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向左收缩国美向右扩张?在家电零售市场都是殊途同归

苏宁向左收缩国美向右扩张?在家电零售市场都是殊途同归
2021年03月04日 21:00 家电圈

谁能打破时代的周期,谁才能成为成功的企业。那么,对于当前的家电零售产业来说,向左走的苏宁,与向右走的国美,谁又会成为成功的企业,谁又将是时代的企业?

今年以来的中国家电产业,频频被下游的零售企业抢夺舆论的眼球和市场的热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传统时代的家电零售双雄国美与苏宁,几乎同时在今年再次被时代变革的力量,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今年2月全面复出的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先是喊出了“在18个月内恢复国美原有市场地位”的进攻口号,又抛出配售融资约44.5亿港元的动作,为接下来的线上线下双平台打造储备“弹药”的新动作。目前来看,在黄光裕亲自指挥市场战役之下,国美抢夺市场份额的招术,就跟当年拼多多在电商巨头阿里、京东之下崛起的商业逻辑相似,低价强攻与猛击。

陷入资金链紧张传闻多时的苏宁创始人张近东,虽然走到“卖股还债”的重要一步,却还是完成个人与企业的“一箭多雕”。由深圳国资所属的两家公司分别拿下苏宁易购15%、8%的股份后,不仅没有让张近东失去公司实际控制权的地位,同时还帮忙张近东变现148亿多元现金,解决苏宁体系其它公司的资金链问题。此外还顺势对外宣称实现了苏宁易购股东圈的多样化,便于整合更多外部资源助力公司朋友圈能量的扩大。

由此这也迅速引发了众多关注家电零售行业的业内人士、社会舆论,纷纷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家电圈注意到,最为集中的声音则是“苏宁向左走,国美向右走”:在失去十多年黄金岁月的黄光裕,于2021年初选择重新回归带领国美以真快乐的新触点征战沙场,开启全速扩张之际;过去十多年时间一直处在带领苏宁四处扩张、集团化发展的张近东,却迎来了事业的拐点,走上回归零售回归主业后的“该关的关,该砍的砍”收缩之路。

对于上述说法,家电圈并不认同:无论是黄光裕、张近东两位企业家,还是国美、苏宁两家企业,以及两位曾经的商业枭雄们,不是简单的一个向左收缩、一个向右扩张,而是两位企业家都已经走到了时代发展变革和企业经营破局的拐点上,两家企业都已经陷入被时代更迭而引发的产业和市场竞争泥潭之中,都在寻找新的突破口、重塑新的竞争力。说白了,两家企业都已经被时代推向了新的竞争起点上,面对京东、天猫,以及拼多多等新对手的冲击和挑战,已经陷入了被动竞争中。

无论是在过去10多年前,从家电线下实体店零售转型,开启线上线下双线竞争,又由家电零售向全商业零售、金融、百货、体育、地产、酒店多业态扩张的苏宁,还是眼睁睁错过10多年黄金期,只能守着线下实体门店大本营,阶段性在线上小打小闹的国美,如今在家电零售这个主战场上都已经成为“曾经的那个少年”。无论是苏宁易购这些年来一直想守住的家电零售第一地位,还是国美想要在18个月内恢复曾经的市场地位,都成为各自努力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无论是国美,还是苏宁,当前的生存现状和商业处境:表面上看都是因为阿里、京东等新零售平台的崛起,抢夺了曾经属于他们在家电零售产业的王者地位,还在不断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不过,在家电圈看来,国美与苏宁当前的问题,更多还是内部的经营思路、策略和经营团队的视野与格局受限,以及外部的主流消费群体更迭和生活方式的多变。当企业还在拿20年前的那种思路、套路来参与如今的商业竞争,显然结果很难如愿以偿。

无论是国美,还是苏宁,如今大家既是同行也是对手,既要面对共同的敌人京东、天猫、拼多多们,还要各自抢夺对手的市场份额打压对方。所以,当前两家企业不是“一家往上走、一家往下行”,而是都站在新的商业竞争起点上,需要共同面对如何更好地在复杂多变时代通道中,实现自身的经营策略和转型手段的落地、引爆。而不是两家企业之间的相互攻击和看不起。

当前不管是国美、苏宁,还是京东、天猫、拼多多,其实在家电流通行业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外部市场的低迷、消费的疲软,以及内部竞争的低价乱战乏力、利润走低引流成本激进、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接下来整个市场的增长动力是什么、整个行业的增长空间又在哪里?基于产品的价格营销已经频频触碰天花板后,面向用户的定制化、体验化营销能否快速落地和引爆?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句话如今不只是在家电行业,在其它各个行业都被奉为“商业经典”。同样,这更是最近10多年来,包括张近东、黄光裕在内的诸多企业家们一直在努力打破的“商业魔咒”:如何从时代的成功向企业的成功落地?如何打破时代更迭的周期性瓶颈和规律,赋予企业在不同时代的商业竞争力?不管是国美,还是苏宁,如果还能恢复了之前的市场地位,其实都是对时代企业的跨越,从而实现了企业自身的成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