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4日,我们迎来了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仰望天空,你可曾想过,脱离了地心引力,在失重的太空环境中,我们该如何生活?三位中国航天员用6个月的太空旅行给了我们答案。
失重状态会使人的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中国航天员看似轻松的动作背后,却是夜以继日的艰苦训练和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付出。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424s/762/w1000h562/20220424/3ae3-1eda365208e9382ea23aa2811e63fcc5.png/w700d1q75cms.jpg)
这段珍贵的影像记录了中国最早的航天员训练的画面。一架小型歼教-5飞机被临时改装成了失重实验室。在高速抛物线飞行过程中,它能够实现40多秒的失重状态。训练员坐在狭小的空间里,在失重状态下尝试完成喝水、吃东西等训练。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424s/730/w1000h530/20220424/220a-721415d85e8bcc28539a7e70411ff1a0.png/w700d1q75cms.jpg)
为了尽最大限度模拟太空失重环境,从失重模拟飞机到失重训练水槽,中国航天员经历了一次次“失重大挑战”。正因为他们不断突破身体极限、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才有了遨游太空、逐梦星辰时的那份笃定与“轻松”。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