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国美被申请破产清算,商业闹剧的痛苦与无奈

苏宁国美被申请破产清算,商业闹剧的痛苦与无奈
2022年12月05日 20:16 家电圈

寒冬时节,任何一条关于“破产清算”的消息,都会挑动社会经济和家电行业的神经。最近半年来,围绕一家名为“中城院要案中心”法律服务机构,出现了苏宁易购多次被申请破产清算的消息,如今又出现国美电器被申请破产清算的消息,一场场闹剧背后,到底是谁的无奈与痛苦。

常伟||撰稿

苏宁易购之后,国美电器也被提请“破产清算”。最近,随着家电市场步入寒冬,一大批家电厂商也感受到满满的寒意。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两大家电零售巨头苏宁、国美一前一后被提起“破产清算”,令外界一片哗然。

虽然向法院申请企业的“破产清算”,距离企业正式启动“破产清算”,中间的变数之多、时间之长,超出想象。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是企业启动“破产清算”也不意味着企业的关停和退市。只不过,当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成为家电品牌商、代理商向国美、苏宁讨要货款的最后筹码和唯一手段时,如果这招也没用,那么谁又能维系信任度愈发脆弱的家电“零供关系”?

不过在一场场“破产清算”闹剧的背后,却是苏宁、国美为代表的全国性家电连锁大卖场们的生存无奈,以及众多家电品牌商、供货商在市场寒冬下“被拖欠数百万或数十亿元”货款迟迟不能支付的痛苦。当申请破产清算成为众多家电企业和代理商们向国美、苏宁讨要货款的唯一手段时,当社会的舆论和媒体的介入都无法加速国美、苏宁们向上游家电供货商支付货款时,这又是谁的无奈与痛苦?

所以市场尽管已经多次传出苏宁易购被申请“破产清算”的消息,同样正在陷入创立以来最大危机的国美电器也遭遇“破产清算”申请冲击,但是两家企业的经营还在继续,一线市场上舆论和用户的关注度更加高涨。

转型试错屡战屡败,国美苏宁不意外

在家电流通行业的线下渠道最近十年以来一直陷入“下跌、低迷甚至亏损”泥潭之际,国美、苏宁如今的市场现状以及经营恶化,并不令人意外。

作为家电行业曾经的“零售双雄”,苏宁与国美双双被申请破产清算,这条新闻放在3年前,甚至5年前,就是一场可以直接左右企业“生死存亡”大事件,如今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是告诉很多家电同行一个结果:家电连锁大卖场,真的不行了;而对于年轻一代的主流用户来说,他们的消费主场和购买方式,早就不是国美苏宁了。

目前,针对来自第三方提出的“破产清算”申请,苏宁易购先是公开回应为谣言,后又陆续面对一些“破产清算”申请消息,则回复与公司主体无关。但家电圈获悉,虽然背负着拖欠上游家电供应商的数百亿欠款包袱,但是苏宁易购通过收缩、回归主业之后,还在保持着正常的经营。特别是在3C数码家电等发家业务上企稳,正在积极恢复“自主造血”的能力。

国美电器方面则回应称“没有收到法律文书和问询谈话”。但是,黄光裕在2022年内累计减持十多次,持股比例从59.94%降至如今的37.79%,套现金额近10亿元人民币。仅在今年9月黄光裕及其控制的持股平台减持国美零售股票约27.37亿股,约5.31亿港元。虽然,国美最近开启线下门店的全员直播卖货,但在拖欠员工工资和上游供应商货款的动荡环境下,这一动作被外界认为并不是自救而是在清理各个实体门店库存机、滞销机,并为门店导购员找点事情干。

过去的10年,面对家电零售渠道的持续裂变,特别是京东、天猫、拼多多等新对手出现,国美、苏宁们并非“死守”无作为,而是早早就开启了转型,但家电圈注意到,两家企业的转型属于“屡败却还要屡战”,即动作多、概念多、花样翻新,但是均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反而出现两大线下零售巨头掉进“传统主业失守、新兴业务乏力”的泥潭与困境中。

实体零售基本盘稳定,国美苏宁如何自救?

当前,一提起国美、苏宁的生存困局和经营难题,很多人都会将责任推向线上电商经济的崛起,以及线下实体经济的低迷,认为这两家企业都是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掉队了,被时代淘汰了。

事实上,当年与国美、苏宁等同步发展的区域家电实体卖场,虽然规模、实力都比不上两者,但如今仍然在健康、稳健地发展着,而且受到很多家电巨头的重视和青睐。包括重庆商社电器、四川家福来电器、武汉工贸家电等全国几十家地方性家电卖场,成为从家电向家居场景经营转型的“先锋队”。

在家电圈看来,国美、苏宁如今陷入“破产清算”申请的闹剧之中,更多原因还是企业自身经营能力、经营视野及多元化扩张的问题。比如,苏宁易购就是受到了集团多元化扩张战略的拖累,导致发展主业家电零售一度被推向泥潭;而国美电器则是年年在转型却年年难坚持,最终主业的经营能力和利润直接被一轮轮转型折腾而“吞噬”。

不过多位家电人士却指出,当前最应该关心的并不是苏宁易购、国美电器何时会被“破产清算”,而是他们最终能靠什么业务和力量实现自救。不是要恢复他们当年的市场地位,而是要靠批零业务赚到钱让现有的团队滚动发展下去,让企业可以活下去。这看似并不容易。

在家电零售渠道持续碎片化的今天,外界对于国美、苏宁们普遍担心的是:1、在线上平台缺少抓手和主动权;2、曾经的业务主场一二线城市门店又面临消费群体的线上化购物;3、如果继续坚持传统商业模式、经营团队和经营思路,显然只有死路一条;4、通过开放平台吸引乡镇经销商加盟,加快从零售向批发业务的拓展,也只是短期权宜之计,取决于家电企业给予的产品和政策资源,以及乡镇加盟商的经营能力和质量;

最终国美苏宁的危机警报解除关键,就是找到适合自身的主营业务,以及经营模式。在家电圈看来,是时候摆脱那种大平台、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化,必须要转为平台化驱动下的多个小团队灵活多变的业务导向型模式,向京东、拼多多,甚至抖快小等新渠道学习和借鉴相关的经营模式和团队架构。同时,在经营主业上,最熟悉的3C数码家电是生存的根基,但不是唯一,还需要探索相关联的价值新业务。比如向前置渠道进,或者打造成为家居体验馆。

====

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