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不少发热门诊患者激增 专家呼吁:非必要不去医院

广州不少发热门诊患者激增 专家呼吁:非必要不去医院
2022年12月16日 12:43 新快报
▲家长带着孩子到发热门诊看诊。

同时,目前广州有三四十家医疗机构开通了网络医院,不少医院的专科医生可在网络端为有需要的市民答疑解惑,复诊患者也可通过网络开药、寄送到家。

发热门诊接诊量增多 但危急重症占比不大

“广州调整防疫措施后,医院发热门诊的接诊量稳定在每日630-700人次。”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黑子清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提到,目前发热门诊接诊患者中10%~21%是发热儿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务部主任、主任医师贾炜告诉新快报记者,该院普通门急诊情况较为平稳,但最近一周,发热门诊就诊患儿明显增加。“从几个院区的普通门急诊来看,每天的门诊量为6000多人次,目前普通门诊量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能有效应对。”

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急诊科主任李莉教授声音嘶哑,鼻塞严重,“这两天身体不舒服,可能也中招了”。她告诉记者,这两天医务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近日发热门诊每日的接诊量增多,最高峰时一日达到550人次,其中八成左右是成人,很多是一家老小都来就诊的。

来发热门诊的患者都是什么病症?危急重症多吗?“极少是危急重症,每日七八百例发热患者,需要收治入院的患者是个位数,而且多为其他合并疾病。”黑子清副院长告诉记者,来就诊的市民中有一大部分是缺乏新冠病毒相关知识,出现症状后心里恐慌,希望医生能给明确诊断。有的是患者希望医生能开些发热、咳嗽的对症药品,领3-5天的药后就回家。

黑子清医生表示,医院每天会有十到二十位需要收治入院的患者,例如此前有基础疾病(特别是老人)感染病毒后,引起较为严重的症状;有的此前就有严重支气管炎症,再感染新冠病毒,无法居家处理;还有是心脑血管等方面疾病,需要专科专治的患者。

“12月13日,发热门诊接诊了300多例发热的孕妇。”据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副主任、发热门诊负责人邓文向介绍,“根据预案,将临产的孕妇收治入院治疗,情况较轻的则开具药物后请她们回家护理。”

医院增加诊室、加派人手

面对不断增加的发热患者,接受采访的医院纷纷表示,正通过优化就诊流程、扩充诊疗空间、增加出诊人手应对。

“为预防医疗挤兑,医院坚持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同时不断优化就诊流程。”贾炜介绍,“我们目前在发热门诊使用抗原筛查,快速区分抗原阴性和阳性患儿,让阳性和阴性患儿分区就诊,可以快速为患儿提供诊疗服务,也最大可能减少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

贾炜指出,医院还不断提高发热门诊服务能力,一方面逐步扩大就诊区域,目前已经从最初3000平方米扩大到目前的6000平方米,改善了就医环境。在人手调配方面,该院发热门诊出诊医生已从月初26人增加到15日的60人,“目前发热门诊出诊的60名医生,单日接诊能力可以达到2500人次左右,后期也会根据就诊人数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相信能够应对近期发热门诊就诊需求。”

李莉教授也告诉记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安排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6小时一班,4班倒,每班4名医生。目前开放了4个发热诊室,还储备了两个发热诊室。

“此前有做相关应急预案,通过增加诊室、加派人手、加快流程等不同维度为有需要的发热患者提供医疗服务。”黑子清副院长告诉记者,中山三院搭建了玻璃房、购买了两个集装箱,使诊室容量从3个增加到了5个,几十个医护人员轮番值班。人员按照方舱模式分梯队管理。

本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南医三院则将原有的两间成人发热门诊诊室扩建为3间,并增派医护人员进驻。目前,发热门诊的医护队伍中包括12名门诊医生、1名CT医生、3名儿科医生和9名护理人员。

专家呼吁:建议这些发热患者不要着急去医院

“现在医务人员已经超负荷运转,基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息……”有医院发热门诊医生告诉记者说,医务人员直面病毒,是最容易感染病毒的群体,他所在的医院,有5000多名员工,大概感染新冠病毒的已占10%-12%,感染后,均居家对症处理,一周后核酸检测阴性后即可返岗。

接受采访的多名专家均表示,目前来看,感染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引起的绝大部分是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以自身的抵抗力与病毒抗争才是硬道理。”

“如果所有发热患者都涌进医院,会出现医疗挤兑。”有专家表示,目前医院发热门诊可以直接现场排队取号就诊,排队就诊人数多,稍有不慎,很容易二次感染、双重感染(新冠+流感)。

因此,专家们呼吁没有基础病的年轻人,病情稳定的发热市民,即使是感染了新冠,也不一定都要到三甲医院或者专科医院治疗,大部分可以在社区医院治疗,或者通过线上诊疗咨询来指导家庭用药及护理。将有限发热门诊资源留给有需要的危急重症。

0-3岁婴幼儿、有基础疾病患者、重症老人,发热超过3天、出现可能危及生命表现等患者,该就医时要积极就医。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高镛舒 通讯员 甄晓洲 黄睿 游华玲 刘元铃 周密 李雯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编辑:赵静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