以“仙化”为特征,神奇、神秘、神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记者:您认为三星堆人从哪里来?
谭继和:应是蒙古利亚南方人种。现在探索三星堆人的来源,是一个热门问题,还没有能够深入进行研究,还是停留在器物特征分析上,还没有进入系统的人体基因分析阶段。
记者:三星堆的消亡是否很突然?金沙人是不是三星堆人后代?
谭继和:三星堆和金沙的陶器、玉器、青铜器、金器,是继承、延续和交融关系。三星堆从殷商持续到西周,青铜时代的三星堆,可能存在了800年-1000年。值得一提的是,结合这次新发掘的六个坑和以前的一、二号坑最新研究显示,它们的时间相差不远,都是同一时期。从前有种说法是一号坑和二号坑相差100年,所以人们很困惑,为何百年后三星堆人还会回到同一地方祭祀。这次的发掘和研究,解决了这个困惑,三星堆、金沙它们的时间不会相差太远。
三星堆是个什么堆? 它从哪来?
咋消失的? 跟外星人有没有关系?
三星堆遗址曾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造型夸张,让不少网友怀疑三星堆是外星文明。对此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冯远表示,没有这种可能,另外,不是所有三星堆文物都那么奇葩,有些铜器头像的样子也是正常人,正常五官。
“不与秦塞通人烟”?no!
记者:2018年广东省博物馆的“古蜀宝藏——四川文物精品展”,至今给观众留下难忘印象。当时有多少展品?
冯远:215件,其中一级文物就有130件。
记者:古蜀对我们来说很神秘,它的终结是否就在“秦灭巴蜀”?
冯远:对。后来他们成为一个地方类型。其实跟岭南有点像,而赵佗作为一个秦国将领过来后,他自己主动融入南越文化了。
记者:“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古蜀当年的“衔接”有这么顺利吗?
冯远:其实我们也提到它是一个“四塞之国”,但从出土文物器形如尊、罍等看,还是中原文化渗透的象征。古蜀尤其三星堆的青铜器,部分有强烈当地气息,部分与中原黄河流域青铜器时代风貌相近。比如有个描绘祭祀场景的跽坐人像,人上面顶着尊,这是中原文化的部分融入。还有人执玉璋形象,玉璋也是中原符号。但是他们“引入”后,主体在于刻画“人”。不管玉璋还是尊,都跟蜀人形象联系在一起。玉璋上面也已有本土化倾向,就是鱼形。
记者:在您看来,巴蜀文明绝不是“无中生有”?
冯远:巴蜀文明,首先在巴与蜀之间有交流,其次也有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像上述的头顶铜尊人像等,都证明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但作为一个盆地,它的文化面貌自有其发展规律,是极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表现。
三星堆最古老的目前是陶器
记者:三星堆文化的边界在哪里?
冯远:青铜器还是在晚商。而最能体现年代的是陶器,陶器有更早期的。它本身也有几个文化层。
记者:对断代来说,陶器更敏感?
冯远:对,陶器易碎,会分布几层;碳14本身也会有一定误差。我还是倾向于现在既然他们提出的数据是这样,那这一批是晚商没问题,但并不能说三星堆整个处于晚商时期,这个不确切。目前我们所知来自三星堆最古老的东西应是陶器,指向距今3000年左右。
最牛的是铜,铜也叫“金”
记者:如果作为策展人向观众介绍,三星堆最特别的地方在?
冯远:青铜器。它同时具备中原和草原元素,后者在出土金器金面具上有体现。使用金面具从三星堆一直延续到金沙——金沙的薄, 46克,更像金箔;这个半张就超过200克了,更像金面具。
■5号“祭祀坑”出土的残缺金面具。
记者:这面具有什么用?
冯远:应该是祭祀。我觉得它应该是戴在别的东西上面,而不是人脸,那个样子其实并不适合人佩戴,它上下有孔,可能是挂着,固定在某个地方。
记者:这半张,是三星堆第一张金面具?
冯远:是,也是目前四川地区最早。
记者:当时我们冶炼炼金技术这么好了吗?
冯远:主要是黄金熔点其实不是很高,1200摄氏度。黄铜,就是我们现在看的青铜,在它刚做出来时跟黄金颜色相似,古语里“金”其实就指青铜器。然后这个金器要比青铜器更珍贵。这个地方青铜冶炼技术很先进。
记者:就当时横向对比而言是什么水平?
冯远:也是相当高的,但也属于中华文明,方向不同而已,此谓多元。中原礼器就是成套的鼎、尊、簠、罍,而三星堆做的是面具、人像。
记者:用什么工具把它做得如此庞大?
冯远:其实铜资源在当地很丰富。这估计还是它本土的东西,只是说它有融入中原文化。
记者:三星堆跟别的流域文化一直都有交往?
