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婷婷)今天(9月19日),北京经开区举行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发布会,这是中关村论坛的主题活动之一。今年年底前,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建成。
据介绍,示范区将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为核心,约6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建设,到2022年,计划完成“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建设,实现一系列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和一批中间产品推广应用。
9月19日上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在北京亦庄正式启动。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新技术方案将让更多车辆享受高级别自动驾驶
目前,国内外自动驾驶企业主要采用单车智能技术路线,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单车智能技术路线短期内无法实现L4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辆的大规模运行。记者了解到,所谓L4级自动驾驶,就是指司机无需手扶方向盘便可实现驾驶。但是目前,单车智能技术路线存在单车感知不足的问题,也就是说无法实现“超视距”并解决“视觉盲区”。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杨殿阁介绍说,现在,国内外有很多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示范区,但是这些示范区大多是针对单车智能车辆。而北京经开区的这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不仅能够针对单车智能车辆,还能针对低级别自动驾驶的车辆,这些车辆进入到示范区,都可以实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
杨殿阁举例说,目前有很多量产的车辆已经装载驾驶辅助系统,比如说主动避撞、车道保持等,但是做不到完全自动驾驶,但是有了示范区之后,通过辅助路测的传感设施、网联设施等,这些车辆都将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也就是说司机可以不用控制方向盘”。
他表示,这一技术路线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极大降低车辆的成本。“现在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车上加了很多激光雷达、传感器,价格可能高达十多二十万,这一价格普通用户难以接受。但是我们如果用这种低成本方案,也就是建设新基建的方案,普通用户付出得很少,就能享受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车辆正在等待预约人员试驾体验。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模式成熟后将逐步向北京其他区域复制推广
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孔磊介绍,北京示范区的高级别具有两层含义,既包含L4及以上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又意味着云控是网联式的高级别,通过车网深度融合,实现车路协同,发挥网端作用,降低车端成本,促进汽车产品创新和产业转型。
示范区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60平方公里)为核心开展建设,到2022年,将完成“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建设,打通网联云控式自动驾驶的技术和管理关键环节,形成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实现一系列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和一批中间产品推广应用。
示范区建设将采取“小步快走、迭代完善”的方式,以3-6个月为一个迭代周期,不断修正完善后续建设方式和内容,逐步识别出车路云之间的最佳配置关系,按照1.0阶段(试验环境搭建)、2.0阶段(小规模部署)、3.0阶段(规模部署和场景拓展)、4.0阶段(推广和场景优化)的步骤层层推进,形成成熟模式后将逐步向北京市其他区域复制推广。
目前,北京市已开展1.0阶段建设,部署10公里城市道路、10公里高速公路和1个AVP停车场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将通过小规模、多场景、差异化部署路侧智能设施和V2X通信网络,统一建设云控基础平台,完成网联云控关键技术的初步验证。
一辆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在路上。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交管部门将简化试验号牌续办手续
北京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交管局会同市交通委、市经信局推动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在海淀、房山、顺义以及亦庄地区开放200余条700公里道路,作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先后为13家企业发放453张自动驾驶车辆试验号牌。针对此次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公安交管部门将继续强化需求对接和路面管理服务,最大限度提供保障。
该负责人介绍,将会同道路产权单位,对示范区中新增的高速公路测试路段,逐一进行现场踏勘,选择适当位置,分层级设置清晰醒目的交通标志,明确标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范围。自动驾驶路面测试期间,通过室外显示屏、手机导航等途径,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提示途经车辆文明驾驶,确保测试车辆和社会车辆安全通行。
针对高速公路测试、夜间测试以及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测试,提前研判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针对性地制定维护疏导措施,做好指挥调度,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置交通事故、故障坏车等突发情况。同时,针对测试区域可能出现的违规超车、变道等影响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非现场执法管理,确保测试路段安全有序通行。
该负责人表示,按照新修订的《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将简化试验号牌续办手续,压缩办理时间。同时,督促自动驾驶测试企业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测试人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做好测试车辆性能维护保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安全。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协作记者 李木易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