冯远:文化简单来说是文明的前夜。中华文明、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为什么称之为文明?因为它在一个很广阔的范围,统一了大家的整个(简单来说是)衣食住行风尚习俗。中华文明,殷墟肯定是一个标杆,而我们提到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四川三星堆就是多元里的一元,而且是长江流域主要文化之一。湖北有石家河,重庆也有自己的文化,当时各个文化百花齐放。
不是所有三星堆文物都那么奇葩
记者:所以部分网友戏谑的“外星人”完全不靠谱。
冯远:您见过外星人吗?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伪命题。
记者:但大家就是觉得三星堆的东西太奇怪。
冯远:因为西南少数民族这个地区,一直到现在都有神秘感。
记者:三星堆人究竟是什么人?
冯远:他们也是当时的少数民族,您可以这么理解。有专家认为,跟现在的阿坝地区有联系。其实,除去那些夸张的纵目、大嘴外,在人种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问题。有些铜器头像的样子也是正常人,正常五官。
记者:所以还是土生土长本地人?
冯远:估计还是属于大范围的蒙古人种类,应该没有太多变化。
记者:关于纵目,是身体崇拜,还是当地人真有“甲亢”?
冯远:当地的确不靠海,但没有病理学依据,我不能说(纵目的表现和甲亢有关)。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王巍先生曾说,三星堆的这些是他们想象出来的神,神就是这么奇怪的外形,它存在于三星堆人的想象之中。他需要别人敬畏。而制作这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那么一个强而有力的宗教核心是必须的,必须要有一个信仰。
他们就是想跟天空跟神灵去沟通
记者:他们信仰什么?
冯远:万物有灵。其实很多原始宗教都是这样。巨大的眼睛,是他想看得更远;鸟,是他们对于飞翔这种超出自身能力的渴望;老虎,是希望威猛;青蛙多子;而鱼和蚕,他们已经开始种植蚕桑,是表现对物质方面的追求。它就是万物有灵,包括我之前做过的非洲展、美洲展,以及这次的“黄金国之谜——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对早期人类而言,在同一片蓝天下看同一个太阳,都是被它滋养,所以你看到的这些就是人类对于自然、对于资源和外部环境的一个适应性的表现,包括仪式和祭祀。
记者:那棵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神树也如此。
冯远:是,他就是想跟天空跟神灵去沟通,想离它更近。通天树,跟现在高楼大厦没啥区别,人类其实没有变化过,对于这方面,甚至是对于繁衍的欲望也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一个载体。
记者:您这么说我就非常明白了,就这个东西看起来虽然很奇怪,但它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追求和欲望,从古至今或没有变化。然后,三星堆和古蜀文化,与中原有关系,但自己的表达特别特殊。
冯远:是,它是一个本土文化因素很强烈的一个地方文化,所以才能成为地方文化。三星堆应该说是被中原化影响的一个西南地区文化。
制造是为了毁灭,酷吗?
记者:另一个大家很关注的问题,就是三星堆怎么突然间就没了?
冯远:它是多部族地区文化,从发饰能看到,有些扎辫子,有些戴发簪,还有武士头型的那种,应该是三星堆内多个部族的首领。大家可能互相争斗,到后期,神权就逐渐被王权替代。后期金沙遗址的出现也表明这一群人有作迁移。
记者: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冯远:对,差不多。
记者:这次新发现的祭祀坑,还论证了什么新观点?
冯远:祭祀坑的大量出现,推翻了原来认为“三星堆是临时把这些东西掩埋然后离去”的说法,现在发现他们是有意识有计划去把这个东西毁坏,并不匆忙。因为在八号坑还发现了木构件,等于原来上面还有一个木建筑,然后他们把建筑推倒,这个可能是庙宇或祭祀场所。祭祀坑是一个有意的人类行为。还有就是象牙,以前认为金沙最早出象牙,现在起码就提前到了三星堆。
特夸张、特有存在感的“明星”
记者:网友还有一个热问,三星堆为什么叫三星堆?
冯远:其实你在当地航拍看,能看到三个土堆。三星堆这个名称很久了,以前一直沿用的,然后在下面就出土了文物。三星堆是一个地理位置。
记者:遗址、城址、古城、古国、文化,这些概念如何区分?
冯远:叫古国是没问题的。
记者:目前能找到的古蜀物证,有没有比三星堆更早的?
冯远:有,只是它最重要。古蜀的话往前能追溯到宝墩这个时期吧,往后,还有金沙和其他。还是我提到的,文化是文明的前夜,三星堆文化是整个中华文明其中的一支。他们有交流,包括到了汉以后,四川地区文化也有跟岭南地区交流。
记者:他们是不是属于特别浪漫的一种文化?
冯远:特别夸张的一种文化。
记者:最后,我们从大的时空历史坐标体系看,置于中华文明版图之中,三星堆这两次发掘的意义在于?
冯远: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一元,是组成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它的存在感很强烈。当我们突破现有的一些条框和桎梏,把它们放到历史的时空体系之下,我们看到文化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她们都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璀璨明星。
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